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归纳李传锋动物小说审美取向变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主题上,从政治批判意识向生态意识的递擅;从人道主义伸张向人性危机反省迁延。在动物形象上,由为我之物向自在之物转型;动物叙事视角由人看动物向动物看人视角转换。在表现手法上,由注重写实向写实加传奇转变;情节设置由简单平淡向曲折紧张发展。审美取向变化是李传锋创作不断进步、不断成熟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凌晨新作《睡豚,醒来》精心设置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别出心裁的叙述者"泽泽"——"精卫号"的智能控制电脑,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使小说极具可读性.小说借助睡豚形象,将当代各种人与自然关系理念(包括生态/环境伦理观)淋漓展现,表达了作者对种际关系、生态伦理的关切与思考.凌晨的叙事饱含诗意,有一种怀旧情调,展现了女性写作的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3.
中国"性"文化有着良好的传统,其在文学艺术的表现中一般分为"变态的性欲描写"和"文学的性欲描写"两类,<聊斋志异>则属于后者.<聊斋志异>中的性欲描写含蓄、蕴籍,少叙述而多形容,且与异性间感情的发展相伴以行,它既是男女爱情激流的涌现,是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又是小说艺术氛围所不可缺少的,不能以"低级庸俗"将其完全抹煞.特别是那些歌颂爱情的小说中的性欲描写,更是绘声绘影,仪态万方,多姿多彩地展现了中国性文化的美质.  相似文献   

4.
<失去的金铃子>是一部"往事追忆型"的诗化小说,借抗战时期三峡小镇"三斗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女孩子的成长过程.小说充满了对淳朴的山乡大自然的无限眷念,蕴涵着透彻的人生感悟、深刻的人性描写,是作者于"绝望的寂寞"中对生活意义的追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诗化小说的诗性来源于中国古已有之的"看"的思维方式,而不在于它所描写的对象.因此,中国古典的审美的"看"是诗化小说的构成机制.在诗化小说中,交织着古典和现代的张力,诗化小说的作者用古典的审美的眼光"看"遭到现代性入侵的世界.这既成全了诗化小说,又限制了它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李传锋动物小说以描写鄂西土家族民族地域生活为依托,立足当代不断变化的历史语境,或以动物的独特视角来审视人类自身的历史,或从动物的生存习性中寻求某些生活哲理的内涵,或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角度展开对人类命运的现代性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鄂西土家族山乡民族生存的寓言,显示出较为深厚的民族学、人类学与文化学意义,在全国土家族文学及湖北民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动物生态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从发掘动物世界中的情趣、展示动物的突出才能两种类型入手分析动物生态小说中主题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艺术角度观照当下生态文学创作,又存在着生态形象单调乏味、题材扎堆、情节形象重复等现象;进而,指出这些问题的源头是生态文学创作中相对忽略审美因素,而生态审美具有自己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好的生态文学应该是生态性与审美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初中期,王蒙的小说大都是运用一些"非情节化"的因素来结构的,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大跨度地思考历史和现实,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展现了小说艺术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9.
《啊,拓荒者!》是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描写美国中西部边疆小说中的第一本.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和思考.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自然环境描写和主题寓意,探讨作者在小说中表现出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代表作《边城》,以诗意的浪漫笔调,通过少男少女古朴的爱情故事描写,展现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充满人性美与人情美的风俗民情,一直以来受到接受者的喜爱.本文对小说的深入解读,试图探究《边城》诗意背后的审美接受价值,给人们带来一些有关“人事”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