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并自觉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规律作为社会行动规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实践的基本要素-环节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价值指向、根本任务、方法论原则、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性要求、评价主体等内在要素-环节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科学认知。正是党对这一基本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沿着正确方向与时俱进,使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得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成功展开。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提出和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再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创新意识提高到新的认识水平。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了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党的理论创新实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客观依据是时代新特点、实践新要求、人民新期待。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先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才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建党90年来,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是理论创新不仅要看理论自身的发展,更要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三是理论创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要造就理论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科学机制;四是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五是开展正确思想斗争,在批判错误理论倾向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六是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理论创新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使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形式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的首要内容就是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并结合新的实践,去指导新的实践。在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鲜明的品质就是它不断的理论创新品质。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探索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之路,并在发现创新规律中逐渐掌握规律,实现理论创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推进,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摸索,在原有对外开放理论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理论,并在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逐步深化发展.后危机时代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对开放型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世界上无所谓“终极真理”,理论都具有时代性。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的本质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正是因为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得以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以时代课题为中心的问题树,将时代问题分为老问题和新问题两大类,辨证施治、精准发力,保持恒心、锲而不舍,在理论问题与理论作答交相为用、相互激发的辩证发展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新总结,对党的奋斗历史的新概括,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升华,对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中华民族理想信念的新宣示,对时代精神的新倡扬,开辟了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9.
10.
经济学的理论分野与中国主流经济学的创新——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逻辑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经济学区分为本质经济学和表象经济学,可以正确理解不同层面经济学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经济学的核心层面而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根本对立的,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要素价值论这一根本问题上。但就表象形态而论,两者完全可以达成共识,也能够相互借鉴与相互融合,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国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创新,既要从本质层面上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髓思想,也要在表象层面上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这两方任何一方的偏失,都将影响中国主流经济学科学地、开放地、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立过程中的最重要创新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对哲学的全新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最大创新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新的世纪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就是实现马克思主哲学的完全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百年经典著作编译事业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代翻译家近百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多、最全的国家。我们所翻译的著作文本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所表达经典著作的思想理论观点具有全面性和可靠性。这些高质量的编译成果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理论基础。百年经典著作编译事业以著作文本的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保证理论立场的坚定和理论基础的牢固;二是推动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和全面;三是有助于理论传播和宣传教育的广泛深入。进入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程,将以更精深、更丰富的编译成果进一步彰显经典著作编译事业的版本研究意义、文本研究意义和思想研究意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14.
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的伟大力量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中华文明从蒙尘到发扬光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引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发轫并成型、探索并反思、进而不断创新迎来新的飞跃。总结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进程,呈现出以“两个结合”为根本路径、科技与制度创新为重要助力、“两项并举”与“内外相生”为主要特点的三大历史经验。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需要务实笃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这既是百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启示,也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方法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16.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创新经济理论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科技和制度创新的动态互动发挥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了经济发展。自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后,西方经济学界对创新经济的研究分野为科技和制度创新两个支脉,各有侧重又各有不足。弗里曼和拉佐尼克等学者逐步将二者融为一体,集中于经济发展中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创新型企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创新经济理论的主要渊源之一,它强调科技作为经济发展内生驱动力的重要作用,重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融合了科技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科技和制度创新互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分析创新经济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渊源,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祖强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0,(2):1-4
本文从芒德尔—弗莱明模型与经济全球化、最佳货币区域论与“欧元教父”、供应学派鼻祖与美国经济增长三个方面较为详细地评析了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芒德尔开放型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他的理论创新就在于芒德尔—弗莱明模型所作的理论分析,已由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现实充分证明;他的最佳货币区域论为欧元的最终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供应学派理论则促进了美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中展示其旺盛的生命力,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不断创新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动力、理论提升、理论拓展的分析,阐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贡献;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创新价值;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创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超越直觉经验:农村社会学理论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当前中国农村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问题取向"的研究和经验研究的过密化."问题取向"的研究存在将农村预设为"问题"社会之倾向,经验研究的过密化则过于依赖直觉经验,并在范武缺失之下简单重复一般化农村调查.推进中国农村社会学理论创新,需要推动农村社会研究回归社会学范式之中,并加强理论导向的经验研究,超越直觉经验方法的局限,去探索农村社会快速转型中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郝清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6):10-17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既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又蕴含着丰富的建设性原则,所以既能够成为指导革命的强大理论武器,又能够成为指导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既需要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看家本领,更加科学地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又需要把这一科学理论融入人们的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