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雨 《新疆社会科学》2023,(2):83-91+158-159
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从时间维度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关于国家安全、世界安全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从空间维度看,百年大变局推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深刻变革,带来东西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从文化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合思想”,为处理当前国际关系注入新理念。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国际安全形势、提出引领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方案,其所包括的“六个坚持”内涵科学、体系完整,既是对原有全球安全治理的理念创新,也为全球安全治理指明前进方向。在理论层面上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安全理论批判和超越,在实践层面上为构建全球安全治理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文明开放型经济思想的逻辑演进中,探寻中国对外开放和全球治理的历史脉络和学理基础。中国古代文明开放型经济思想主要围绕“四个维度”展开,第一个维度是古代关于生产的经济思想,主要内容包括禀赋论、专业化生产与规模经济以及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第二个维度是古代关于交换的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展开;第三个维度是古代关于运输的经济思想,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陆路运输和海运通道;第四个维度是古代关于治理的经济思想,主要内容围绕义利观和天下观展开。中国古代文明开放型经济思想基本涵盖了西方国际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并基于中国历史现实,从政府作用和价值观维度赋予了国际经济理论更多意涵。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古代文明开放型经济思想为中国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提供了历史镜鉴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张学军 《文史哲》2003,(3):75-80
先锋写作中的叙事方式是在叙述角色上 ,通过叙述者的不断变换 ,或叙述者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自由往来 ,改变了故事的组合方式 ;并打破了故事时间线性发展的模式 ,创造出故事呈现的共时性空间 ,重视故事时间的重复和循环 ,由此造成了一个自足的圆形结构 ;而多重文本的结构方式 ,在多重文本的互动互补中则产生了新的意义 ,也带有“元小说”的特性。先锋作家对叙事方式的重视 ,具有文学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静  巫强 《南京社会科学》2012,(8):12-18,27
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产业组织优化需要从多个维度理解。除了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优化以外,还应该包括所有制结构的优化以及空间结构优化。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产业组织优化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开放条件下,国际分工向要素分工转变以及产业国际转移使产业组织的调整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即要以全球价值链作为载体。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形成并嵌入了俘获型全球价值链。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需要对俘获型全球价值链实现超越,进而形成由自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5.
陈晴晔 《学术论坛》2005,(10):70-73
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其原因包括人口、结构、发展、周期、体制等诸多因素,但政府在扩大就业中的角色定位的偏差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政府在扩大就业的责任,政府必须准确定位,重塑三个角色社会角色、服务员角色、裁判员角色.  相似文献   

6.
应对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健康危机,全球健康治理成为国际法关注的对象.全球健康治理建立在健康权和卫生知识权力基础之上,存在健康权概念不明确、权力结构失衡和缺乏足够法律约束力的法律问题.全球健康善治的实现注意完善健康权概念、加强国际组织间的法律合作、考虑全球健康治理的资源基础、强化全球健康治理的法律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的国际卫生合作相比,全球卫生治理倡导多元主体通过集体行动来制定正式、非正式的制度、规则、程序,更好地有效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卫生治理强调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卫生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海外华侨华人自组织作为新兴的治理主体,参与到新一轮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通过对华侨华人自组织的跨国治理行为特征、治理机制、动力因素与挑战等问题的探讨,诠释了华侨华人自组织参与全球卫生治理过程中呈现出的新特征,以及“自治—协同”的多边合作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微观主体的现实考察,丰富了全球卫生治理研究的内涵,对有效理解与推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世界人民追求包容互鉴的稳定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法席位之后,一直与该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影响力不断上升,角色有所变化。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是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其"思想实验室"的功能在中国实践和推广。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更加活跃,作用不断增强,积极与该组织及其他会员国在各个领域展开合作。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角色从学习者转变为引领者,提供了包括资金、经验、理念等在内的一些公共产品。随着中国实力地位的继续上升,美国再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当前的特殊情势下,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运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促进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在给全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全球治理成为当前解决全球问题的新模式.在全球治理的舞台上,非政府组织与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等都成为治理的主体.非政府组织通过跨国立法的形式参与了全球治理,不仅对国际法的形成,而且对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非政府组织自身地位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在治理中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4):43-51
当前的全球气候治理变局呈现出领导力过渡和模式转型的"双过渡"特点。在这个特殊阶段,加强气候传播有三个层面的重要性:短期来看,可以给中国保持战略定力留出空间,坚定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保证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的过渡交接;中期来看,有助于完成全球治理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模式转型的平稳过渡;长期来看,可以帮助中国将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经验应用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与三个层面的重要性相对应,中国气候传播可以设计应对策略,为稳定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履行《巴黎协定》、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国际制度是全球和地区事务治理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各种国际制度的积极参与以及由此而展开的国际制度外交,使其融入到国际治理的规则体系和实践活动中.中国在通过国际制度外交参与全球及地区事务治理的过程中,开始更多地秉持以共享型、问题解决为导向的主权观,对已有国际制度表现出良好的遵守记录,积极、主动地根据自身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发起议程设置和制度倡议,积极推动地区组织机制的建设.中国在国际治理中的制度倡议与建设行为推动了地区治理网络的构建,改进了地区及全球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从而对全球及地区共同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球社会运动对全球社会秩序的影响是双重的,也是复杂的.为应对全球性问题和全球社会运动所带来的新挑战,对全球秩序的治理已逐步演变成了当前国际政治实践中的又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全球治理不仅期待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消解社会运动中的负面影响,而且还致力于建构一个由全球社会各层面的权威结构组成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丁忠毅 《社会科学战线》2020,306(12):182-194
公共卫生安全日益成为影响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非传统安全因素。陆地边境地区既是境外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向国内蔓延扩散的脆弱性空间,又是重要安全屏障。陆地边境地区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直接危害民众生命健康安全,容易引发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全局性、系统性风险,关乎国家总体安全。当前陆地边境地区公共卫生安全治理面临边境通道管控难度大、口岸卫生检验检疫能力不足、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不健全、周边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水平偏低和全球卫生健康合作乏力等挑战。加强陆地边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需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指导,探索口岸卫生检验检疫关口外推,补齐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短板,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协同治理机制,统筹常规治理和危机应对,强化全球卫生健康合作治理,着力推进与周边国家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全球治理转型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全球治理概念进行解构,明确了全球治理的六个要素,并提取其中三个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理念作为转型指标,建构了分析全球治理转型的框架思路。从规范研究的角度讲,全球治理转型属于"元治理"概念的范畴,目标是实现全球善治。进而,全球治理转型应着力调和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治理主体缺位、治理规则滞后、治理理念陈旧三个困境,体现全球善治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包容性。面对全球治理转型,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必然要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应。中国应该在推动全球治理权力和平转移、治理规则公平革新、治理理念渐进更新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洋具有广袤性、流动性、边界模糊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海洋问题具有全球性。全球海洋治理不仅呈现主体多元性、客体多样性、机制复杂性等特点,而且其治理问题具有鲜明的多维度性、整体性、自组织性,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多视角的类型学分析框架加以研究。从地域范围、物理空间、管辖权及领域议题等维度对复杂多样的海洋治理问题梳理与分析,可揭示全球海洋治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局部海洋与整体海洋、国家海洋利益与全球海洋共同利益,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安全以及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的关系。实现全球海洋善治,正确处理好人海关系,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才是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宋静 《社会科学》2020,(9):24-40
在经贸领域,国际制度霸权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着国际形势与美国实力的变迁同步演化,经历了由盛及衰的四个阶段。二战后,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关贸总协定为中心,确立单极垄断的贸易治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采用西方大国协调模式来延缓其制度霸权的衰落。冷战后,世贸组织成立并实现成员大扩容,多哈回合陷入困局,美国推动制度霸权升级,以区域性协定和新议题规则的拓展打造平行体系,形成"碎片式分治"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治理失灵,美国制度霸权陷入困境,世贸组织进入南北对峙格局。当前,世贸组织改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首要共识。作为贸易大国,中国明确参与全球治理的角色定位,提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新理念、新倡议与新方案,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公平与有序。多边贸易治理模式在短期内以"大国博弈""大国竞合"为主,中长期趋向"大国协调""南北共治""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17.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地缘政治力量分化重组,中美俄在立场和战略上各有不同,三者间的能源博弈推动国际能源秩序深刻演变。美国和俄罗斯是此番能源博弈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则是中美俄三边关系中的关键角色,并在国际能源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动荡,新一轮能源危机在世界蔓延,全球能源格局转型重塑,中国必须加快健全现代化能源供给体系,积极推进全球能源转型重塑。  相似文献   

18.
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洁 《理论界》2004,(5):125-12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全球治理便成了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近年来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治理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在对全球治理和非政府组织进行介绍后,着重分析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原因、模式以及前者对后者作用和局限。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政治的生成与现代政府角色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社会为民众表达民意提供了一条便捷而通畅的渠道,它也是民众参政议政的一个新空间和新手段.网络政治是网络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而生成的一种政治现象."网络政治"语境下的现代政府角色的本位回归研究,是在既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下政府角色理论中嵌入"网络政治"民意的考察维度,即嵌入了"网络民意"这一外在的价值主体来检验和衡量政府角色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效率性.在网络政治语境中,政府尤其要接受网络民意和网络舆论的考量而承担"网络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清廉政府"等"大角色".  相似文献   

20.
网络意见领袖的话语在中国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乃至网络政治舆论生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话语既表明了一种角色身份又蕴含着一定的责任。网络意见领袖具有参与者与批评者、向导者与监督者的话语角色身份,包含理性和伦理两个方面的责任。网络意见领袖明晰自身的角色、承担应有的责任,对国家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和健康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环境的建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