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叠字的作用 辰溪方言叠字形式除了有念来上口、清楚明晰等语音上的好处外,还是构词、辨义的重要手段。 A、叠字区别词性 一些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叠字后就变成了名词。  相似文献   

2.
湘西南的怀化地区以西南官话为主要语音特征,唯独辰溪和溆浦方言保留了完整的湘方言特征。本文介绍了辰溪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以及声韵调的配合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湖南辰溪方言中三个表进行、持续的助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辰溪方言中表示动作进行、状态持续的常用助词有动态助词“哒”、“起”和语气动词“在”。本文介绍这三个助词的语法特点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一 语法功能分析及例释 1.1 “哒[ta]”,在辰溪方言中用作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正在进行,一般附着于及物动词之后,构成“动词十哒十名词(词组)”格式。例如: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泗洪县位于淮河北沿、洪泽湖西岸。处于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交汇地带的泗洪方言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其方言词汇特色鲜明,这在形容词的复杂形式(也称复杂形容词)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附加式、程度副词和单音节形容词的组合以及这种组合的重叠。以现代汉语形容词为参照,对泗洪方言形容词的复杂形式的构成、重音、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进行考察描写,为官话方言与吴方言形容词比较研究提供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5.
在参加方言调查的工作中,发现东北方言里有一类形容词重叠式基础上构成的“AB儿(的)”式形容词。请看语例:  相似文献   

6.
与普通话相比,铅山方言形容词的构成和表达有与其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体现了铅山方言的特色,如重叠形式有和普通话相同的“AABB”,也有自己独特的形式“AAB”和“AA+子+B”,等等,丰富了铅山方言形容词程度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关中方言区大部分地点方言有儿化现象,相对看来,西安、商州、武功、户县及其附近地区儿(化)尾词较多,扶风、眉县及其以西儿尾多自成音节,且儿尾词较少.西安等处单音节名词重叠成AA式后有小称作用,加上儿化作用又兼爱称,加上子尾无爱称.关中方言区以旬邑、西安等方言点子尾词为最多,且名词、形容词、量词可带子尾.关中方言的头尾与普通话特点基本一致.关中方言有一批能产性较强的形容词后缀,构成了形容词生动型."圪"字的使用范围由晋语区延伸到关中方言区,以旬邑等处方言使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益阳方言XA式状态形容词比较丰富,能表示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意义。XA式状态形容词中的前字“X”除小部分表示具体的意义外,大部分意义虚化,不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只表示加强程度;后字“A”是构成XA式状态形容词的主要词根语素。XA式状态形容词有多种加强程度的形式,在句中常作谓语、定语、补语和状语,有的还可作主语和宾语。益阳方言XA式状态形容词有区别于普通话和长沙方言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重叠是汉语的一种极为普遍而且重要的语法手段,在汉语各种方言中表现形式多样、意义也丰富多彩。晋语形容词的重叠式同汉语其他方言一样,属于构形法范畴,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类推,同时还表示某种特定的语法意义。文章归纳了晋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格式,分析了晋语形容词的重叠过程,重叠手段有重复、附加、缩减、换位,在重叠式的形成过程中单一手段和多种手段并用。与吴语上海方言相比,晋语形容词重叠式常带有儿化后缀,同一格式下还同时具有儿化与非儿化两种形式,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重叠式形容词,其重叠形式和重叠手段既有共性又有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疆汉语方言虽属北方方言,但就其构成方式来说,仍与普通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新疆汉语方言形容词结构方式特点的分析,概括出新疆汉语方言形容词构词方面的一些特点,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新疆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1.
都昌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昌方言有名词重叠式、形容词重叠式、量词重叠式多种,这些重叠形式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有其特征,为汉语形态学的建立提供了富有特色的方言材料。  相似文献   

12.
蒙城方言形容词的程度表示法较为丰富,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地域色彩鲜明,不仅反映了程度的不同,而且在用法和感情色彩上独具特色.蒙城方言形容词的程度表示法主要有:前加状语表示法、后加补语表示法、前加修饰成分表示法、词语重叠表示法、词缀表示法.  相似文献   

13.
涟源市杨家滩镇方言属于湘方言的老湘语区。本文主要谈谈该方言形容词程度的表示方法。一、前加修饰成分前加修饰成分表示程度是杨家滩镇方言中形容词程度表示的主要方法。这些前加的修饰成分主要有:最、太、蛮、好、还、有滴卿、咯、咯哩、几、不乃、连不、最不等,以及某些单音节形容词前加的修饰成分(这些修饰成分和单音节形容词形成比较固定的结构)。下面我们分别看看这些前加的修饰成分。1.最、太。“最”、“太”的用法和普通话中“最”、“太”的用法相同。“最”表示程度达到顶点。如:最好最好最好看最好看“寸”表示程度过头…  相似文献   

14.
娄底方言有名词重叠式、动词重叠式、形容词重叠式、量词重叠式等多种,这些重叠形式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有其特征,为汉语形态学的建立提供了富有特色的方言材料。  相似文献   

15.
站话是黑龙江方言分区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汉语方言,其中的AB式形容词是站话中数量较多、颇有特点的一类词汇。本文对黑龙江站话中的AB式形容词在构成、搭配等方面,从共时平面的角度进行了描写和研究,并对其变换形式以及语法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吉林方言中形容词的特殊格式及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并非吸收了全部的北方方言,吉林方言与普通话方言相比,在词汇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仅就其吉林方言中形容词而言,其构成形式不同,往往显示出普通话无法表现的特有的语义色彩及语法功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讨论以下3个问题:(1)除Axx、Axy、Axyz和ABxy以外,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还有哪些其他结构框架;(2)这些框架的特点是什么,各式形容词哪一种能代表黑龙江方言的特质;(3)从发展趋势上看,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前两个问题基本上是从共时角度,对个别结构框架进行考察的;后一个问题则是从历时角度,对全部附加式形容词加以预测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与普通话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的特点,包括形式、语义、语法三个方面。形式特点:重叠形式丰富。语义特点:表绝对意义的形容词和“坏字眼”形容词可以重叠。“A里AB”的感情色彩有贬义、褒义和中性三种。重叠式中有很多成对反义词,体现了语义的对称性。一个形容词可以有多个重叠式。组合方式多样,包括AB—AB、AAB中A与B的组合,AXX中A与XX的组合。语法特点:一些方言的重叠构词中存在词类转换现象;从式可以前加否定副词“不”、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9.
形容词的词类归属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根据壮语南部方言——广西大新壮语的特点,大新壮语的名词和动词分属两大词类,而形容词属于动词的一个小类。大新壮语形容词归类有主要鉴定标准、次要鉴定标准及参考标准,这些标准有效地解决了大新壮语形容词的词类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20.
辽宁方言形容词非常丰富,具有多样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所谓多样性,是指无论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形容词,它的构成方式是多方面的。所谓生动,是指有很多形容词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下边分别加以叙述。(一)形容词重迭首先谈单音节词重迭,它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AA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