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奠定了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资矛盾突出,导致青年产业工人的社会抗争频发。由于青年产业工人在劳资博弈中居于弱势地位,故其抗争行动遵循着"弱者的武器"的逻辑。为了切实保护青年产业工人的合法权利,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青年产业工人的劳动环境;加强利益诉求机制建设,将社会抗争纳入制度化轨道;加强青年产业工人的组织建设,增强其博弈能力。 相似文献
2.
国家如何塑造抗争政治——关于社会抗争中国家角色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国家如何塑造抗争政治这一核心问题,本文对社会抗争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本文将抗争政治研究中的国家区分为稳定的政治结构、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变化的政治背景三个概念层次,这三个层次上的诸多要素都对社会抗争的兴起、形式和结果以及对抗争主体的身份认同和行动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国研究中所呈现出的国家与社会抗争的关系,并结合中国经验对抗争政治研究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三个健康政策领域的集体性抗争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即乙肝携带者的反歧视行动,血友病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维权行动和输血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维权抗争行动,并分别从组织能力、策略应用和政治机会结构等角度来分析影响集体性抗争行动结果的因素。乙肝携带者的反歧视运动通过法律动员策略获得了成功,并走向了制度化的发展方向;血友病感染艾滋病患者群体通过组织策划的抗争行动进入了体制内的讨价还价过程,并成功获得了经济赔偿;输血感染艾滋病患者在政策倡导行动受阻之后走上了上访式的个人行动道路,目前仍未取得成果。本文认为这三个集体行动结果的差别可以从集体行动组织对资源动员和行动话语塑造的能力、使用策略的技巧性、以及不同类型和诉求的集体行动及其所处的政策领域所产生的不同政治机会结构等因素来解释。 相似文献
4.
管理控制与工人抗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中的有关文献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认为,发生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势必发展成为两大敌对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可是,具体的历史过程是复杂多样的。本文试图述评有关学者从劳动过程的角度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述评布雷弗曼、弗来德曼、埃德沃兹和布洛维等学者关于管理控制与工人抗争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是中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应对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键。本次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本的理论视角,利用上海、深圳和天津等10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农民工参加企业职业培训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是否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工作更换次数、专业技术资格、劳动合同签订、月收入和行业类别存在显著相关。依据社会交换理论,利润生成机制的行业差异,劳动者忠诚的重要性程度,以及劳动者将培训技能进行转化的程度和预期时间长短,影响了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的初始动机及其风险评估,可能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4)
在当今资本逻辑盛行的时代,极度追求效率和利润的资本逻辑弊端越发明显的显现。企业作为社会重要的经济细胞,对其道德责任研究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在对企业道德责任的研究中,甚至于在企业道德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来源于管理学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给企业道德领域的研究一个很好的研究支点,所以很值得我们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运动,业主维权的兴起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商品化改革的结构性产物.基于B市社区民族志调查,本文重点探讨和解析业主维权的抗争谱系及其对城市基层治理转型带来的制度影响和效果,认为业主维权的基本类型包括依法抗争、以法抗争、弈法抗争,这三种抗争类型不仅代表了业主面对法律时的三种不同位置和运用法律的三种不同方式和策略,而且也意味着三种不同的法与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结构关系.这种坚持法律中心性的维权抗争实践的大量集聚和累积,不仅促进了公民知识的生产,而且有效推动了基层政府的治理转型.业主抗争模型的提出,有助于推进和深化对当代中国城市抗争政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借鉴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的分析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研究表明:政府对职业化的贡献度最大,是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主导力量,要重点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各项制度保障,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企业是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实践场所,除了考虑为支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成本而承担新生代农民工违约的风险,还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新生代农民工要通过快速职业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保持职业的相对稳定,积极参加职业教育,适应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预期与构想——以珠三角“民工荒”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心理比较脆弱,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却无法融入城市。每年春节前后,人们都在关注农民工返乡与回厂问题,于是产生一个热门话题——“民工荒”。“民工荒”是真荒还是假荒?“民工荒”的真正原因何在?值得一辩。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了城镇化进程的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把自己看成“准城里人”,希望在公民权利、择业就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与城里人享有同等待遇,他们不再是廉价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和社会结构转型带来了社会发展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和技能状况是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最突出表现。他们的职业流动性大,相关工作技能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少,影响了城市化进程。因此,应该从国家、政府、家庭和本人等多角度对职业技能培训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具有实用价值的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由于他们未能均等享有就业服务等城市公共服务,而呈现"半城市化"的状况,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首先得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问题,就业服务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大部分农民工生活和工作所在的城市社区为平台构建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以城市社区为平台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政策,厘清政府、非营利组织、农民工等与城市社区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机构体系、建设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畅通非营利组织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个体目的性行动的视角,采用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证实再建构社会网络的规模和结构都影响超大城市农民工的再迁移.在控制个体的社会人口学变量和社会经济变量的情况下,结果依然显示,农民工再建构社会网络的规模越大、弱关系成员比例越高,他们通过表达性行动和工具性行动能更好地维持既有的资源和获取更多的资源,因而再迁移的可能性更小.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流向超大城市的背景下,超大城市要增加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社团活动参与的公共政策供给,并将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有条件地向农民工开放.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田野调查,考察了D村青年农民工春节返乡“闪婚”现象,通过对该婚恋模式程序性仪式的展示,力图全面透视当地青年农民工“闪婚”这一婚恋模式的实践背景和行为逻辑,以及在这种行为逻辑背后所彰显的子辈权利意识兴起与父权衰落的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迁。 相似文献
15.
杨晓敏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3,(2)
利益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利益问题关涉人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转型.作为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之间的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利益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要素构成.利益的基本特性可以概括为主体性、客观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群体科普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苏州市农民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当今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科学素质的提高.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改善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农民工科学素质的提高.对其个人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其次,农民工科学素质的提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对城市社会的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13)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却并没有脱离农民的身份;他们生活在城市却享受不到正常的劳动权益保障;他们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没有得到城市人应有的尊重;他们自身在城市更是没有归属感,高楼大厦是他们一砖一瓦堆上去的,最终却只能栖身于角落,与尘埃为伍。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仍然有这样的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4)
自无产阶级理论提出以来,其阶级利益与国家利益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均衡。早期,当革命阶级力量弱小,理论不够成熟时,为了实现早期阶级目标,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大于国家利益。随着革命的胜利,早期目标的实现,无产阶级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由于世界革命的发展不均衡态势,以及无产阶级国家的相继建立,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开始把自己国家的国家利益置于全世界无产阶级阶级利益的前端,大国沙主义开始产生。新的时期国家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主体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相对而言,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等制度的融化中,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的创新中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农村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针对农村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探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并结合已有文献的研究认为目前比较可行的农村土地整理模式应是在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下,通过政府、企业、农民等多个利益主体的参与并结合科学技术展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视角研究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住房需求问题。英国、德国、新加坡在城市化进程的实践经验启示我们进城农民工的基本住房应该主要由政府提供。鉴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对进城农民工具有强烈的排斥性,文章建议改革我国现有的廉租房制度,将进城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对于可能出现的资金供给不足,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以及制度创新来解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