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刊载于德国《科隆大学经验社会研究中央档案馆通讯》第28期(1991年5月出版)。论述了近30年来保加利亚经验社会学研究的概貌,兹将该文译出,供参考。有关保加利亚社会学史的情况,请参阅商务印书馆即将于1992年出版的《中外社会学:比较研究》一书中由本文译者撰写的“东欧各国社会学简史”中“保加利亚社会学史”部分。  相似文献   

2.
吴铎著《简明社会学》最近被选定为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1987年推荐书目。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既是社会学读物,也是社会学教材。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称赞该书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理作了探索性研究,它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意见,对社会的研究,首先要把握社会的宏观方面,即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有了对社会全局的科学认识,才能正确认识社会的各个具体方面……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讨唯物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的线索。下面就该书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1995年冬,上海大学的社会率同仁响亮地提出:创建上大社会学学派。对此,我表示由衷地钦佩。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是邓小平提出恢复和重建社会学学科以后,在中国学术界率先建五的学科。基础是比较好的。我过去只知道他们是系、所、刊三者俱全。这在国内的第、所中是独一无二的。最近万才知道一些具体情况。他们平均每年完成二项课题,这是很不客易的。“八五”期间,他们人均出版4部书,人均发表30多篇论文。应当说是很高的了。在出成果的同时,上大社会学学科也出了不少人才。社会学学科现有7名“正高”。这个比例是很大的。“七君子”是手…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学词汇中,英文Community 常常译成“社区”,俄文通常译作“共同体”.莫斯科俄语出版社出版的《俄英词典》上俄文的第一个英文解释就是Community.Community 这一词是西方社会使用得较为普遍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内容偏重于社会地域共同体。在苏联社会学论文集或文献中,所见到的“共同体”这一词,通常在词前都加上一个定语,因此,严格地说,他们没有把共同体作为一个单独的社会学概念。例如,用于社会地域研究的社会共同体叫社会地域共同体;用于民族、族类研究的民族、族类共同体、语言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文化分布区共同体等等,在共同体前都加上一个定语使用。但苏联社会学文献上对社会共同体的概念的表述与西方社会学“社区”的概念颇为接近,他们认为:1.社会共同体是个人群体和社会系统功能作为社  相似文献   

5.
据德国《科隆大学经验社会研究中央档案馆通讯》1991年5月号报道,鉴于过去在德语领域没有专门的园地发表有关社会问题和社会监督的论文,德国社会学协会“社会问题和社会监督”分会最近创办了《社会问题》新杂志。该杂志每年出版两期。在已出版的第一期上刊载有下述文章:处于“客观”和重建这两种出发点相互矛盾之中的社会问题理论;宏观社会学对偏离行为进行研究的现状;关于研究刑法范例新版、消费信贷和贫困化的手段的报告。在1991年春季号上将刊载:  相似文献   

6.
1985年12月21日下午,上海社会学学会召开第四届年会。出席年会的会员和有关方面人士约200人。常务副会长李庆云代表学会作了年会工作报告。他回顾了两年来上海在社会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现在应用社会学研究的莲勃发展,承担了上海市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不少研究项目,“上海城市社会问题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编写了一套丛书约150万字,即将内部出版;在老年、青少年、婚姻家庭等领域也分别参加了国家和市的重点项目研究;学会编印了第二本论文集共24万字,已内部出版;学会会员在这期间撰写、翻译的社会学书籍已正式出版的有十余本之多,是著译丰收之年;学会举办的“当代社会问题系列讲座”,敢于触及社会现实,并从社会学角度给予科学的、具体的解释或分析,听众踊跃,颇受好评;学会创办的《社会报》,到1985年底已出15期,各界普遍反映良好,并已被列入1986年全  相似文献   

7.
《社会》1981,(1)
《社会》(社会学丛刊)出版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我相信,它一定会推动社会学研究工作的迅速开展。我多年来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同社会学有着“不解之缘”。不过这种缘分仅仅是一种“遥远的爱”,似乎可望而不可及。因之也就更加深了向往之情。报刊要适应读者需要,先要知道读者需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与德国社会学的发展丁智勇德国社会学协会于1909年建立。次年10月在法兰克福召开了首届德国社会学研讨会。新协会的代表大会在当时的商业和社会科学研究院,即现在的法兰克福大学主楼内举行。德国社会学协会首先制订了第一部章程和明确了《纯科学著作的出版...  相似文献   

9.
由江苏省青年学者宋林飞撰写的《现代社会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87年11月出版。我在一口气将这本新著通读了两遍之余,便有了一个强烈的印象:这本书从总的体系到具体观点,从阐述的内容到行文结构都溢出一股新意,溶学科教材与学术探究于一体,是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系统的新透规。1 《现代社会学》在“导论”后分三编十二章逐层展开。在第一编“社会元素论”中,作者以社会的基本单位“群体”为逻辑起点,论述了“群体,需要、规范、互动”四种主要的社会构成要素;在  相似文献   

10.
李德滨 《社会》2004,(7):62-63
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后,已有10多部农 村社会学或乡村社会学著作出版问世,这 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社会学正从重建期走 向逐步繁荣期。 近读刘豪兴教授主编的《农村社会学》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但用简捷明快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浩大的  相似文献   

11.
军事社会学:经验和问题〔俄〕B.B.谢列布里亚尼科夫军事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在俄国从20年代末以来历经重重困难,一直未能形成独立的学科。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词典》中,“军事社会学”未被列为独立条目。现在人们认识到军事社会...  相似文献   

12.
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是我国自1979年恢复社会学研究以来国内出版的第一本比较系统的关于社会学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教材。这本教材介绍了一系列的社会学基本概念、研究框架、具体社会学的研究课题和国外社会学的研究动向,对推动我国社会学教学和普及社会学知识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摆脱了过去引进新学科经常采用的介绍概念、罗列事例的方法以及国外社会学概论的格局,力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分析批判吸收国外社会学研究成果,对国外社会学所使用的概念、理论进行消化,并力图结合我国国情创建新的社会学理论体系。教材注意到了结合我国社会现实进行学科研究,专辟一章讨论社会现代化的问题,分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介绍了国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从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感。这本书还力图让社会学扎根于中国的土壤,在各章节中都引用了国内有关问题的研究资料,如在“社会问题”一章内,着重介绍了我国的人口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和劳动就业问题。在“社区”一章中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社区的变迁也做了详细的介绍,这都对认识中国社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另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社会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就是它逐渐“中国化”的历史,把社会学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并不能完全概括东西方社会学之间的差别和冲突。文章分析了对社会学“中国化”的性质和目标的不同理解,认为正确全面地理解社会学的学科化问题,仍然是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目标的关键。在作者看来,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的途径是“化入”与“化出”,即尊重社会学学科发展历史和规律,先进入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内部,批判地继承西方社会学,然后化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为了社会的平衡与稳定发展而寻找有效的社会控制,始终是社会学最关心的课题,舍此而讨论社会学的“中国化”,是一种非学科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1977年由美国沃思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学》是他的一部代表作,也是当前在美国大学里颇有影响的一本社会学教科书.全书共分5编(计23章).首先介绍了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接着对文化、社会、社会化、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相互作用、社会群体、异常行为、性与社会、社会分层、社会阶级不平等、种族民族不平等、性别和年龄方面的不平等、家庭、教育、宗教、科学、经济秩序、政治秩序、人口与健康、城市化和城市生活、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等作了系统论述.全书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语言生动,并体现了冲突论的思想.本栏这次选登的是该书第二十三章第二、三节.1981年,这本书的第二版出版,并由商务印书馆组织译成中文,中译本约60万字,将于1988年出版.  相似文献   

15.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法国当代社会学的代言人,经历了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目前的长期的理论探究和反复的田野调查,创建了一种反思的象征的形式社会学。他的社会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人类学,并对人做历史人文考察。在早期的著作《阿尔及利亚的社会学》中,他明确地指出,从事经济生产活动的“人”的文化活动及其精神思想的复杂性,对社会发展及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在1992年出版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更进一步强调对于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由天津市社会学学会、江苏省社会学学会、江苏省社科院咨询部、徐州市社会学学会(筹)联合举办的社会学基础理论讲习班于五月二十日在徐州市开学。讲习班历时二十天,主要课程有《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方法》几门主要课程,并开设“经济社会学的几个问题”、“关于人口理论问题”、“社会学与现代化”、“应用社会学在国外”、“家庭、婚姻、恋爱问题”、“社会学与民政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此外,根据孙本文、蔡毓聪文(如前所引),1902年底(光绪29年正月十五日)曾出版吴建常根据日本市川源之译美吉丁斯(Giddings)1897年著的《社会进化论》而再译出的汉译本,书名《社会学提纲》,为《教育志丛》中的第四篇。可称是迄今所见我国以社会学名称译出的最早一书。“群”和“人群学”最早从清末一些著作和译述中见到。按梁启超于《时务报》答读者问中称该报在当时兼用“社会学”与“群学”(或“人群学”),两种名词通用,并无区  相似文献   

18.
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社会学比较研究丛书》(何维凌、黄晓京主编),是近年来日趋繁荣的社会学出版物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新品种。从已出的六本书的内容来看,诚如编者所说,很象一个窥探现代社会学的“窗口”。这里面有一般社会学,有分支社会学;有层次较高的理论,有实用性较强的方法;有文化人类学,估计还可能有社会心理学……这部丛书的特点似乎是在追求一种选题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多样,编、译、详、略均可的较为“宽松”的格局,只有一条限制:围绕“现代”这个中心。然而毋庸讳言,这样的宗旨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可能导致缺少作为一部丛书所应具有的那种鲜明的个性和风格,从而使“比较研究”的范围显得过于宽泛。具体地说,把分支社会学纳入丛书的范围,就有可能产生这样的问题。就面前的这六本书而言,我觉得它的优势似乎是在有关社会学本身的问题讨论方面,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9.
旧中国的社会学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由社会学家余天休发起组织的“中国社会学会”在华北成立。这是自十九世纪末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出现的第一个社会学团体。学会出版了《社会学杂志》(双月刊)。由于当时国内社会学者甚少,参加者寥寥无几,成立不久就无形消散。这是中国社会学家致力于组织专业性学会的第一次努力,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尚未具备,因而半途夭折了。事隔数年以后,随着一批留学欧美国家的中国社会学者陆续学成归来,社会学著作在国内的出版逐年增加,社会学也逐渐由少数大学的科目,推广到一般大学课程,由大学选教科目进而为专设学系,在大学里取得了一定的地位。这样,组织社会学团体的想法在南方一批社会学教授中间开始酝酿起来。直到1928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想法才得以实现。是年9月6日,社会学家吴景超博士访美回国来到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孙本文为吴洗尘,遍邀上海各大学及在沪的社会学教授聚会,借此机会共同商议有无组织社会学学术团体的可能。席间,有孙本文、吴景超、吴泽霖、应成一和钱振亚等人提议组织一个地区性的社会学协会,结果获得全体赞成,决定成立“东南社会学会”,并创办《社  相似文献   

20.
吴铎,我国知名的社会学教授,195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79年我国社会学开始重建时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上作,是上海重建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福利研究会和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编委。吴锋教授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大学生、研究生的社会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注重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和理论探讨。已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简明社会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札记》以及合著的《劳动社会学知识》、《教育和社会》等书,还主编了《上海社会的现状与趋势》、《都市社会学》丛书,参加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编委工作等。他的一系列著述积极倡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吴铎教授十分重视社会学的应用,他与上海市有关社会工作单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推进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前不久,本刊记者就此专程对吴铎教授作了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