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抗击文化帝国主义渗透的需要出发,论述了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对西方学者的“文明冲突”论和世界文化“趋同”论作出评论。由此进一步分析思想文化建设工程的系统性内涵,提出其中包括“观念性链条”和“生活方式链条”两个基本层面;讨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以及在教育,大众传媒,文艺等方面的现实课题。文章最后针对当前“两个文明”建设的认识误区,讨论了思想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以文化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现实需要,本文着重从以文化人的“文”的内涵、“化”的路径、“化”的目的三个维度,对以文化人进行了探讨.从“文”的内涵来说,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化人;从“化”的路径来说,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3.
“子恺漫画”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深深植根于民族的文化土壤。“线”是中国画术上所特有的利器。“子恺漫画”反映了丰子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美学修养。“子恺漫画”始终关注现实人生,具有深广的社会内涵。“子恺漫画”按题材和内容大致可分五类:1.都市平民日常生活。2.下层群众的劳动和生活。3.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不幸。4.职业劳动者瞬间姿容。5.旧社会不协调、不正常景观。只有从丰子恺哲学现和文化教育史的角度,才能更好地了解“于恺漫画”的哲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叙事具有深刻的当代中国语境。“美好生活”是一个总体性范畴,既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又有现实的实践指向,同时具有高远的超越性向度。美好物质生活、美好政治生活、美好精神生活、美好社会生活、美好生态生活等有机地构成“美好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诉求。“美好生活”的成就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在根本上有赖于坚实的物质基础、充分的民主保障、丰厚的文化滋养、良善的秩序基础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美好生活”的构建有赖于大力发展先进经济、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深度阐扬优秀文化、切实建构公正制度和着力实现人地和解。同时,“美好生活”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性存在,而是一个不断超越现存生活状况的社会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伦理的概念系统及其文化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把握传统伦理的“中国特色”,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要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概念系统,而不能用西方文化的概念注释中国伦理。家国一体、伦理政治、人情主义构成传统伦理的概念体系,是传统伦理“中国特色”的基本内涵。其中,“家国一体”是传统伦理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伦理政治”是其理论抽象与伦理关系的运作原理;“人情主义”则是与此相匹配的精神形态与伦理生活方式。三者由客观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出发,内化为主观的伦理关系,最后再外化为现实的伦理生活,形成客观——主观——现实的辩证链环。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金钱观可以概括为:穷并不是好,因为穷就是弱。个人的富固然不好,但个人的穷也没有什么好。故要反对以穷为荣和个人盲目逐富。结合现代中国民生多艰的社会现实,我们就会发现,鲁迅是在对中国传统与现实深入、全面的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金钱观的。从中国儒道互补的文化传统上看,儒家过分强调伦理教化,道家提倡远离尘嚣,都漠视物质利益.把人生道德修养与金钱对立起来。鲁迅发现了这一点,进行了剖腠析理的纠偏工作,但鲁迅正视金钱,并不是要人们崇拜金钱。他认为有生活而无“费”固然痛苦,但有“费”而无生活则更加没有趣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文化人格概念的阐述,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从文化的视角去发掘“嘉庚精神”的教育本质内涵,展示“嘉庚精神”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针对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现实基础和社会环境,探索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建构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要求,指出应继承“嘉庚精神”的民族性,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人文精神;应弘扬“嘉庚精神”的先进性.参与先进文化建设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应坚持“嘉庚精神”的现代性,确立现代人的主体地位和批判意识;丰富“嘉庚精神”的时代内涵,培养面对开放、变动的现实与学习特性。这些对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建构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郑丽娜 《新天地》2011,(5):121-122
何谓物理,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物理学是一门成熟的精密科学,生活事实是它的基础,逻辑关系构成了它的理论结构,两者缺一不可,在高中阶段,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程度上按他本来的面目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看到,它是人类三百年来创造的有代表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小说“形而上”、“形而下”命题的探讨,对池莉直接楔入凡俗现实的“仿真”小说,作了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两个层面的评判,提出了对池莉小说“形而上”内涵及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信息网络给我们带来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现实世界,而且创设了虚拟世界,同时也产生了若干社会问题。比如由“信息共享”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由全球信息一体化产生的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以及人与电脑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一些问题。作者认为,信息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巨大进步,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当前所碰到的许多“难题”,是有可能通过发展信息技术和改变“游戏规则”加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先锋作家余华对于现实的关注和理解,突破了常规世界对于“现实”的束缚,他赋予“现实”一种新的内涵。在80年代的创作中,他以“局外人”的视角,冷漠地对暴力和死亡进行精确的叙述,构造出“自我世界”中的现实一种;90年代创作的变化,使作家由一个“局外人”转变为现实世界的介入者,运用含而不露的幽默与温情,透过现实的险恶、苦难,从平凡人类的灾难经历和内心世界中,发现生活的坚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中的名人更是不断的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从沈从文散文中浓厚的“水意象”,说明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对古典知识有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建筑是一个皇冠的话,那么别致的建筑装饰就是皇冠上的一颗夺目的钻石。山西省灵石县的王家大院以著名的“三雕”闻名于世,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美的雕刻技艺、高品位的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给人类展示了王家主人的品味和生活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了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意志和决心,给后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将会导致深层文化的“多元化”和表层文化的“趋同化”的趋势。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深层文化多元性和表层文化趋同性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她更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15.
1“新时期”小说的结束和“后新时期”小说的开始的标志之一是王朔的小说潮。八十年代后期的小说创作,渐渐失去了“新时期”初期的那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汹涌势头,一些旧的形象、旧的激情,渐渐被多元格局下的新的形象、新的情调所替代。进入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被认为是在看取世相上,少了“新时期”的那种浪漫主义的遗风,而转成既直面现象,又认同现实,把“理解”生活放在第一位,置身于有局限、有缺憾的生活之中反映生活,更具清醒而严谨的现实主义神韵。在文体意向上,“新时期”小说高度重视主体的凸现和高扬,而“后新时期”小说…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和反映着文化的发展状态。透过语言,总能看到隐在背后的不同的文化特征、文化价值和文化含义。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责无旁贷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等。通过分析“我们”的含义、探寻“工”、“力”、“功”之间的关系和“论”、“轮”、“抡”、“沦”、“伦”隐含的共同意义,得知“我们”之所以有两个意思,是因为中国人有强烈的宗族观念,而“工”、“力”结合即为“功”,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要想成功或建立功劳,必须讲究方式、卖大力气,“人伦”最重要的是要有次序。  相似文献   

17.
道德发展向“善”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而道德求“真”是道德向“善”的基本前提。“真”是道德存在的现实基础,是道德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是通向“美”的必经阶段。道德求“真”是指当代社会的道德发展要符合“真”,即道德要符合当代的社会生活实际,符合人们的思想文化实际,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新道德对现实“真”的需求反映了社会进步对现实“真”的需求,是伦理道德体系本身的科学化和具体化的客观要求,还是新道德规范从民族化转移到国际化视野中的实在要求。构建新道德规范求“真”,必须以“真”为本,至善至美;要与时俱进,不断发掘时代精神,丰富时代新内容,在新道德规范的构建机制上体现“真”。  相似文献   

18.
冯兵旺在《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巾撰文指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五大误区:①企业文化政工化。由于固有的丁作习惯,许多企业无意中夸大了企业文化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甚至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教育,使企业文化呈现出政工化倾向,即脱离企业工作,将企业文化“浮”在思想教育的层面上。②企业文化形式化。有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只专注于外观而轻视了内涵,只偏重于形式因素而忽略了内容因素,形成企业文化形式化倾向,即将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虚”的层面上。这种“虚化”现象的具体表现为:将企业文化口号化,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热心于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人性化、价值观和企业的行为方式等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9.
老舍于 1939~ 194 3年间创作的 9个剧本中 ,《大地龙蛇》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人的解放”思考的文学史价值意义。对此 ,评论家们却不置一词而对剧本大加否定。老舍从自己的个人生活经验、审美感受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感知与知解出发 ,把自己“颇费了一些心思”思索出的文化与现实社会人生的内在精神联系融入于戏剧情节运行和人物思想意识演变之中 ,显示出民族文化在科学精神烛照下焕发出的伟大力量 ,表明“做了我国几千年文化核心”的龙文化 ,这时才真正成了“我们立国的象征” ,并消解“五四”以来包括老舍在内的以鲁迅为代表的文艺家们对于“人的解放”和“启蒙”时效性的怀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学术界有关审美文化内涵界定的差异分别进行了论析,并从人与现实的最高关系,人对现实的最高意识的角度去阐释审美文化这一概念。同时对当前社会生活中与此相关存在的若干观念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