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但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落后,治理工作面临治理对象局限于网络空间、协同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网络法治体系尚待完善等主要问题.区块链技术所包含的时间戳技术及其可溯源防篡改特征、分布式账本技术及其共识机制、智能合约技术及其自动化特征将助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区块链技术具有一定的限度,其所包含的匿名性问题、去中心化特征、代码治理模式将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带来监管机制、传播机制、立法机制的挑战.对此,必须坚持开发区块链技术与监管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区块链技术与战略性前沿技术的配合、区块链技术赋能与党的舆论工作的融合,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多层次的网络意识形态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7,(11):160-167
品牌社群通过成员拥有的社交关系网络传播品牌信息,大大增加了品牌推广的有效性和可信性,是克服传统品牌管理弊端,打破当前我国品牌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然而,对品牌社群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品牌社群发展内在原因与机理进行分析的实证研究。为揭开品牌社群发展"黑箱",本文以品牌社群成员诉求与利益的差异为契入点,将品牌社群的发展过程还原为社群成员间不断合作与博弈的过程,以初步参与、合作加深、长期融入三步构建了品牌社群发展由浅及深的衍化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共同愿景与未来愿景可以有效促进社群成员融入品牌社群,监督效率虽然不能显著影响社群成员间的互动,但对其参与品牌社群活动的程度有正向影响。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结果针对我国本土品牌社群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矿产资源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开发利用正面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技术,契合战略性矿产资源生态治理的需要,在尾矿治理、生态溯源、生态补偿等方面具有广泛发展空间。针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生态治理面临的关键问题,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生态监管系统、生态补偿系统和高效利用系统,拓展区块链的赋能应用场景。从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创新空间和完善监管体系三个方面,加强区块链赋能战略性矿产资源生态治理的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4.
区块链作为智能革命的重要支撑技术,在诸多领域表现出独有的治理优势,但也可能诱发诸多政治安全风险。相关数据和案例表明,区块链自治社区容易削弱用户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区块链技术的不当使用容易干扰政治制度运行的民主公正状态,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架构容易增加国家政权安全的保障难度。这些问题亟需纳入信息生态、智慧治理等理论框架中予以分析、解决。研究发现,区块链政治安全风险诱因系统呈现出涵化逻辑、权力博弈逻辑和把关失灵逻辑。基于在智慧社会语境中提升我国政治安全水平的需要,应采用诸如优化主流意识形态风险应急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并强化智慧技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赋能效应、以技术创新赋能政治制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并提升我国政治制度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完善智慧治理体系并提升不同信息主体的把关效能等相关智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9,(7):221-230
平台绩效分解为建设投入绩效、运行管理绩效与结果绩效。平台绩效最终体现为用户黏性、用户规模和价值输出等变量。多边平台与信息技术没有必然关联;政府平台领导影响平台建设顺利程度;网络效应与平台绩效正相关,激发网络效应是改进绩效的核心机制;平坦化策略、平台间互联互通及提高转换成本有助于提高用户黏性,用户黏性越高用户规模越大;用户规模最能体现平台绩效,扩大用户规模是平台型治理的基本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洪铎  陈钊泳  陈晓珊 《社会科学》2023,(5):126-137+14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匹配合并样本,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制造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该结论在一系列检验下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效率这两类渠道来改善企业的环境绩效;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的降污减排效应在高科技属性、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位于东部地区的上市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前端治理在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二氧化硫减排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数字化赋能企业降污减排的作用效应机制的认知,为我国探寻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提供学理依据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区块链的广泛应用使互联网金融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增大的隐患。以2016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我国互联网金融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运用TV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动态影响和时点冲击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区块链会通过冲击企业资本结构和运营状况对系统性风险产生影响,且在不同时段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和结构性突变特征;从长远来看,区块链能有效抑制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冲击效应在不同时点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并有一定滞后性和期限结构效应。研究结论对于促进区块链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以及有效防控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作为金融市场新兴渠道信息,网络舆论关注对市场主体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备受关注。本文以2014—2016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整理东方财富网股吧论坛与企业专利申请等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网络舆论关注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络舆论关注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从而验证了网络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公司治理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经过更换代理变量与回归模型的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经理人职业忧虑程度、舆论影响力会抑制网络舆论关注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而公司信息环境的改善会促进网络舆论关注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此外,网络舆论关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角度充分论证了网络舆论关注的公司治理效应,丰富了网络舆论关注的经济效果、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对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在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关系网络的集合,董事会的投资决策制定必然反映关系治理的作用。借助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董事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扩张投资规模,既能够缓解部分企业的投资不足,又加剧部分企业的投资过度。分组检验发现,董事网络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会因实际控制人的差异产生差别化的影响。董事网络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相比之下,董事网络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网络通过提高投资效率改善国有企业绩效的作用非常微弱,相比之下,董事网络却能够通过提高投资效率显著改善民营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0.
区块链技术从比特币到以太坊的应用扩展,标志着其引发的冲击正在从货币领域走向法律领域。区块链系统的分布式存储和可自动执行特性支持其能够对传统合同、企业组织和市场等主要治理机制实现更为高效的功能性拓展乃至替代。区块链治理的可行性也能够从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中获得充分的说明。作为一种新生的和发展中的治理机制,区块链在与企业组织和市场的竞争中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区块链治理机制运行的基本逻辑中蕴含着重要的法理学意义,因而必然会对既有的法学理论与法律制度产生挑战并推动变革。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5):185-189
消费者个体在网络社区中的品牌知识分享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拟社区参与行为,网络社区中成员对品牌知识的分享是建立品牌形象、传播品牌口碑的重要途径。影响网络社区品牌知识分享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员分享动机、成员个性特征、社区环境等,而品牌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效应主要是通过社会网络和品牌社群融入两条途径分别对品牌口碑和品牌态度产生影响,进而对他人口碑传播和对自身品牌态度产生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贫困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为不同研究视角提供了理论构建与实践检验的时空场域。围绕着贫困的性质、动因及治理形成了各具特色但又相互关联的研究理路:"经济溢出"视角将贫困视为低水平的发展,认为区域经济的增长能够通过涓滴效应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带动该区域整体实现反贫困;"社会公平"视角将贫困视为对受贫者的不平等待遇,从群体的自身素质及社会网络中寻找贫困的动因与治理方式;"政策实践"视角则将贫困视为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从扶贫政策的项目内容、瞄准机制与资金绩效等环节对反贫困政策实践进行绩效评估与改进修正。基于上述视角的评述,这里提出一个可谘反贫困本土化研究的新理论视角,即"国家治理"视角,建议从扶贫理念、制度安排和官僚组织运行三个层面观察国家所构建的"反贫困"社会改造工程,探索扶贫背后的国家治理理念、国家-社会关系以及国家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网络安全法的角度观察,相较于互联网,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及其应用具有更高的网络安全性,并正在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加强其安全性.然而,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并非绝对安全,技术与法治耦合保障区块链安全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当从网络安全战略的高度重视区块链的安全应用,从"零信任安全"的理念构建区块链的安全架构和法治保障体系,在区别私有链、联盟链及公有链的技术特性和区分区块链技术安全与应用安全的基础上解决区块链产生的特殊网络安全法律问题,运用网络安全法律手段促进和保障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在政策、标准、规则及机制等方面推进区块链安全的国际合作,践行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应用角度探讨出口加工区经济效应对绩效影响的传导机制,并研究其所包含的经济学机理.研究视角并不只限干内部效应,而是从外部规模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区域品牌效应等外部效应视角来探讨出口加工区经济绩效问题.将出口加工区区别于其他经济园区,分析影响其经济绩效的主要因素,并从交易成本、规模报酬、生产资源配置、服务需求供给、示范效应、无形资产投入等宽泛的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出口加工区经济绩效问题及其经济学机理.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出口加工区的经济绩效不是单纯地由内部经济效应决定,也是由外部效应决定,即决定于出口加工区外部溢出综合效应所带来的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付晶  倪旭 《学术探索》2023,(1):94-102
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加强其开发利用治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技术,契合战略性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的需要,在资源追溯、产业链供应链优化、生态治理及监管服务等方面具有广泛发展空间。在分析区块链赋能机理的基础上,探索区块链赋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应用,讨论区块链赋能应用面临的风险挑战以及必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信息茧房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目前网络空间治理的难题之一,对中国今后的社会治理格局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从权力支配角度出发,分析发现在信息传播的源头方面,存在力量分配不均的现象,平台可借助算法技术强化对网民信息输出的控制,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行政权力规制网民的信息接收空间,而作为信息主要接收者的网民在传播链条上处于弱势地位;从媒介素养的角度出发,研究认为网络社群的极化心理会增强其对负面信息的排斥,带有情绪性的话语会弱化网民的信息判断能力,再加上认同文化对网络社群的身份意识训练,让网民不自觉中陷入"信息茧房",并沉迷于虚幻的网络对抗.因此,本研究从"治理共同体"的原则出发,分析弥合碎片化的认知和团结各信息主体,提出"增强优质内容有效传播的信息共建",增强信息治理的协同分工,促进信息内容的有机整合等建议,并探讨破除茧房负面效应的其他方案.  相似文献   

17.
区块链技术对个人信息的处理并非以完全匿名化的技术措施贯穿全链条网络,区块链技术以节点利用机器算法对个人信息进行去中心化处理为特征,而现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以个人信息处理者集中化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为逻辑,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及运行逻辑与现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规范逻辑产生冲突。冲突的化解需要在符合区块链技术发展特性的前提下衔接现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规范区块链上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坚持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为价值面向,区分区块链多方主体参与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角色定位与责任分配、明确区块链信息服务者合规义务以及创新区块链监管模式。基于区块链技术优化与相对解释论的立场,构建区块链上更正和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体系。根据区块链具体应用实践以及信息服务主体对链上个人信息处理的关键要素有无实际影响力和参与程度,以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为主体构建个人信息处理的分级分类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在线品牌社群的网站内容进行分析,以汽车品牌论坛成员的互动关系进行分类,并对成员在这些活动中产生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分析。作者为了研究活跃度高的汽车论坛,以主题数和帖子数为选择标准,从爱卡汽车论坛中选择9个汽车论坛的270个帖子进行解释性分析。本研究有助于社群经营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在线品牌社群的互动关系及相关心理活动,也为企业吸引和维持忠诚顾客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管理基础,从而为社群经营者或者公司提供经营策略和建议,以促进成员间的社群互动行为,进而为塑造产品品牌形象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区块链存证技术作为数字治理的重要途径,是保障证据安全的有效方式,其优势及核心技术与刑事证据的特点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将区块链存证技术尽快运用于刑事诉讼中具有较大的必要性。但在应用之前,区块链存证仍面临证据认定规则的理论困境及其与刑事司法隔阂的实践困境。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建立刑事证据数据库的好处很明显,一方面,能够优化刑事证据的存储、流转、示证之方式;另一方面,也吻合了科技驱动刑事司法发展的现代理念。与此同时,要明确刑事证据数据库运行模式下的认证规则,有效化解区块链存证与应用领域、平台资质、证据电子化等方面的现实矛盾。这有利于确立证据开示制度之数字模式,拓展阅卷权方式,扭转调查取证权的劣势,为数字时代的刑事证据适用提供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以一般系统论为理论基础,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监管机构能力、监管对象行为、监管手段、监管机制和监管环境等要素之间及其与监管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作用机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监管机构能力对监管手段、监管机制与监管绩效均有直接路径影响,其对监管绩效的影响效应最大。监管对象行为对监管绩效有直接路径影响,同时又是监管手段与监管机制间接影响监管绩效的中介变量。监管机制对监管绩效有直接路径影响并通过监管对象行为间接影响监管绩效。监管环境对监管绩效有间接影响效应。根据研究结论,给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