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基面层间推移破坏是目前中、低等级沥青路面典型的早期破坏之一。采用有限元法。对基层和面层之间的剪应力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了路面结构参数和行车荷载的影响,得出了基面层间剪应力变化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元模型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真实反映高速公路安全的实际情况,基于科学性、可行性、实际性、可比性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筛选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相关因素,建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物元理论,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的物元模型,该模型以定量数值表示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属于某等级的程度大小;其中可拓集合关联函数的应用使得道路交通安全的多指标评定更为精细化。江西某高速公路的该模型应用实例表明:该物元模型可较好地给出交通安全等级评定结果,并且能够较完整地反映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东西部地区公路线路基础设施使用效益的差异,从宏观层面建立了东西部地区客货运量与不同等级公路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东西部地区不同等级公路的使用效益。分析表明:东部地区除等外级公路以外,其他各等级公路的使用效益均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公路线路基础设施对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的效应均较大,西部地区公路线路基础设施对客运周转量的效应较大;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特点不同,收费政策对东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哈大高铁典型断面的实测数据,运用非稳态相变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路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了不同型式防冻胀护道对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结特征的影响,分析了其对路基横向地温及横向冻深差异的消除效果。得出结论:增大防冻胀护道的高度可有效减少冷量从两侧侵入路基,能有效减小路基冻深;根据现有研究,建议在修建南北走向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时采用阳坡侧较低,阴坡侧较高,且阴坡侧护道高度与路基齐平的非对称型式护道,以最大限度减小路基横向地温及横向冻深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城市经济潜力与可达性等级间的关系模型,探讨铁路网建设对城市及区域可达性的影响,并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进行实例分析。东北地区大城市可分为5个等级,对于因可达性水平较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城市,需要通过修建铁路提高其可达性水平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所建立的城市可达性等级模型可用于分析区域内城市发展与铁路网建设的关系以及对区域铁路网进行评价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旧凉山彝族社会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习惯法严禁不同等级成员间发生婚姻和婚外性关系,违反者将受到被处死的严厉惩罚。凉山解放之初,政府就实施了废除奴隶制和等级制的民主改革,后来又进行了旨在打破等级内婚制度的婚姻改革。但在目前的凉山彝区,与等级制相适应的等级观念,仍未从彝人头脑中消失,等级内婚制度也仍得以执行。等级观念及等级内婚制的延续,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结构虽已发生剧烈变化,但习惯依然滞后、脱节,另一方面,政府在凉山彝区,过分强调阶级话语,对彝族人再次进行明显区分,使等级观念、等级界限没有消减,反而得到保持和强化。特别是当时提倡的阶级血统论与凉山彝族传统的等级血统论不谋而合,更进一步加深人们的等级观。婚姻改革也因采用阶级至上,阶级血统论手段,反而强化等级内婚。不过,由于国家政权、法律和市场经济等现代因素的存在,现在等级内婚制度的形式和实质,及对违反等级内婚制的处罚都已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不同于一般公路,养护工作一般分为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工作旨在保护路面并减小路面质量下降速度,修复性养护工作旨在修复特定的路面破坏或损坏区域,两者互相补充。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路面病害问题,分析其表现和产生原因,从加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养护的角度着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考虑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数的随机变异性,运用随机摄动理论和结构可靠度方法.研究咏弯沉为控制指标的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当把设计参数看作随机变量,并取不同随机波动值时,可得出路面结构可靠指标β对其的敏感程度,从而确定这些随机变量对路面结构的重要程度.计算结果表明,被换算车型的轴载P和中层厚度H2随机变量对β的影响最大,影响次之的有面层厚度H1、土基模量E0、荷载作用次数n、车道分布系数η、基层模量E2、面层模量E1等随机变量.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沥青公路面早期损坏包括沥青路面的常规损坏、新型损坏和早期水损坏三个方面。其中常规损坏主要表现为表面损坏、裂缝、变形等现象;新型损坏主要表现为泛油、内部松散坑洞、泛浆及沉陷等现象;早期水损坏则表现为松散、坑洞和唧浆等现象。依据吉林省的具体天气情况及实际施工情况,文章对上述现象及成因进行了教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以光纤通讯、高速通讯网络为基本内涵的信息超高速公路的结构和模式,从新加坡智慧岛计划入手,分析了信息超高速公路在信息业、社会经济、教育及国民生活方面的巨大作用.介绍了美、日、法、德、英、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国构筑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和进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建设信息超高速公路所具有的有利条件及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沥青路面基于高度条件和重载作用,其受力状态以及静载模式下的受力条件都会产生极大差异。通过试验分析基于动载激励条件下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沥青路面的损害机理。为研究动态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实测动力响应,基于实际工程,构筑了3种典型的沥青路面,采用FWD(落锤式弯沉仪)分析沥青路面的动态弯沉盆特性,通过动态应变传感器,得到基于动态荷载下的层底弯拉应变响应。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随FWD荷载的变化表现出非线性特性,3种沥青路面结构的面层底具有较低的应变状态,且几乎不对路面累计疲劳造成损伤,相对于横向应变,具有较大的纵向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以提高其疲劳寿命、抗反射裂缝和抗高温车辙能力,成为沥青路面路用技术性能改善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无加筋层、中间加铺玻纤土工格栅或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酯玻纤布加筋结构具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能,而玻纤格栅加筋结构的高温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造成沥青路面出现破损甚至早期破损的原因不一,传统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对重载交通下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考虑不足,基于这一点本文从理论上对重载下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应力场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双圆均布荷载下,考虑车辆轴载的变化,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重载下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明显,应力指标变化显著.结论沥青路面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载影响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多孔橡胶粉改性沥青降噪路面材料吸声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多孔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降噪吸声特性,利用驻波管分别对30mm、40mm、50mm厚,孔隙率为20%的多孔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和孔隙率为4%的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了不同频率下吸声特性试验.分析了试件厚度、声波频率、材料、孔隙率、表面形态等对试件吸声特性的影响及材料吸声机理,并按1/3倍频测定了不同情况下材料的吸声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随试件厚度的增加吸声系数增大;随入射声波频率增大,材料的吸声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多孔隙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比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吸声效果明显提高.因而证明,用多孔隙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铺筑路面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5.
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和预测是路面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对合理地确定养护措施,制定养护方案,安排养护费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讨论常用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三种以改进指标为基准的、以高速公路养护为目的的回归模型,从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模拟专家的评分过程,最后通过组合原理,建立起以灰色关联度确定权重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实例验证了本章所给出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模型作为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广州市内环工程项目,立足国产,采用茂名重交通道路沥青进行改性研究,并对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测.研究表明,采用国产改性沥青修筑高等级沥青路面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是影响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高温稳定性不好而导致路面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害。基于灰熵分析法,讨论了马歇尔特征值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程度,研究认为马歇尔稳定度、VMA和油石比对于沥青混合料的影响显著,VFA和VV次之,毛体积密度最小,这为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改性沥青SMA面层试验段结果分析,从原材料、拌和、摊铺、碾压等方面对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往往会出现凹凸不平、断板、脱空裂缝、压碎等问题,目前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通常采用沥青混凝土"黑色化"的改造方法。本文探讨了沥青混凝土"黑色化"改造的一些关键做法,指出既要了解旧的水泥混凝土路况并及时对旧的水泥路面进行病害的处理,又要处理好沥青加铺层的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