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的"红楼"诗词,这些诗词中的"红楼"意象内涵丰富,尤其"红楼"意象中鲜明而浓郁的悲情美与<红楼梦>凄迷的悲情意境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曹雪芹是以个人的生命体验"介入"到了唐诗宋词的解读,自觉地将唐诗宋词中"红楼"意象所涵括的各种意态情志融入他的艺术创作之中,这更有助于形成<红楼梦>诗化的意境与风格.  相似文献   

2.
论周汝昌先生“写实自传说”的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周汝昌先生的"写实自传说",上个世纪以来,还没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批评.其实"写实自传说"与<红楼梦>的实际不符.曹雪芹说自己创作的<红楼梦>是真事隐去的"假语村言",承认自己的人物故事是虚构的.脂砚斋也说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只生活于<红楼梦>中,认为这是古今小说戏剧中从来没有的人物,也是他在现实生活中从没见到过的人物,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贾宝玉即曹雪芹的自传说.同时,"写实自传说"在贾宝玉即曹雪芹、贾府是曹家、恭王府是大观园遗址三大问题上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破绽,它无法自圆其说,因此,它不可能成为20世纪惟一能站得住脚的红学成果.  相似文献   

3.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美丽、最生动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令众读者为之痴迷、为之惋惜的悲剧性人物.林黛玉的诗情美使她成为众读者瞩目的焦点.曹雪芹为她撰写的二十多首诗词是书中两百多首诗词的精华,记录了林黛玉一生悲酸的心路历程,刻画出桐桐如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学大师钱仲联的学术和诗文创作成就卓越.学术方面对各种古典诗文集的笺注和校勘;主编<清诗纪事>;诗歌理论重点在阐述清诗;各种诗词选编.创作方面传统诗词和文言骈、散文作品的主要特色,文学研究和创作的重要关系.钱先生治学特点是"以专带博,以博辅专".其诗人气质和宏扬民族文化的独立人格与崇高精神更值得推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主要有"河北丰润说"和"辽宁辽阳说"."丰润说"的致命弱点是无法与史籍明确记载的曹氏关外祖籍联系起来.近年来辽宁铁岭李奉佐先生根据<上元县志>记载曹家"著籍襄平",认为"古襄平在铁岭",提出曹雪芹关外祖籍是铁岭的新说,试图弥补这一根本缺陷.但根据自前汉至明清史籍关于古襄平城和辽阳城地理位置的大量记载,笔者以为古襄平城确实在今辽阳,"古襄平在铁岭"、"曹雪芹祖籍铁岭"等说法不能成立,曹雪芹祖籍应为辽阳.  相似文献   

6.
古代"毛诗"(<诗经>)开创了"比、兴"传统,当今"毛诗"(毛泽东诗词)继承发展了这一传统.毛泽东的诗论和诗词创作都足以说明"诗要用形象思维"、"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它体现了对诗歌本质的认识和对诗歌创作规律的把握,对诗歌鉴赏和诗歌创作以及今后中国诗歌民族化的发展方向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末诗人陈锐是著名的"湘西三才子"之一,其诗深湛高古,旨洁辞英;其词清丽朗润,音律谐婉;其词话内容丰富,辩律精审,品鉴独到,在词学界影响深远.陈锐交游广泛,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都表现在诗词创作之中,其<袌碧斋集>是研究近代湖湘文学及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以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男主人公佟振保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情感历程的比较来看张爱玲与曹雪芹对"情"描述的异同.曹雪芹笔下的"情"纯美而高尚;张爱玲笔下的"情"凡俗而卑下.但他们对"情"的最终指向都是"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寒秋"其实是指冬季.而写作这首词的背景,也不是躲避军阀赵恒惕追捕,而是被陈独秀排挤来长沙而作,由此可重新理解全词的情感趋向和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由胡适发现的甲戌本在<红楼梦>版本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学家对甲戌本是否只写了16回,关于甲戌本"凡例"的真假,甲戌本独有的"顽石变美玉"的故事是原有的还是后来增补的,曹雪芹究竟是赞成<红楼梦>的书名还是赞成<石头记>的书名,以及甲戌本的血缘和发现的意义等问题作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成果,为我们认识曹雪芹和<红楼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