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休闲农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我们人类对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 ,并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使资源能够永续利用 ,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多要素的、全方位的、综合的发展 ,有经济因素 ,也有非经济因素。而资源 ,如土地、水、矿产等 ,它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是不可再生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不仅具有使用价值 ,而且在其利用和开发的过程中 ,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有限性或稀缺性。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针对农业的多功能特点 ,运用帕累托最优准则 ,在高潜力和低潜力地区实施休闲农业 ,使农业和乡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处理自身和环境关系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战略,其最本质的问题是可再生的及不可再生的资源循环性永续利用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认为农业资源和生态的是其瓶颈,分析了海南农业资源危机和生态恶化的状况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宁 《理论界》2006,(5):22-23
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为背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点分析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资源、农产品结构、种植业结构及农业经济类型,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也是我国农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变耕地污染、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 ,必须提高和合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科技资源是推动内蒙古农业发展的首要动力。可持续发展农业必须以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科学技术进步是科技资源配置不断延伸的过程 ,把握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几个关系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物流发展有着巨大的内在需求与外在动力.基于典型山区农业市--商洛为研究对象,引入绿色农产品物联网结构模式的新思路,以物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平台建设理念为鉴,重点探讨西部绿色农产品物联网结构模式与系统优化.研究表明:农产品物联网的结构模式将是解决西部山区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在西部山区绿色农产品物联网的系统优化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农业的整体效益,促进西部地区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日照开发区健康发展赵理民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是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协调发展,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人类求得生存和发...  相似文献   

8.
农业综合生产力,是农业生产活动取得物质产品成果总体水平的能力。它既包括对各种农业资源改造利用的程度,又包括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综合运筹水平,主要体现在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几个方面。它可以这样表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多方面的需要而生产出各种农产品总量的能力。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不言而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至关重要。在我区,其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废弃资源的可利用潜力是无限的,循环经济所主张的资源减量化、废弃物的再资源化,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无限再生的自然资源,减少了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浪费,而且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从而降低了显性的生产成本,节约了治污费用、资源耗竭等隐性的生产成本,从而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性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真可谓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人口负荷和资源压力日益沉重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总体上继续恶化的情况下,既要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又要保护好农业发展的条件,重视农业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为此,必须立足生态农业,进一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性农业是一种把产量、质量、效益与环境综合起来安排农业生产的农业模式,它在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当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保持资源的供需平衡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南城县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县情,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一、发展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岳论丛》2016,(2):17-23
现代农业是指人类历史进入现代后的农业,是以广泛使用现代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基础和前提。在经历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后,我国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迈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农民收入迈上新水平,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建设取得新发展,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涌现新典型。但从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关系看,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且面临压力较大,一是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压力加大,二是破解"谁来种地",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压力加大,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的压力加大,四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加大,五是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确保国内农业产业安全的压力加大。为此,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以农业转型升级为中心,更加注重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更加注重提高竞争力,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维持自然资源的永续供应和利用。当代物权制度生态功能的缺失已成为减损我国立法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自然资源物权立法之中。当代自然资源物权立法应贯彻物权公平理念、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理念、资源综合利用理念、资源利用与保护并重理念。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现阶段,应通过加快农村市场化改革、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来促进农村的市场化发展。农村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通过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提高农民素质等,着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二是通过推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三是通过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实现农村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四是通过健全法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以及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农业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后1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稳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针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制约因素和难点,应依法保护耕地等农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增加农业投入,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并广开食物来源,建立适度消费模式以解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需求的予盾;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业交易条件,并合理分流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浅析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的核心问题是在农业市场准入方面的让步和承诺,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势必产生重大影响.加入WTO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环境,增强优势农产品出口;可促进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刺激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促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规范我国农产品的贸易行为;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国际农业资源,推动国内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但加入WTO有可能引起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减产,减少农民的就业机会,可能冲击我国的国有企业.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要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的生产与供给问题,不论是对个别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十分需要的。尤其是象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如何充分利用极为有限的农业资源,生产出足够的食物和加工原料,以供给全社会的生活与生产需要,更是当前乃至今后必须认真研究和注意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以青岛市农业优先发展领域的技术预见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德尔菲调查问卷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青岛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一般,部分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农产品精细加工与物流、生态农业和农业动植物育种是青岛现代农业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数量过剩,质量不高,流动性差等问题,影响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如不尽快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德彪 《云梦学刊》2004,25(2):48-50
由于过分地受到经济效益的驱使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民族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因而严重阻碍了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以确保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文化建设的纯洁性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