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才仁 《领导决策信息》2013,(18):F0004-F0004
新型城镇化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增长潜力,是工业新型化、经济信息化、产业轻型化、服务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概念,是解决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结构不优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谨防"城市化陷阱"城镇化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最大引擎,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需要防范"城市化陷阱"。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投资和消费的双重视角系统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将会以非线性的方式显著影响农业投资和农民消费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农业投资和农民消费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但是随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投资将先阻碍然后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而农民消费则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并且后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要求要低于前者,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将首先通过促进农民消费进而拉动农业投资的方式来影响农村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近几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势头强劲,但农业现代化发展则相对滞后,是"四化"中最明显的短板,成为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均衡稳定发展最突出的隐忧。因此,必须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高度,打造现代农业的升  相似文献   

4.
"清丰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县域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选准符合清丰实际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之路."清丰县委书记闫西良谈起县域经济发展开门见山地说.  相似文献   

5.
韩俊 《决策探索》2015,(2):16-17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了一些新的部署,特别是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总的来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局面。去年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增产超过100亿斤;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十一连快"。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在过去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这对统筹城乡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也说明党中  相似文献   

6.
以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和农民收入增长"十一连快"为标志,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同时,"三农"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变粮食发展方式,事关粮食安全和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审慎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  相似文献   

7.
<正>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些年来,我们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侯晓春 《领导决策信息》2013,(30):F0004-F0004
广安为实现富民兴市,坚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聘请高级决策咨询暨投资促进专家,开辟招商引资新途径,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推动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一定要尽快转变,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本文通过解析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三农口号提出之后,我国农村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并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对农业的五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云 《经理人》2014,(3):34-37
正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思想的应用,可以从金融、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率,改变产业结构,最终发展成为克服传统农业种种弊端的新型"互联网农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却是极其落后的。截至2012年,占中国人口47.4%的农村人口,其收入还不到城镇居民的1/3,并且其中1/7左右人口还属于贫困人口。生产农产品的农民赚不到钱,反过来,在城市中的消费者却是有钱花不出去。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不看重,只要能有绿色健康的食物,即使是几倍的价格也愿意买单。"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2,(49):16-17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这让社会各界充满了期待。12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为2013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定下基调。对此,主流媒体纷纷解读,试图从中发现重要经济政策新信号。  相似文献   

13.
正新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但是新疆农村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提出相应的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民问题是"三农"的核心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肆虐,沿海企业纷纷停产倒闭,大批农民工返乡,重庆经济也受其影响,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利用重庆丰富的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中药材,繁荣农村经济,加快重庆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要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率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省政府专门制定了《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今后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经济失衡的特点,并利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论证了停滞的农业是中国工业化的最大障碍,因而必须均衡发展工业与农业。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22):30-31
正与粤、苏、浙等经济大省相比,山东这个以"大工业、大农业"为主的经济大省,未来山东要保持竞争力,除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动力也是关键因素。"两区一圈一带"框架是当前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深入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发挥东部地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发展蓝色经济、高效生态经济。推动各种资源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构建经济紧密型和一体化发展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激活和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力促全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全面部署,把“三农”问题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了深刻论述,这对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我认为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这个提法跳出了传统的把城乡经济社会相互分割,单纯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放到一起,统筹进行考虑,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针;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方向;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最终落脚点。这个论述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贯彻十六大精神,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来展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经济,比较城市经济而言,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阶段,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就是要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域经济“争进全省十强”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一体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93.97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89元,比上年增加1035元,增长15.8%,总额继续保持全省第九、全市第一的先进地位。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每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我国尤为关注农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兴农、促进农业发展。时代在变化,农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的农业经济理论不断出现,我国需要针对农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从而保证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国家安定与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