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就业市场的缺陷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有关政策制度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有: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为毕业生充分就业作好准备;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深化有关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充分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现有的经济理论对此少有关注。文章在对不同投资主体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性质和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毕业生失业、毕业生就业经济效益的较佳位点、劳动力价值与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效益、毕业生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吴娜 《南都学坛》2012,32(4):110-111
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包括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岗位间的矛盾,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间的矛盾,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规格间的矛盾,毕业生就业预期与就业现实间的矛盾,就业市场信息与就业指导工作模式间的矛盾。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的应对策略,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保障性资源,科学编制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设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改革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积极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当前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同于一般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外部条件的保障和内部机制的完善.应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市场的运行保障机制,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化、有序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的变化,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不断加剧,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更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别从供给、需求和供求匹配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分析,找出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非正规就业现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力量,学术界对非正规就业类型有各种分类.从就业群体这个新的视角,可把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分为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三种类型,通过对这三个群体的特点和非正规就业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三者都存在“自雇型”和“受雇型”非正规就业,但却存在很大的差别.高校毕业生倾向于通过自主创业或独立服务的形式主动选择非正规就业,属于“主动型”非正规就业.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属于“被动型”非正规就业.因此,要有效管理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城镇下岗职工的就业服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并激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就业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而言,我国的就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这既是坚持实行就业优先战略,继续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结果,也是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新经济新业态大量涌现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结果.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包括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改革引发大量转岗就业问题,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劳动力成本上升抑制用工需求和就业质量不高等.因此,就业政策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增强稳增长与保就业的政策衔接,将就业稳定作为经济增长区间的下限;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提高就业扶持政策的精准度;同时将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核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我国在就业问题上,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岗位的增量增长将趋缓,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将减弱,同时,就业岗位的存量也进入收缩期,下岗职工人数将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前出生的人口到世纪之交正好处于新增劳动年龄的就业高峰期,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21世纪初我国就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努力实现既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又把失业率控制在“安全线”以内的就业“软着陆”。同时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形成良好的社会安全网,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就业难问题尤为凸显。针对这一现象,2007年6月,"甘肃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研究"课题组对甘肃省3757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2007年甘肃省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发现,尽管性别歧视在就业中并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不利因素,但高校毕业生中女生的签约率和落实率仍明显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供求总量和结构的两种矛盾,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革,这两种矛盾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女大学生身上。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性别问题,而且是累积性的社会性别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应该认真落实国家就业政策,努力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切实推进高校改革,积极完善就业指导,全力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唯有如此多管齐下,才能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求解就业难题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严峻.为破解就业难题,我们要认真研究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扩大就业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关系;研究扩大就业与保障劳动者权益、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劳动者各自的责任;研究完善劳动力市场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化解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矛盾;化解传统就业观念落后与新兴劳动力市场现实的矛盾;化解宏观管理改革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现今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仍然是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如何通过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和通过积极的政策促进就业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劳动力优化配置就是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因为劳动力优化配置将有利于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又有利于扩大就业。从辽宁省的情况看,劳动力并没有完全实现优化配置而且对公平就业还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劳动力优化配置并有效地促进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14.
<正> “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人们就业和各行业寻求人才的重要途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产生、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一九九七年全面启动高校招生与就业改革,推选毕业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自主择业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培育起有别于一般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即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主导,运用市场机制,指导和推荐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和时限内双向选择。通过近两年的对应届毕业生求职趋向问卷调查,使我们进一步坚信市场机制应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基础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程度决定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将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劳动力需求对接,探寻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如何优化以适应产业结构的需要。基于北京大学全国大学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利用行业—学科人才就业矩阵确定各行业所需的不同学科人才的基本比例,将各行业人才需求转化为学科人才需求。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首先表现为总量性失业,各学科的未就业率都超过两成,在现有科类结构基础上调整学科间的比例关系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学科和行业不存在简单的就业对应关系,产业发展需要不同学科的专业人才,各学科的毕业生也分布在国民经济的不同行业中,其中工学毕业生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最大,在第一产业的就业占比也排第二。三层交互分类模型的结果表明,毕业生起薪在产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超六成大学生聚集在第三产业就业并非工资水平驱动的就业转移,而是由于第三产业对高端劳动力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学用匹配率最高,而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更加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同产业对大学生的专业特定技能和通用技能有不同需求,高等教育各学科应采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对接策略,同...  相似文献   

16.
雇佣政策是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以促进雇佣良性发展为宗旨的积极的雇佣政策, 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机能,在扩大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强化职业介绍机能、降低失业率、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这些雇佣政策的了解、把握和借鉴,对我国雇佣政策的制定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改革问题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领域。本研究以A省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供给侧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招生侧、培养侧、择业侧和供需关系侧影响机制,并提出就业供给侧内部结构性改革的策略。结果发现,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的课程教学、毕业实习、毕业生学业成就、就业创业教育对供需关系平衡的个别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招生规模对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过程管理、创业教育对供需关系平衡的个别因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存在三条无效供给影响路径。深化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包括:平衡专业规模结构,优化专业资源供给;改革课程教学管理,强化就业力培养;深化创业课程改革,实现专业课程协同发展;变革无效供给关系,驱动有效供给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口基数大、众多国有企业冗员释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原因,就业压力加大并有可能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国企改革,增设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同时提高劳动力素质,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建立和谐洛阳、促进洛阳率先在中原崛起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使得本已压力巨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对山东省驻济高校2009届毕业生求职状况的调研表明,除部分毕业生自:身素质有所欠缺或对工作预期过高外,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就业环境变化是导致大学生陷入就业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首先要致力于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同时实施教育改革与创新,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此外,以人才储备方式避开就业高峰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合理配置高等师范类毕业生资源,就必须坚持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为基础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师资人才;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还应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