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新思潮的涌起不但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受启蒙思想家的鼓动,还受近代以来口岸城市变迁的深刻影响。以上海、天津等租界为核心的口岸城市的兴起,包括其市政建设与管理,西人在这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这些城市在现代化方面的种种表现,包括宽阔整洁的道路,严格有效的管理,体现民治精神的选举制度等,都与中国传统城市或乡镇的脏乱差形象形成巨大反差,刺激了国人的耻感文化,为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近在咫尺、可资仿效的榜样,对维新思潮的酝酿与发展,具有长期、广泛、润物无声的影响。中国目光敏锐的绅商在口岸城市的努力,包括兴办新式企业与学校,倡导对外开放、学习西方,进行改良思想宣传,特别是这些城市在学会设立、报刊发行以及以现代交通、通讯为依托的联系网络方面的独特优势,则使得这些城市在维新运动兴起以前,已经成为中国革新运动的先行区域。  相似文献   

2.
邢军伟  宋延旭 《理论界》2011,(11):41-42
次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和发展实力较强的次中心城市对于经济区或城市群的发展至关重要。区域次中心城市城市应具备四大方面的条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产业结构,较优越的区位条件和适宜的发展环境。本文在分析明确沈阳作为沈阳经济区单核中心城市的基础上,认为鞍山的发展定位应是沈阳经济区的次中心城市,是在沈阳经济区以及中心城市———沈阳发展的关键一环、点轴式开发的主轴与优先轴和沈阳经济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研究认为鞍山与沈阳是主动呼应与接受辐射的关系。鞍山应该在接受辐射带动中构筑配套互动,增强中心城市的"二次辐射"能力,构筑一种互补叠加优势。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继承与发展。正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需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方面逻辑进行整体诠释,全面把握该主题的时代内涵和战略布局。城市发展自“物本”到“人本”的理论逻辑,在认识和价值两方面深刻阐释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自“时间”到“空间”的历史逻辑,揭示了中国城市发展变迁过程和城市治理全球视野的契合点,不仅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遵循,而且为解决世界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中国共产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决策和战略部署,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实现了城市发展自“愿景”到“现实”实践逻辑的转变,也诠释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全面领导新时代一切工作的价值立场和行动指南,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依据来自唯物史观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定性,群众路线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民本文化对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涵养;科学内涵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执政理念、发展理路、评判标准、奋斗目标;通过牢记初心与践行使命统一,制度建设与制度教育并举,舆论引导与网络治理齐抓,使这一思想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指导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大都市的包围中有些二级城市由于离大都市区较远,可能存在独特的商圈,而且这些二级城市面临着类似城市的竞争.基于零售引力法则对区域中心城市相对于大都市和竞争城市的独特地理位置进行核心商圈、次级商圈、边缘商圈的划分,本研究建立了区域中心城市商贸辐射模型,并对宜宾市的商贸辐射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之思考——以自贡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强劲趋势和动力之一。本文基于自贡市市情和国际化大城市建设的背景,提出自贡市应从绿色技术与外向型经济、旅游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加强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优化城市布局,以期建设成为有特色的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创造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结果由人民评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面向未来打造“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从而构筑起思想高地、智库高地、文明高地、话语高地、智能高地。  相似文献   

8.
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习近平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观.从理论渊源上看,习近平这一文化观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至上价值观念、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内容上看,习近平这一文化观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哲学社会科学观、精神文明观等,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阐释和时代回应,有其自身的现实逻辑:顺应新时代我国国情面临的新变化,适用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契合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鲜明宗旨。在新时代,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要坚持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支撑、激发农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构建和完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振兴模式、推动和拓宽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帮助群众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振兴新路子,切实解决农村群众致富难题,确保乡村振兴振到点上和振到根上,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  相似文献   

10.
1843年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城市,其内外贸易、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城市经济主干部分的较快发展,直接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的演进,促使后者的生产内容、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革,上海与这一地区彼此间城乡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也因此日趋紧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08年及以前的3万余家外企数据为基础,利用"平均值+标准差"、Moran's I指数及泊松和负二项模型来研究上海外资企业引导下的经济空间布局演变、集聚和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990年之前外资极少,分布极为分散,集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1991-2000年外资空间逐步从中心城区扩展到近郊和远郊扩展,在沪西外资出现向虹桥-漕河泾-莘庄-松江新城一带集聚的特征,浦东崛起为外资的高地并以张江和金桥为中心形成集聚高地;2001-2008年外资的分布和集聚空间均向园区转移;最终,上海的外资经济空间在近郊和远郊形成了三层次多中心连片发展格局.回归结果显示,外资区位选择受地方制度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不同的制度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市场在外资经济空间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13.
勾春平 《天府新论》2006,(Z1):142-147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在城市发展上有所改变,但由于缺乏区域中心城市的依托,导致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南充在川东北城市群中从区位、产业、资源、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应抓住机遇,将南充建成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就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试图从这一思想的形成基础、主要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着手,探究近几年来学者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现状,分析学者在这三方面所做的努力,指出当前这三方面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以及日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途径和空间。以此,深化人们对这一思想的理解,不断促进该思想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淄博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在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城市功能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从城市规划、带动作用、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阐述了影响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通过明确规划建设重点、推动中心城区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着力加快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和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等措施,以达到加快淄博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梁燕 《学术探索》2006,(4):57-64
基于中心城市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做好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工作,维护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当前促进我国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做好新时期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工作,从基本方针上来说,必须正确处理好稳定与改革、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从维护和实现中心城市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和要求来说,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维护中心城市社会稳定与促进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中心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实现和维护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心城市社会稳定与中心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的理论创新与习近平个人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理论航程。从理论逻辑层面上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为其基本遵循,以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和使命作为理论内核,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从实践逻辑层面上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又是习近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长期探索和思考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际城市功能转型理论动态的归纳分析,提出了基于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优势、实现国际城市功能升级的发展思路.以上海为案例,通过分析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指出未来上海将需要加强两种网络体系构建,即本土内向型网络和国际外向型网络,其发展途径则是壮大本土企业集团和汇聚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提高对内与对外的全球服务能力,并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从而构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美好生活的生成与发展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美好生活与城市形态、发展方式密切相关。新时代能充分容纳美好生活要素的公园城市是绿色治理的现实目标。打造绿色空间、完善绿色政策、推进绿色“微”治理、培育绿色文化、科学测评生活质量、形塑绿色人生等,是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以公园城市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绿色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