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周确立的德治思想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甚至是民族心理的形成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其起因、内容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唐太宗登基后倾力实践儒家“为政以德”的政治理想,创建了“贞观之治”,被后世誉为治世明君。唐太宗的德治思想主要包括:君者政源、主明臣直、己正则天下正等内容。唐太宗德治践行活动的特点是:心存百姓,沥心勤政,从谏如流,改过不吝,克己省身,公正无偏,勤学明理,戒奢从简。唐太宗的德治思想及其践行活动能为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5.
6.
7.
邓小平德治思想是对传统德治思想和毛泽东德治观的科学扬弃,是对新时期治国方略的理性认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按着时代的先后顺序有着这样的历史演变过程,即三代时期德治传统的起源、春秋时期德治思想的发展、汉代德治传统的确立、宋明时期德治的强化以及明末清初对德治传统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是孔子总结和发展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孔子的用意在于为风雨飘摇中的统治者寻找一种可以参考的统治模式,但这种统治模式直到荀子时代做了彻底的改造德治思想遂成为统治阶级“治安策”中的内容。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也没有被统治者采用,原因是无论孔子或者孟子都没有找到这种思想与现实统治者的切合点;到战国末期,荀子对传统德治思想彻底的改造,德治思想遂成为统治阶级“治安策”中的内容。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有九项内容,这些内容在一程度上体现了民众的利益,但它们不过都是为了统治阶级能够长治久安而释放的怀柔声音罢了,统治阶级或者它们的代言人都不可能站在民众的角度发展这种思想,更不可能把这种思想推向民主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王光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8)
王道政治是先秦时期理想的政治形态.除了儒家之外,《管子》也有非常精致的构想.《管子》关于王道政治的构想主要反映在其民本思想与德治思想方面.《管子》继承了早期的天道观,把天道与民意联系起来,并由尊天道走向了贵民意,确立了民本思想.在政治上,《管子》提出了治国“十一经”,试图从政治权力层面的社会和道德基础、经济民生层面的富民之举、法律和政令层面的安民之举以及民意层面的重民、贵民思想等四个方面,来建立清明的社会政治.《管子》还表现出对德治的倚重,提出建立完善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2.
德治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德治的前提是通过“正名”的方法恢复“礼”的社会规范作用,德治的理论基础就是通过以仁释礼,将礼的强制规定与仁的自我要求融为一体,把道德运用于政治领域,强调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对社会的影响,德治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有礼有序等级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德治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就期望作为一种可以参考的统治模式 ,但直到孟子时代也没有被统治者采用 ,原因是无论孔子或者孟子都没有找到这种思想与现实统治者的切合点 ;到战国末期 ,荀子对传统德治思想作了彻底的改造 ,德治思想才成为统治思想中的内容。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有九项内容 ,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众的利益 ,但它们不过都是为了统治阶级能够长治久安而释放的怀柔声音罢了 ,统治阶级或者它们的代言人都不可能站在民众的角度发展这种思想 ,更不可能把这种思想推向民主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社会的“德治”原初意蕴是以德代暴,主张仁者贤者主政,以解决治者与被治者之间可能的紧张与冲突。然而,这种原初意蕴的德治后来却嬗变为人治。将政治伦理化,重治者之主观而轻制度之客观,以德代法,化法为德,是其重要缺陷。 相似文献
15.
治国方略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德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及其问题,深刻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局限性,深刻认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全面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坚持“德法并重,以德为基”这一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在中国德治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孟子强调"以德服人",荀子主张"德主刑辅".这些德治资源对今天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早期德治思想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在现实性上,他提倡“精神之个人主义”和个性解放。二是在理论上他明确提出了德、智、体三者同时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孔子认为"为政在人",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伦理道德的方式解决"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为政思想和主张。孔子德治思想的创设和建构,是对周初"敬德保民"等政治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知天命",既是对周初"以德配天"的政治化天命观的转化和超越,也是其德治思想的价值根源。孔子把天人关系的重心从"天道"转向"人道",影响中国政治思想数千年,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的先王崇拜与德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的先王崇拜是由祖先崇拜衍化而来的.先王崇拜主要表现为先王神圣化以及"法先王"思想的流行.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当时的思想家在先王崇拜的浓厚社会氛围中,竞相提出了效法先王,实行"德治"的主张,但他们对"德"的阐释各不相同.儒家德治思想最终在争鸣中取得主导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德义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0-65
儒家的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体 ,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面貌和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一种把德治仅仅理解为用伦理道德来进行统治的狭隘看法 ,而实际上德治要求的是政治统治应该符合伦理道德 ,它包括行政伦理、经济、法律及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面准确地理解德治思想的基本理论内涵 ,是我们正确评价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