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国际移民统计数据库中1990-2013年中国对143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存量数据,在修正移民零值基础上,采用国际移民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对外移民的区位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移民主要分布在距离较近和收入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影响中国对外移民的因素有移民输入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制度质量以及距离;移民输入国资源丰富程度和老龄化程度对中国移民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继续深化改革提高制度质量对减少人才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口学刊》2013,(6):34-40
19世纪60年代,俄国远东地区出现了第一批朝鲜移民。此后,朝鲜人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纷纷从海陆、陆路向俄国移民。在俄国政策的调整下,俄国朝鲜移民人数虽几经波动,但仍呈现波浪递增之势。地域分布上,俄国远东的朝鲜移民主要生活在俄朝交界地区,而后慢慢向边区内陆,甚至欧俄地区迁移。迁移至俄国的朝鲜移民主要活跃在农业、捕鱼业、采矿业、盐业、运输业等各个领域,他们为俄国远东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状况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移民出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历史始于19世纪60、70年代,在近150年的历史中,远走他乡的中国人活跃在商贸、建筑、采矿、农业等各行各业,为远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然而这一历史事实不但没有得到肯定,反而衍生出“中国人口威胁论”。通过具体分析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状况不仅可以客观反映中国人在该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也是对俄境内“中国人口威胁论”的有力驳斥,有助于促进中俄关系更加良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峡移民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对三峡库区移民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首批移民的调查,比较了三峡移民搬迁前后经济状况的变化;通过了解发展经济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及发展家庭经济的投资意向,考察了三峡移民对经济发展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各方面适应性相关程度的统计,考察了移民其他各方面的适应性对经济发展适应性的替代效应;最后概括了移民经济发展适应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亦指出了三峡移民经济发展适应性问题的实质、基本特征以及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问题。  相似文献   

5.
引进外来移民是俄罗斯摆脱人口危机的现实途径之一。对引进中国劳动移民的利弊问题,俄学者对此看法各异,伴随着俄经济形势的好转,大多数俄学者肯定了中国移民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形成完善的移民政策、引入适当数量的移民、避免非法移民流入及民族间冲突是解决俄罗斯人口危机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人口迁移研究中,有关移民的社会经济特征研究至关重要。这是因为,移民的各种社会经济特征对移民迁入和迁出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大量劳动适龄人口迁入某一城市会给该市提供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但同时又可能使当地的劳务市场形成激  相似文献   

7.
近代东北人口增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移民人口的增加,而不是靠人口的自然增长,其中大量跨境移民的涌入是一个重要特征。大量的国内移民人口的增加促进了东北近代农业的发展,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代中国内地的人口压力。另外,大量移民人口的增加促进了近代东北地区贸易、工业和城市等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近代东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移民与长江上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长江上游是西部地区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本文在对生态移民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通过对长江上游生态脆弱与环境恶化状况以及该地区在整个长江流域重要地位的分析 ,研究了长江上游生态移民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关系 ,提出了在生态移民的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进而阐述了长江上游生态移民在提高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历史上就有先例 ,最近 2 0年移民新浪潮就像一百年前一样 ,具有经济特征 ,而不像西方舆论说得那样 ,有什么政治企图。从历史经济学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用政治行政手段规范调节移民政策 ,有利于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有利于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巴罗、萨拉伊马丁和德拉柯兹有关带移民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内、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的内在关系进行理论推导发现,劳动力流动加快了中国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降低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速度。通过考察地区间因劳动力流动而导致的人力资本存量变动及相应的潜在产出外溢与滴漏效应冲击,印证了劳动力流动拉大地区差距的结论。作者还估算了近年来劳动力省际流动状况,并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境内的中国移民规模逐渐增大,随着俄罗斯经济社会的变化,中国移民的构成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对俄罗斯边境地区四个州的中国移民情况调查表明,中国移民群体在移民类型、目的、法律地位、地区来源和去向、技术水平和行业分布等构成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虽然中国的劳动移民在整体上还没有对俄罗斯劳动力市场和人口就业领域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但在俄罗斯东部,特别是在贸易、建筑业和农业等领域,移民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俄罗斯政府把经济发展重心转向了远东地区,并制定一系列的发展纲要和战略措施。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近几年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出现了人口危机,导致劳动力资源短缺,这给中俄两国的劳务合作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加强两国的劳务合作,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俄罗斯国家安全和促进中国劳动力的就业以及中俄的边贸发展、提升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s and migration in post-Soviet Kamchatka (Russian Far East). During the post-Soviet period of socio-economic hardship, migration trends have changed drastically both in central Kamchatka and throughout the Russian Far East. I predicted that there would be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scarcity and people's decisions to leave in search of more propitious opportunitie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economic decline, out-migration prevailed in central Kamchatka throughout the post-Soviet period; however, migration patterns among villages in this rural and resource-dependent region diverge considerably. Villages in central Kamchatka facing a local natural resource crisis show greater net negative migration than those with a relatively intact resource base. Such variation is notable, given the relatively contained area of the study; it suggests migration patterns are closely tied to ecological conditions. Besides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factors,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also influence migration patterns. The decision to migrate is complex, aris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socio-economic, political, ecologic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Following several decades of rapid economic expansion,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has arrived at a new crossroads. The pace of economic growth is no longer as rapid as during earlier decades, competition with other East Asian societies has grown more acute and many of the territory’s recurrent, sometimes hidden, social problems appear to be undermining selected aspects of Hong Kong’s quality of life. And Hong Kong’s political tensions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Beijing have become more confrontational since its return in 1997 to Chinese political sovereignty. This article: (1)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2) identifies the major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that confront Hong Kong at the beginning of a new development decade; (3) compares selected aspects of Hong Kong’s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at of other East Asian societies; and (4) suggests a variety of policy options that are available to leaders in Hong Kong’s for promoting a more balanced approach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lso illustrates the use of social reports and social reporting in advancing development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15.
王立波  于淼 《南方人口》2010,25(4):26-34,17
国际移民的研究中一直以关注移民的文化适应、移民与移入地居民的互动、移民网络的建构及移民社区的形成为主流,但是当今世界的国际移民群体已经发生了分化.不仅存在低人力资本的国际移民,同样存在着高人力资本的移民,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普遍高于移人地居民,本研究通过70个样本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他们的国际移民实践中,对血缘和地缘网络的依赖程度十分有限,他们更热衷于构建跨越区域空间的学缘网络、这不仅成为他们孤独的移民生活的情感寄托,也成为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的经济发展:1995~2000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主要考察了 1 995~ 2 0 0 0年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现省际迁移人口 (外来劳动力 )已成为推动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正是大量外来劳动力的迁入 ,弥补了东部地带本地劳动力供给的不足 ,推动东部地带的GDP增长了 1 0 %以上 ,对东部地带GDP增长的贡献度几乎达 1 5 %。而且在东部地带 ,越是省际人口迁移吸引中心 ,迁入人口规模越大 ,迁入的外来劳动力对推动迁入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就越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社会融入的障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逐渐成为一个规模日益庞大的独特社会群体。在现行制度体制下,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的社会融入面临着体制性、经济性和其自身方面的障碍,并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社会融入问题,作为一个综合性问题,并不是通过某一项制度或某一方面政策的改革所能解决的,需要全面推动制度改革与创新、有效推行各项社会经济政策与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淮海经济区人口城市化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及200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运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功能分析淮海经济区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要素、社会发展要素相关显著,与投资要素、基础设施环境要素相关不显著;运用G IS技术,对淮海经济区人口城市化的区域划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大部分市县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偏低,区内无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地区,并存在较明显的"五区"空间格局,即东部区、南部区、西部区、北部区和中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