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中国电力监管机构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电力产业传统的监管机构由于政监不分 ,以政代管以及人员构成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监管机构难以履行职责。发达国家电力监管机构独立完整的法律制度和比较完善的监管体系 ,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 ,我国电力监管体制需要从法律制度、监管机构的设立、资金来源、人员构成上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而透明、参与、有效的申诉和争端解决机制则构成对监管机构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
机构投资者通过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成为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其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程度要远远大于参与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提升公司价值.然而从实践来看,尚存有诸多法律问题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桎梏,并阻碍其功能发挥.因此,厘清机构投资者对于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影响方式,并从法律上界定机构投资者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权利与义务界限,然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监管机构通过明确法律依据和监管政策对其治理作用的制约因素加以排除,可提升机构投资者对非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改革既缺乏清晰的理论指导,也缺乏成熟的制度化路径和实践经验,集中表现在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企业应当如何建立关系。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到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方式变革,其核心在于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距离化设计。以此,我国国资监管适宜引入"保持距离型"理论,主要原因是我国国资监管体制集中了作为企业治理与作为规制的"保持距离型"理论的场域实践。据此,现有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意味着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需形成全新的距离与关联性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宜制定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主体法律制度及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整体性治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性治理是西方国家后公共管理时期行政改革的最新实践成果,其针对政府管理的碎片化和服务的裂解性,提出构建协同、合作、整合的整体性治理框架和政府运行模式.这一理论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低效运行提供了改革思路.首先,在组织形式上,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变革应该在横向和纵向上打破功能分化的组织壁垒,形成统筹协调、密切合作的服务机制;其次在社会参与方面,应该打破政府垄断性监管的局面,将部分监管权力让渡给公民,非政府组织及社会中介,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公私合作”的网络监管状态;最后,在供给方式上提倡监管的“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5.
小额信贷机构自设立之初便承担着为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社会目标),以及维持自身经营和财务可持续性(财务目标)的双重目标。近年来,国外关于小额信贷机构的研究呈现出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从案例分析到区域对比的变化过程。相应的,研究内容也从最初的宏观层面扩展到机构绩效评价、风险治理机制等中微观方面。本文从小额信贷机构双重目标的实现、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风险的控制与监管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未来研究方向展望:第一,关注小额信贷机构行为的研究;第二,加强对小额信贷机构风险的研究;第三,进行小额信贷机构发展方向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制度发展实践的历史角度分析了美国等在监管上对信用评级依赖的简要过程及其原因和目的,探讨了监管依赖导致评级行业的繁荣和具有不成比例的市场影响力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这一严重后果的责任。在此基础上,综合梳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一些国家和国际监管机构针对评级行业的改革意见,明确提出弱化监管对评级依赖的政策选择与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上经典的金融监管模式包括机构监管、功能监管、综合监管和双峰监管四种,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属于经典监管模式的混合物。就目前金融市场混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机构监管模式和功能监管模式都存在着难以准确界定监管边界的问题,分散的监管机构更是无法全面掌握日益一体化的金融市场的信息。相比较而言综合监管和双峰监管在信息掌握,确定监管边界上有所改进;但综合监管面临着监管机构过于庞大,内部协调难的问题,而且一旦监管不到位,缺乏其他机构补救;双峰监管模式虽然积聚了较多优点,但其依赖于良好的外部披露体系和监管人员素质。因此,在实践中,很难确定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监管模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国采用何种监管模式应该充分考虑到金融监管模式与该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随着金融市场混业程度的加深,金融监管模式也遵循机构监管→功能监管→综合监管→双峰监管的调整路径。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的综合化又称金融监管的单一化 ,是当代金融监管改革与发展中的新趋势。金融监管综合化进程中存在两种途径选择 :一种是完全综合化模式 ,即建立一个新的综合监管机构 ;另一种是相对综合化模式 ,即通过监管权的再分配提高监管的综合化程度。金融监管综合化存在的问题是 :尚未获得成熟的理论模式 ;对人力资源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的金融监管只能选择相对综合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历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或恶化,监管失灵难逃其纠.监管机构运用庞大监管资金却导致监管有效性低下的现状受到世人责问.本文考察了OECD主要国家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资金管理制度,发现绝大多数国家的监管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监管资金使用和管理日益规范,在监管资金储备、监管资金信息披露方面不足以构成监管资金滥用和监管失灵.英国、奥地利等国家的监管资金管理制度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资金管理制度深有启发,银监会可学习OECD国家的一些做法,在整合预算编制部门、设立储备拨付与管理制度、完善监管收费制度、完善监管资金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等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57-161
整体性治理理论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最新成果,对于治理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一定的理论优势,因此,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分析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食品安全治理主体、食品安全治理信息整体性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性治理之不足,我国应从监管机构、治理主体和食品安全信息三个层面予以完善。第一,我国应强化监管机构的整体性,如组建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核心作用、有效整合监管机构的资源和职能;第二,应增强食品安全治理主体的整体性,如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诚信机制、强化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第三,应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的整体性,如改变消费者的信息弱势地位、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平台经济是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监管对推动平台经济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与欧盟GDPR、DSA、DMA及美国CCPA等平台治理规制的系统梳理与比较发现:我国监管机构将人民利益、市场公平、技术创新与国家安全等确立为平台治理四大战略目标,政策诉求远超欧美。受多元战略目标与具体国情影响,在我国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过程中,执法措施具有不确定性、机构改革较为滞后等特征,始终贯穿于我国平台反垄断、隐私保护、社会公益与安全三大制度之中。面对平台治理的严峻挑战,我国出现了“随机式罚款”“选择性监管”等问题,平台经济监管效果较难达到预定政策目标。文章指出,为推动平台经济发展,亟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新模式,打破欧盟超强监管模式;改进监管手段,细化分类分级负面清单;扩展监管主体,推动平台自治与用户参与;完善反馈机制,建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考察后认为,机构投资者是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一方面决定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机构投资者赖以存在的金融制度环境.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上看,只有养老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的激励.从根本因素上看,美国金融制度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及投票权的限制对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消极作用起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楠 《兰州学刊》2010,(5):35-38
后危机时代,如何改进我国证券公司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此类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满足监管实践的迫切需要。文章研究的目的就是基于公共利益理论、政治理论、权衡理论和法律理论等现有四类成熟的金融监管理论体系,试图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特殊性,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重新审视我国证券公司监管制度,并对其监管改进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行政监管模式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行政监管模式过份强调通过政府的管制形成有序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这一模式日益遭遇危机,出现了"令行禁止"的治理理想与"禁而不止"的监管现实的矛盾、公众呼唤行政监管与不信任行政监管并存的困境。变革行政监管模式,需要治理主体从一元向多元转化,变外控式的守法模式为内生式的守法模式,监管手段要做到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开发和运用新型管理手段,根据监管领域的特点安排具体的监管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如何提升社区能力,国内外学者有不少经典研究。本文通过对四省六村的案例研究发现,村庄治理能力由政府、村庄、村民小组、村民及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的行为互动及制度性参与平台决定。村庄治理能力的改善可以借助外生性主体,也可以依靠内生性主体,而且前者需要通过后者起作用。由此,根据主体行为互动与制度性参与平台形成了四种经典模式,即乘数型能力、加数型能力、增长型能力、负增长型能力。乘数型能力模式是理想型能力模式,是各主体良性行为互动与制度性参与平台有机组合的结果。制度类型和农民主体的参与又决定了乘数型能力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眼银行业行为监管内在运行机理,构建基于前景理论的监管当局、银行机构非对称博弈模型,研究双方策略改进的复制动态和演化稳定,得到根除银行机构不诚信问题的4项必达条件和关键因素,运用Matlab仿真分析各因素的影响机理,结合实际得到银行业行为监管的改进策略。结果表明:因有限理性的存在,银行机构不诚信行为难以根除;降低行为诚信和行为监管成本,提升银行机构对监管处罚与社会成本的感知,强化对银行业行为监管的重视程度与监管问责力度,能在突破一定的门槛效应后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入WTO后 ,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是一种必然趋势 ,而以金融机构类别为标准划分监管机构的现行监管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混业经营的新形势。本文拟就改革现行证券监管体制提几点设想。一、我国现行证券监管体制的特征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监管按政府参与程度划分 ,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集中型监管模式。在该模式下 ,政府通过全国性证券监管机构和一系列法律来实现对证券市场的统一管理。美国、日本、韩国等都属此类。二是自律型监管模式。在该模式下 ,政府主要依靠证券交易所及证券业协会等组织对证券市场实施自律管理。英国、新加…  相似文献   

18.
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失范:表现、成因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但由于市场、制度、监管、自律、结构等种种因素,机构化在给市场带来深刻影响和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如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过度投机等行为失范问题。加强规范、优化结构、强化治理、转变机构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引入机构投资者以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德日模式巳成为国际公司治理模式变迁的统一基础.本文首先对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经验和捷克共和国利用机构投资者完善国有企业治理反而恶化公司效率的教训进行了实证,然后结合转轨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机构投资者、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亚欣 《理论界》2005,(2):197-197
西方国家保险监管模式有两种:英国型的偿付能力监管和日德型的经营行为监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两种模式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对偿付能力监管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费率监管有放松的趋势。现阶段我国应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保险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