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的“仁政”,简言之即以仁义为本 ,以德政治天下。但这一学说在孟子的政治理想中 ,先天的理论破绽是其在实践中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而诸侯的先“王”后“圣”与他先“圣”后“王”的背道而驰的价值追求则形成了其“仁政”理想的第二重困境 ;欲为王者师的传统心态和不得不行臣道的现实环境是其实践理想的第三重困境。正是由于这三重困境的存在 ,才使得孟子的仁政在当时无法践行  相似文献   

2.
作家史铁生对“残疾”有了新的界定,他认为从广义上看,“残疾”不仅是指肉体的疾患,它是指人类先天的有限性,是永远无法完美的残缺,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根本困境。命运永远给人以困境,这是应该试图超越的。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代,灾难深重的岁月,青年诗人艾青从喧嚣的大都市,从阴暗的牢狱,从粗犷辽阔的北国,从山峦起伏的西南,吹响了他的芦笛。这笛声传遍长江南北,大河上下,振奋了古老的正在苏醒的土地,给那些被困乏和忧郁所压倒的人们以“生命的不羁与狂热的欲望”;给渴求着“给我以火,给我以火!”的广大国土以引爆的火种;给用宽阔的步伐进击着的兵士们以“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在死亡之前决不中止的冲锋号”般的召唤……,每一个听到过他的歌唱的人都会深深地感觉到,艾青的诗里有一种为他所独有的力感。这力,有时如暴风骤  相似文献   

4.
(一) 在有“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宣言书”之誉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中,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尽管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拜伦声称他师法蒲伯,但事实上,在他的诗作中,占主要地位的却是情感而不是蒲伯所崇尚的“理性”。在他的成名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情感的支配作用尤为明显。无论这首长诗的题材选择还是表现手法,都打上了感情色彩的明显印记。而且,诗人的情感流动,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一“环境决定人的性格”是欧文改革方案和改革实践的理论基础。为了说明“环境决定人的性格”思想的正确,他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一,欧文认为,人的性格在人生之初除了细微差别之外,是基本相同的,人的性格不能由自己创造或预先决定。其原因:一是人生来就具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他一切行为的基本原因——这是人终身都有的利已心;二是人生来就具有动物性倾向的幼芽,即具有维持生命、享受生活和繁殖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的文艺,如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我以为有三个最主要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仍然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文艺的开放体系问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小说中,你务必不要去寻找那种老式的、固定不变的自我——即人物的自我。这里你会看到另一种自我…… ——D·H·劳伦斯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孕育我们感情的母亲。每个时期的文明必然产生出它特有的艺术,而且是无法重复的”。自劳伦斯20世纪初叶涉足文学殿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时至今日,对劳伦斯的评判,仍众说纷纭,毁誉不一。不论褒贬抑扬,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劳伦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对现代人与未来人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劳伦斯的艺术创作,凝结着一种激昂的时代精神——“旧人”的死亡和“新  相似文献   

8.
卓越的诗才与自觉的选择─—罗门诗片论刘扬烈许多诗人和诗评家都盛赞台湾当代诗人罗门是“诗坛重镇”、“当代中国诗坛都市诗与战争主题的巨擘”,是“在文明塔尖上造塔”的诗人。他最有“灵视”,透视力极强,能掌握永恒艺术“最内里最震撼的那刹那脉动”,又有“将太平...  相似文献   

9.
高尔吉亚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怀疑论哲学家。他在《论存在或论自然》一文中,针对早期希腊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三个著名的怀疑论命题,即“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他运用反证法,对这三个命题进行了比较严密的逻辑论证。  相似文献   

10.
对司汤达的经典之作《红与黑》的评析历来停留在社会层面,该运用法国著名哲学家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小说的欲望主体进行分析。认为小说主人公在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与被动的自恋欲望造成了他人格的分裂、异化与斗争;欲望主体的缺失使之发现真正的欲望对象永远无法企及,是人类存在本身所固有的缺失;欲望主体徘徊在想象界和象征界之间,在欲望主体的追求中,始终有一个客观化了的他者在注视着所谓的责任与事业。这是主人公走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莱辛在<野草在歌唱>中塑造了中年已婚女性玛丽·特纳这一个"疯狂的家庭主妇"形象.作为欲望主体,她不但与自我无法调和, 和她所在的社会和环境也无法调和,最终走向了疯狂和死亡.从后精神分析理论来看,其悲剧的实质是:镜像阶段中他者的出现使主体产生对他者认同的欲望,这种欲望永不止息但又无法获得满足;在俄狄浦斯阶段所经历的主体欲望和现实法则的冲突使欲望主体进一步压抑和异化,从而使主体最终成为非统一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王廷洽同志《<离骚>题义新解》(以下简称《新解》)一文,对屈原《离骚》的题意提出不同于前人的说法,认为是离别蒲骚的意思。的确,屈原作品中有“涉江”——渡过长江,“哀郢”——哀伤郢都,“怀沙”——怀念长沙,这些题目都是动宾词组,地名都取省称,但是能否依此类推,“离骚”,就是“告别蒲骚”呢?蒲骚是否就是屈原的故乡?这是需要认真考查一番的。一《新解》引用了《左传》中有关屈瑕的事迹后,得出结论说:“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想,屈原的祖先屈瑕因为在蒲骚打了大胜仗,楚王就把蒲骚封赏给他,或让他驻守在那里,或者说楚武王为了表彰屈瑕的功绩,就把他的尸体葬在蒲骚,并且建立祠庙来纪念他。……在诗人屈原看来,那里便是自己的故乡。”为了弄清事实,有必要把《左传》有关屈瑕的文字引录于下: 春,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之一。人们一直把小说中“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这句话看作是小说的主题,认为这是一部英雄主义的赞歌。其实,从象征主义以及整个小说故事结局来看,海明威是在思考人类的终极命运,即人类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永远无法走出外部的困境。人永远只是在欲望中挣扎。这是海明威对人类命运所谱写的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14.
欲望是苏童小说不可缺少的关键词,在长篇小说《黄雀记》中,作者再一次将我们带回了他所熟悉的“香椿树街”,为我们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时代巨变之中,三位主人公保润、仙女和柳生,以及香椿树街居民在欲望叫嚣中的沉沦、挣扎和救赎。大时代的激变给人性之弱点以发酵的土壤,青春期的反叛又做了罪恶的推手,香椿树街的欲望图景是丰富多样的。欲望是人之本性,但欲望一旦膨胀,命运就会给人以无情的惩罚。三位主人公的救赎无望说明了灵魂安放之艰难,这既是命运给生命的无法承受之重,也显示了作者对于出路的无力找寻。  相似文献   

15.
苏联问题专家普遍认为,苏联正处在他们所称的“危机”的阵痛之中,一些人更夸大地认为苏联濒临崩溃的边缘。不少人预测苏联将会降为二流大国。但所有的人都赞同戈尔巴乔夫的观点:进行根本改革是绝对必要的。危机的概念仅仅描述了苏联形势的一半,另一半则可称之为“改革的两难困境”。根据传统认识,苏联体制无法单独对自身进行彻底改造,  相似文献   

16.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国人所熟悉的题为《有的人》的著名诗篇,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它的作者———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之一,99岁的臧克家老人,不幸于2004年2月5日月圆之夜在北京悄然离去。作为一位有很多诗作被广泛传诵的著名诗人,作为中国当代诗坛最长寿的长者,作为一位走过世纪的文坛巨擘,臧克家老人的辞世,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无限怀念。臧克家老人走了,他家桌子上的两座奖杯———中国当代诗魂金奖、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终身成就奖,虽然不能概括老人一生的成就,但还是能让人们感受到老人…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向前再推进一步 ——[德]诗人亨利希·海涅 一、“粗糙共产主义”——未来社会两性关系的偏见 有人往往从原始社会的某些特征去简单类比共产主义社会,从个人臆测去描述未来社会两性关系:“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可  相似文献   

18.
地狱与天堂     
武士信重向白隐禅师请教:“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白隐问他:“你是做什么的?”“我是一名武士!”“什么样的主人会要你做他的门客?看你的面孔,犹如乞丐!”白隐说。信重非常愤怒,按住剑柄作势欲拔……“噢,你有一把剑,但是你的武器也太钝了,根本砍不下我  相似文献   

19.
从戊戌到“五四”,是我国文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中,我国诗坛上发生的“诗界革命”和“五四”白话诗两次诗歌改革运动,使中国诗歌逐步地完成了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化。这两次诗歌改革运动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差别,这一转化过程有什么轨迹可寻,这些是本文所试图解决的问题。观念:从“大我”到“小我”的转变陈子展评价黄遵宪的诗歌说:“可以说人境庐诗是那个惨痛时代政治社会的反映,也就可以说它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诗人最丰富最伟大的收获。人境庐诗的真价在此。何必他求。”陈子展不仅评述了黄遵宪人境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英国文学中,恐怕没有哪位作家象劳伦斯一样命途、文运如此坎坷。这是因为他以饱满的激情描述了性爱——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有人诬他为“明目张胆的病态性狂”,也有人称他为男子沙文主义者,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隐藏在他羸弱病体里的一颗火热之心。诗人的气质、敏感的个性使他对女性情感有深切的感受,正如安娜丝·林写道:“劳伦斯对女性情感有一种完整的认识。事实上,他经常写出了一位女作家所要写的东西……这是男人首次如此全面、完整、准确地表达妇女的情感”。本文试图从他的几部长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