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的制作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制作工艺和分类入手,论述了桦树皮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族是桦树皮文化最发达的民族之一,桦树皮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用品制作.目前,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其法律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意识淡薄、桦树皮制作技艺后继乏人及"文化贬低"现象等.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法律保护措施的完善主要包括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应纳入国务院的立法规划,鄂伦春族聚居地的地方立法亟待加强,促进鄂伦春人对桦树皮制作的参与,加大各级政府的资助扶持力度,保障鄂伦春族的环境权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桦树皮文化的分布、内容和历史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桦树皮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它分布极广,从苏联欧洲北部,中经东北亚,直到北美洲,都有这种文化。如在苏联欧洲部分北部的游动部落用树干搭盖呈圆形或圆锥形的蓬帐,上面就覆以白桦树皮,他们还用白桦皮制成器皿,广泛使用。在贝加尔湖一带居住的埃文基人,同样是使用桦树皮制品的民族。在加拿大和美国北部森林中的印第安人,夏季里也  相似文献   

5.
知识荟萃     
桦树皮文化贝加尔湖以东及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带的丘陵多白桦。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一地区的鄂温克人和桦树结下了不解之缘。桦树,系落叶乔木,树皮易剥离。白桦皮可剥如纸,且绵软、光滑、细腻。多年来,鄂温克人一直是用桦树皮制作自己的生产、生活用具。桦树皮棚子。鄂温克人放牧驯鹿——常年游牧、游猎在山野。因而也形成了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生活方式:在野外,随地砍下几根木杆,搭成圆锥状的架子,上蒙一层或几层用鹿筋或犴筋缝连成片的桦树皮,就成了一栋简易房-遮阳、挡雨、防猛兽。当转牧、转猎时便弃之而去。早些年,半农半猎区的鄂温克人住的“马架子”有相当一部分也是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妇女运用当地材料——桦树皮剪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桦树皮剪纸,花样本子是鄂伦春族妇女过去做女红时用来夹各种花样的书本,多用各种旧书充当,里边夹的内容有绣花丝线、鞋样子、剪纸或剪纸样儿等。 笔者不久前在鄂伦春田野考察时惊奇地看到,家家户户的女主人都有一个精心保存的花样本子,大多是用桦树皮缝制而成,十分独特。这些本子如何能在今天这样普遍存在,它是怎样传承和使用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2007,(10):F0002-F0002
9月22日,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动漫城新闻发布会暨项目启动仪式上,来自黑龙江省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的民族服饰展演为其增添亮色。同时,经营鄂伦春族独特风格的桦树皮手工艺品店也在此落户。据悉,鄂伦春族历史文化中的人物等形象还有望成为动漫创作的蓝本。  相似文献   

8.
桦树,几乎占大小兴安岭全部林木的20%。剥离桦树皮制作各种器皿和桦皮船不能不说是鄂伦春人的一大发明创造。鄂伦春人不会烧制陶器。他们所有的器皿都是用轻软结实的桦皮缝制成的。这对游猎生活来说,比陶器优越得多。桦皮制品原料丰富,制作简便,不怕摔碰,轻便耐用。每年初夏,桦皮水分充足,是  相似文献   

9.
"那"(或"纳"),即壮、傣、布依等民族语言中的"水田"之义。以"那"为中心,形成了以壮民族为主体的那文化。那文化的范围很广,北界是云南宣威的那乐冲,南界是老挝沙湾省的那鲁,东界是广东珠海的那州,西界是缅甸掸邦的那龙。那文化的内涵包括:稻种、生产工具、加工工具、灌溉设施、肥料等物质文化;稻种的选择培育、播种、耕种、灌溉、管理、收割、储藏、加工等行为文化;生产习俗、禁忌、祝祀及对天象、土地、雷雨、江河诸自然物的崇拜及安土重迁、重农轻商等观念文化;同时还外延及与之相适  相似文献   

10.
文创产业作为我国新近热门起来的一个行业,主要是从事对文化的创新设计和理念加工等。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最忌讳对文化元素的生搬硬套,更多的时候是运用解构与重组的方式进行加工设计,使自然元素和文化元素本身呈现出新的艺术面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运用解构与重组的方式,可以把原有的自然、文化元素和理念很好地融入到设计中,对文化创新设计的作用非常大。本文就如何在文创设计中运用解构与重组进行了一些探讨与分析,展现出文创设计中解构与重组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与青海藏区社会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产值增加、文教进步、结构演进和体制变革的综合性进程.这样一个涉及面较广的发展过程,必然引起社会结构、分配机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的巨大变革,从而对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魏书>是一部皇朝史与民族史相结合的杰作.其史论中所包含的鲜明的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统一意识、门阀观念等特点,明确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民族纷争到民族融合,重新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特点和价值.<魏书>史论对全面认识北朝的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阿来的诗歌创作虽然没有取得像其小说那样的成就和声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诗歌创作没有多大价值.相反,如果把阿来的创作看作一个整体来加以审视,其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凸现出来.它不但影响了阿来整个文学创作的艺术方向的选择和文学视界的定位;同时,他的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诗坛,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俗仪式通过其所涉及的民俗物及仪式过程本身,指涉其特有的象征意义。"於菟"系列民俗仪式中各个单元特有的民俗物都具有特定的象征寓意,因而成为特定的象征指符。同时"於菟"系列岁末仪式中各个的仪式单元存在独自的象征意义,并最终构成岁末民俗的象征符号系统,从而展现出特定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反映出文化持有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反映出区域内或群体内部的某种秩序的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5.
詹小美  赵晓营 《民族学刊》2021,12(1):42-48, 88
2019年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情感动员的化境,指向共同体意识传播的心理化过程,"活动"与"时间"的结合赋予记忆空间以表达意义的角色,凸显了从"体验到沉浸"的叙事性转变。其中,诉诸情感、仪式设计和情感变压,折射情感动员"符号凝炼-内涵解释-交互联动"的"修辞结构",以互动仪式链的运作机制衔接相互关注与情感连带的修辞指向;时空情境创设与视听符号的综合运用,映射观念象征符和行为移置链交互作用的"沉浸结构",以符号所指的解码释义连接"凝缩"与"唤醒"的修辞实践;情感动员的价值感知、情感同化和接纳重构,投射共同体意识传播"情感-利益-价值"演绎的"认同结构",以沉浸空间的层级性演进链接自我建构与匹配性建构的修辞意蕴。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发生了三种类型的嬗变,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其结果是使民族文化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生嬗变后的民族文化不同于和谐民族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嬗变,可以说是一个被动的适应过程;构建和谐民族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主动的追求过程,它以发生嬗变的民族文化为基础,积极倡导民族和谐的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民族以及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乡村地区基督教的相关资料对于基督教本土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乡村地区基督教的发展是基督教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发展状况可以清晰地揭示出当地的基督教本土化进程是如何进行的。本文就对中西方乡村地区基督教本土化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以揭示出基督教在当地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超 《民族学刊》2010,1(2):108-117,165
稻城紧邻亚丁一带的阿西黑陶有许多鲜为人知情况,迄今学界无一篇相关文章。笔者在较长时期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初步梳理出其品种、特征、起源、工艺流程、主要工具及与之相关的传统非物质文化内涵。作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技艺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讲,积淀的文化价值超过其功能、技艺本身。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西藏铜币制造发行及其历史意义作了详细的阐述.西藏铜币制造发行于1909年,1953年停造,发行的铜币面值有10种,先后历经扎什厂时期、多厂共存时期和扎西电厂时期.藏铜币的制作和流通在维护祖国统一、稳定和促进西藏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民族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日显密切。为此,需要突破狭隘的传统新闻视角,重新审视"民族新闻"。民族新闻是具备新闻共性与民族特性的事实或信息报道。它的边际效应延续着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的生命线。目前,我国的民族新闻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也不够活泼,地方媒体特别是民族地区媒体参与不够,需要充分挖掘其国际新闻价值,扩大民族新闻影响力,尤其是要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民族新闻网,及时更新原创新闻,彰显民族特色。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民族新闻工作者队伍,开展不同类型的民族新闻或专题专栏评选活动,并向民族地区媒体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