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当代西方哲学研究的深入 ,近代西方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包括分期问题 )上升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事实上 ,不厘清这一关系 ,许多理论问题都无法得到说明。本文不赞成引入外在因素对哲学发展进行分期 ,提出分期的依据应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本文还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理解模式 :片面肯定近代西方哲学、否定当代西方哲学的理解模式 ,和片面肯定当代西方哲学、否定近代西方哲学的理解模式 ,强调要在重视历史性的基础上对近代西方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并就德国古典哲学的范围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哲学与环境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传有 《中州学刊》2002,(5):153-156
近代西方哲学对环境伦理学的形成曾发生过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它对狭隘的人类中心论的批判、对人类认识能力的批判上 ;同时也表现在它为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充实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及多样性原则等基本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因此 ,应辩证地看待它对环境伦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初始状态做了新颖的理论建设后,初始状态理论一直是政治哲学探讨的热门话题。学界围绕着罗尔斯初始状态理论的争议不断,进而追溯到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初始状态理论的考察与争鸣。本文先分析政治初始状态与人性的概念,再逐个考察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等近代哲学家的人性预设,并探讨由此推演出不同政治制度的可能性,最后阐述马克思革命性的人性论思想,即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辩证的人性观。文章在综述近代西方政治、历史哲学的政治初始状态理论时紧紧围绕人性这个话题展开,并对各家观点进行了尝试性比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语言分析方法”,是当代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都得益于“语言学转向”。我们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其局限。理想语言毕竟出于虚构,缺乏生活根基,又具有高度形式化的特征,因而不容易被一般人认同,难以行之久远。“语言学转向”已成历史,但其影响仍在继续。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在新的层次上实现东西方哲学对话与融合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形上追求是西方哲学内蕴的核心价值取向,从而构成了西方哲学历史发展中一以贯之的线索.从古代本体论到近代知识论,再到黑格尔逻辑学及其开启的现代哲学的演化,并非是形而上学逐步消亡的过程,面是形而上学不断克服旧形态、走向新形态的自我跃迁——如果用斯特劳森的范畴来表达,即形而上学的修正与描述史.同样,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演进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的自我跃迁理路正相契合.在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的30年、改革开放启动至20世纪末的20年、21世纪初的10年这三个阶段,西方哲学中国化走过了从接受到辩证、从辩证到认同、从认同到融通的演进过程,学界对西方形而上学的重建趋向获得了日益清晰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是从古代哲学离开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而追寻世界统一性的本体论独断,转向对"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的认识论反思,那么现代西方哲学则不仅仅是对语言意义的分析与理解,而是在语言学通过对语言意义的省察表征的人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之上生发出的多重路径、多种角度的转向.我们将这一系列转向概括为:非理性主义哲学转向、生存哲学转向、语言哲学转向、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向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并认为这些转向彰显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多元发展和哲学发展不断深化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意象观认为,意象与人的意识、思维、记忆等精神能力和心智活动密切相关,它一直是哲学反思和思辨的对象。西方哲学的意象观经历了古代本体论意象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意象观、近代认识论意象观和当代心灵哲学意象观等几种类型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8.
陈启伟 《东岳论丛》2000,21(4):93-95
学术界向以严复于1895年译《天演论》等书为西方哲学在中国传播之滥觞,然而,若就西方哲学 输入先后而言,则在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等书之前的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就开始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 译介传播工作。19世纪70年代初,王韬作《英人倍根》一文,向国人介绍了培根哲学的基本精神。八十年代, 王韬入主上海格致书院。在王韬的主持下,王韬和书院的教席不仅向学员教授介绍了古希腊率达哥拉斯、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思想,而且向学员重点讲授了英国哲学,其中主要是近代培根和当代达尔文、斯 宾塞的思想,并对各家思想作了颇有见地的评述。当然,王韬及格致书院对西方哲学的介绍还是初步的、简略 的,但他们传播西方哲学,筚路蓝缕,有开创之功,是值是纪念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三大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吾金 《河北学刊》2004,24(3):53-57
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三个不同的侧面构成,即外部世界、自我、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与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媒介物。从这一见解出发来看西方哲学史,之中存在着三个大的转向。第一个大转向是从独断论哲学到批判哲学;第二个大转向是从批判哲学到生存论哲学;第三个大转向是从生存论哲学到当代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一直是古代西方哲学的中心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古代西方的哲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的见解.从泰勒斯的"水"到柏拉图的"理念"再到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他们始终围绕这一哲学的基本命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研究的汉语化是汉语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方哲学汉语化主要有三条途径:其一是用汉语讲西方哲学;其二是汉语语境下中西哲学的互释;其三是以汉语为哲学语言,对普遍的哲学问题给出新回答。前两条途径是汉语哲学的重要基础,但原创性不足。第三条途径是西方哲学汉语化的指向,也是汉语哲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从近代日本与西方哲学相遇表现出的两个特征出发,并以“理想国家”论为原点,探讨近代日本在建设新的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接受柏拉图《理想国》的过程,围绕柏拉图《理想国》的接受问题,试图验证西方哲学所发挥的正负两面性作用给近代日本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由于文学理论学科对于现实的介入性以及跨学科的存在样态,中国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常常由于定位不明而走向自我放逐,成为失去学科自主性的“他者”。这种自我身份的迷失,带来的是话题的不断涌现、原创性的薄弱和学科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匮乏。客观地说,中国近三十年文学理论“他者化”的发展和演变,受到国内外诸多思潮尤其是国外文学理论思潮的影响较大,也最直接。文学理论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科学化”、“美学化”、“批评化”、“文化化”等,也问接或直接地植根于西方的文学理论思潮。同时,由于近三十年国外文学理论传入的“准共时性”,所以,中国文学理论的“他者化”,也明显显示出“密度大”、“转向迅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就是革命。历史地看,革命观念本身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化历程。首先是西方现代式革命观的传入,并与中国传统的革命观产生碰撞交融。随着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也开始输入中国并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由于中国国情及时代需求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由此生发出一些中国式的特色。回溯历史是为了前瞻未来。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我们才能正确理解革命观念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才能更好地开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哲学生发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哲学传统根基之上,体现着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向和变革。这种转向和变革遵循了西方哲学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内在发展逻辑。本文试从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转向中挖掘西方哲学自身的内在逻辑和思想价值,在各种转向所体现的哲学观变革中再现从“思想”到“意义”的发展理路,从而为现代西方哲学开启发展的无限空间和广阔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报纸“政党化”特色的历史成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芳 《云梦学刊》2004,25(6):24-26
中国近代报刊诞生之际就承担了“救亡”重担,创办近代报刊是政治家们从事政治活动的重要方式,因而中国最初的新闻人,从一开始就过分地强调了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利器”这一特质。这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但媒体过多地承担宣传鼓动功能,过多地介入到政治斗争之中,势必削弱了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亚平 《兰州学刊》2014,(4):40-47,196
在客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客商经历了从行商到坐贾,从客贩、侨寓到定居的双重转变。对于这种转变,学界形成了"侨居"、"土著化"、"本土化"等不同观点。文章在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客商的这一转变应视为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生的"在地化"过程。在进入→适应→融合的发展轨迹中,近代兰州客商的在地化过程突破了传统中国浓厚的乡土意识,诱使客商在客籍兰州安家置业,寻求长期发展。在地化客商作为商人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克服了一般客商的局限性,促进了市场整合和土客互融,也推进了近代兰州区域市场的发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之际,伴随着西学东渐力度的剧增,作为西学表征的新词语也以汹涌之势进入中国,大批新词语融进汉语文系统.面对这一重要文化现象,迎受者有之,拒斥者有之,既迎且拒者亦有之,也有学者对其作了理性分析.而就历史的实际演进态势看,其基本走向是中一西一日语汇的彼此涵化.  相似文献   

19.
赵斌 《东岳论丛》2019,40(9):61-70
中国近代文人日记异常宏富,日记作品繁多,长篇巨制不断涌现,形成独特的"日记学"气象。中国近代文人日记文体的衍变与中国近代化同步,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阶段,其繁盛气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日记文体的政治化、著述化、艺术化等多种因素融合、重构的结果。所谓日记的政治化主要是指使外日记下的国家政治权力对日记写作的植入;所谓日记的著述化主要是指游离于主流意识之外的文人把日记写作著述化、学术化。日记的政治化与著述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它们都丰富了中国近代文人日记的文体写作,加强了日记文体的"量变";日记的艺术化导致日记向日记体小说、日记体散文的"异变",是日记文体的"质变"。同时,日记的政治化、著述化是日记艺术化的基础,日记艺术化是日记的政治化、著述化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近代哲学的价值学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承诺是人之生活、科学、哲学等活动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和深层动因。近代哲学的危机,根因于哲人放弃或错置价值承诺,以及实证化的外部冲击和重建形而上学的内部失败。价值概念群、价值领域、系统化价值理论的建立标志着近代哲学完成了价值学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