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权利与社会功利并不总是一致的,调和个人权利与社会功利的冲突,既可以从罗尔斯"理性人"的视角切入,又可以从其"合理人"的角度进行.前者通过理性人在公共领域的讨论、修正、辩护和调整所达成的共享正义观来实现;后者凭借合理人进行谈判所达成的利益平衡来完成,这两种调和方式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
魏建华 《兰州学刊》2007,3(7):17-19
通过分析西方哲学家对具体的智慧形态的理解,可以看出他们认为智慧是人的怀疑精神,是人在意识之中的超越、超越途径以及在超越中所获得的成果.智慧也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但智慧或具体的智慧的价值总是存在限度.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正确途径来获得智慧,比如理性思维、合理使用语言、信仰、直觉等.  相似文献   

3.
环境法学的自然法理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环境法的理念是其理论基础 ,它所追求的人域平等与域际和谐都可以从自然法的理性概念和道德关怀中得到合理的论证 ,这既是环境法学的变革 ,也是对自然法的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4.
为了达成持续并正当地获取个人利益的目标,我们需致力于将源于内心中利己主义的私利原则同公义原则相调和。亚当·斯密所展望的这种调和可以通过让道德参与开放的市场竞争与革新创造而实现,而孔子所倡导的调和是通过运用一些转换手段使得个人将私利向着公义转变。笔者所要论述的正是后者如何可能,即通过孔子《论语》中的仁道原则所提倡的社会的"均、和、安"而实现这种调和。最后,笔者从儒家仁道原则的两大方面——克己与达人出发,总结提出了九项公义(均)原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革命是一场文学变革运动,这决定了现代文学观念必然以"人"作为视域核心.以人为中心的启蒙语境,"人的文学"观的强调,理性与情感的调和,都与道家文化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正欧洲启蒙运动所达成的共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在自然知识和人类事务等一切领域,理性乃是最高的原则。这个断言直接包含如下的内容:理性是一个能够进行认识并且被认识的统一体系,自然是按照理性的原则构成的并且是可以被认识的,也是可以被操作的。在本文的境域里,它构成了启蒙的第一要义。但是,这种观念从启蒙时代的18世纪起就已遭到人们的抗议。在批评者看来,它所导致的最坏结果就是对人的强制,在所谓的法则及其衍生物之下,人的自由意志成了多余的、甚至有害的东西,而人本身在这样的法则面前成了被动的、附属的存在。此类批评是有  相似文献   

7.
韦伯认为人是社会存在物,是理性存在与非理性存在的统一,是目的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载体。在此人性论基础上,韦伯诠释了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体现在:人是社会行动的主体,人通过价值观念和社会行动影响社会;社会是人存在的“场”,社会通过秩序影响人的价值观念和自由。文章认为韦伯的观点既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科学     
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发展;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宗教则阻碍社会变革。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清楚地证明,科学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与宗教神学作斗争,并不断清除上帝作用的过程。近现代资产阶级要利用自然规律来发展生产,又要利用上帝的超自然神力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既需要科学,又需要宗教,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和宗教与科学的矛盾。作者认为,要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在应用科学上造成的弊端,正确的道路决不是科学与宗教的调和,而是科学的发展加上社会的变革,使人类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神经症心理和莎士比亚悲剧的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重要的组成部分 ,体现了对人自身主体与人类理性的肯定。从捍卫主体性来说 ,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认同力量 ,而从以生命感性价值来反抗社会理性的角度来说 ,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异己力量。因此 ,审美现代性包含着价值设定上的不可调和的对立。莎士比亚通过具有神经症心理倾向的主人公形象 ,深刻地表达了上述两种现代性对立所形成的危机感和虚无感。对主体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两难选择和迷惘 ,构成了莎士比亚悲剧超越时代的审美现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人谱》和《人谱杂记》构建了一整套儒家的道德谱系。《人谱》中的人学形上学和工夫论,是理解《人谱杂记》中所记载的儒家圣贤的道德理性和道德生命的基础。在儒家道德谱系的构建中,道德生命、道德理性与道德叙事彼此密切相关。首先,儒家道德生命的养成离不开其道德理性的指引。其次,儒家道德理性也需要在"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修养中,使自己的道德理性不至于被私欲所扭曲。最后,道德叙事在其道德理性和道德生命养成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儒者需要在儒家经典的叙事中,把握自我的存在,即在天人之际认识自我,确立儒者自己的道德理性。个体儒者需要在儒家的传统叙事中,透过儒家的群体叙事来发现自己,并形成自我的道德生命。  相似文献   

11.
阿多诺认为,西方传统理性哲学在现代的危机并不是理性的危机,而是理性的同一化——概念逻辑体系形态的危机。现代哲学应该就是对同一性的“合乎理性”所进行的非同一的“合乎人”的批判和反思。基于多元、平等的非同一的批判和反思是现代哲学的合理形态。阿多诺的非同一哲学形态展示了西方哲学现代转型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类决策行为中的理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决策心理学中,理性决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为了达成某个特定的目标、使用适当而合理的手段所做出的决策。定义理性决策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操作化地检测这种决策理性的程度却并非易事。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往往难以清楚地区分出决策的手段与决策的目的。在一项决策中的表面的某个决策目的往往只是为达成某些其它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决策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所构想的早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理想模型是要通过理性商谈来达成理性共识,这种理性共识实际上是弱意识形态.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公共领域"再封建化"了,人们在公共领域中展开了公开的利益斗争,这种斗争表现为强意识形态.在公共领域中,只要采取一定的程序而使所有的人平等参与商谈,那么理性共识是可能的.然而在公共领域中,大众和公众又是混合在一起的,意识形态斗争在策略上就是利用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人与游戏的关系在现代哲学论述中的两次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人与游戏的关系在现代哲学论述中的两次转向:第一次是指康德与席勒等人将游戏带入理性驾驭之下的"人玩游戏";第二次是指尼采、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不受理性支配的"游戏玩人".从人与游戏关系的两次转向中,我们对人的存在和游戏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的理性诉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评判现实教育品质的价值尺度.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视角来思考中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也许更有利于探索高考制度改革的新途径.可以探索建立.分专业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澄清人们对亚当.斯密的错解入手,探讨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人、理性人之科学界定。尔后,从等价交换原则和经济利他主义两方面论述了经济人、理性人与诚信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的角度考虑人与环境的关系,从中得出结论:人的所有活动、人的生存发展会不断破坏环境的平衡,人类的理性会力图维持人的发展与环境的平衡,但是人的本性会不断从环境中索取。人依赖环境,但又不得不破坏环境。人类的理性只能延缓对环境的破坏,但是不能改变人类破坏环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身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处于后现代背景下的中国在21世纪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本质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既要重视经济增长,又要不忽视人的生产和环境的生产,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和高度文明基础上的,它的支撑力与传统发展模式简单地依靠自然资源和动力的支撑完全不同.因此,中国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由传统的"经济理性人"向现代的"社会理性人"的转变势在必行,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即改变陈旧观念,弘扬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精神;确立人文目标,在具体的行为上塑造"社会理性人";加强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如果在这些方面都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那么"社会理性人"的塑造也必将成功,而且一个文明生产、文明经营、文明生活、文明消费、文明娱乐、文明活动的人文社会也必将会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9.
生态资本化:消解现代性生态危机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通过人的主体地位的张扬、科技理性的泛化和资本的扩张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资本的积累,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生态危机。那么,如何消解现代性与生态危机这一两难问题已成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论证生态资本化,在合理利己主义和生态人假设的前提下,既可以满足人类对物资财富的追求,同时也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从而达到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于建立了一个新世界观即实践世界观,马克思多方面地表明了这一世界观的性质。这个实践世界观把人对世界的关系理解为实践关系,其主要环节有:实践的人,人的实践,人的实践所1.2.3.面对所开辟的对象世界。从这一关系出发,不仅可把“两唯”哲学的合理内容包括在内,而且可概括我国年来马克思20主义哲学的重要发展,从而形成实践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