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丹民族是我国北方地区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四世纪中叶就活动在今老哈河及西喇沐伦河流域.《辽史·营卫志》载:“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说明畜牧业经济在契丹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契丹民族创造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生活用具,“鸡冠壶”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本文试从“鸡冠壶”的发展和演变,谈其民族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2.
“哀牢”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滇西地区保山至大理一带。据《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古哀牢国。……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有穿胸儋耳种。闽越濮、鸠僚,其渠帅皆曰王。”《后汉书·西南夷传》也说:“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罽毲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据文献记载,“哀牢”大致形成于西汉末或东汉初,其分布范围较广,生产水平也高,在当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属于较先进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一、“何……之有”的变式和略式(一)“何……之有”,是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它是“有何……”的倒装。其中“何……”是动词“有”的宾语,“之”是复指前置宾语“何……”的,是复指代词;“何……”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何”是定语,“……”是中心语。如: ①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左传·昭公三年》) ②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论语·子罕》) ③以乱平乱,何治之有?(《左传·宣公四年》) ④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惰于受  相似文献   

4.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亮传注引《亮集》云:“作木牛、流马法曰:木牛者,……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后来在民间传说中,将木牛,流马说得神乎其神,其实正如《通鉴辑览》所说:“木牛、流马,世称神奇,……不过如秧马、缫车之类”,即一种人力推车而已。那末木牛究竟是不是诸葛亮发明的呢?据《北堂书钞》引《蒲元别传》记:“元为丞相诸葛亮西曹掾。亮欲北伐,患粮难致,元牒与亮曰:元辄率  相似文献   

5.
梅在我国有长久的历史。两周已有关于梅的记载: 若作酒醴,尔唯麹蘖;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尚书·说命下》)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召南·摽有梅》)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诗·陈风·终南》)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诗·陈风·墓门》)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诗·曹风·鸤鸠》)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诗·小雅·四月》)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左传·昭二十年》) 又东北三百里,曰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这些记载说明当时梅树分布很广,梅并非观赏植物,而是果树,人们常用梅子作为调味品,在日常生活中象盐一样使用着。  相似文献   

6.
文学鉴赏作为人类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是随着文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我国早在春秋时期,便有了关于文学鉴赏活动的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听《诗经》乐章演奏所作的评价,便是文学鉴赏的例证。《吕氏春秋·本味》记述钟子期听琴,较之前者形象而生动。“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  相似文献   

7.
《华阳国志·李势志》、《博物志·宁国论》及《晋书·李势载记》等都说,“蜀土无僚”或“蜀本无僚”,自东晋四川为成汉割据时,始有大量僚族自贵州西北部的牂牁郡进入四川,多至“十余万落”,分布在三峡、黔江、渠江、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金沙江流域。《魏书·僚传》对于僚族之经济社会、生活习俗都有记载。本文试就《魏书》所言,对当时四川僚族的社会发展状况、文化特征及族源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的临江,《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中国历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都注为今江西清江县。这是不对的。临江最早记载于《汉书·地理志》,为汉代巴郡所辖县,治所在今四川忠县。《旧唐书·地理志》谓:“临江,汉县,属巴郡……贞观八年改临江为忠州,治于此县。”因此唐代临江仍在今四川忠县。江西清江之临江建于宋。《宋史·地理志》记:“临江军……淳化三年,以筠州之清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国阿尔泰山区有两千六百多人的土瓦族,主要分布于布尔津、富蕴、哈巴河及阿勒泰四县,尤以布尔津县北部山区为最多,我们于1983年下半年前往作了一次调查. 土瓦族历史悠久,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民族.远在《北史》、《隋书·铁勒传》中就说:“北海南则都播等”.《新唐书·回鹘传》对都播的位置及特点进一步记称,从黠戛斯“东至木马突厥三部落,曰都播、弥列哥、饿支,其酋长皆为颉斤.”从这里可知当时都播位在北海,即贝加尔湖以南,黠戛斯之东.那时的黠戛斯主要游牧在叶尼塞河上游萨  相似文献   

10.
五刑是我国古代的五种主刑,其内容因时而异,多数法史著作认为北齐时代,流刑方列入五刑,新版《辞海》更认为隋代始定为五刑之一。因流刑之列为五刑的时间关系到我国法史的发展阶段,故略加甄辨:《隋书·刑法志》记北齐五刑道:一曰死,二曰流,三曰刑,四曰韩,五曰杖。这是现存最早的五刑中包含流刑的明确记载,其实,在更早的北魏时代,流即被定为五刑之一。《魏书·刑罚志》引《贼律》云  相似文献   

11.
公元10至14世纪,北方草原游牧渔猎民族契丹、女真和蒙古先后建立辽金元三王朝.辽金元统治沈阳(辽金称“沈州”、元称“沈阳路”)时期,该地区民族聚合杂居,互为影响,致使其地域文化呈现出新的特征,诸如:城建文化渐趋完善,儒家文化传承弘扬,宗教文化多元共存,艺术文化“胡汉交融”……辽金元时期沈阳地域文化之成果,为构建现当代具有东北特色的沈阳大都市文明,从文化累积层面,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关于“……之谓”式,至今说法尚不一致。本文专就“……之谓”式的作用及特点进行一些探讨,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并借此机会求教于王力先生和其他同志。(一) 翻开古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句式: 1.《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上》) 2.《书》曰:乃大明服,惟民其力懋,和而有疾。此之谓也。(《荀子·富国》) 3.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4.野语有之曰,闻道百,可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13.
鄜畤所在考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秦文公"东猎",迁居于"汧谓之间".在这里他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畴,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相似文献   

14.
《孙子》有这样两个句段: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重点号引者加)——《孙子·计》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虚实》  相似文献   

15.
唐代翰林学士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翰林学士始置于唐代,然史籍记载简略,《通典》和《唐六典》皆付阙如,《旧唐书·职官志》和《新唐书·百官志》亦语焉不详。本文拟对唐代翰林学士的设置及其地位、作用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望就正于同志们。翰林之名,始见于西汉杨雄《长杨赋·序》:“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籍翰林以为主人。”清赵翼认为,杨雄所言翰林,“盖谓文学之林,如词坛、文苑云尔”。而  相似文献   

16.
李洁萍、尹承琳合著的《中国历代帝王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4月版)云:“东晋……公元420年为匈奴族刘裕所灭。”(见该书88页) 说刘裕是匈奴族,实在是闻所未闻。《宋书·武帝纪》云:“高祖武皇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楚元王交之后也。”《南史·宋本纪》、《资治通鉴·宋纪》同。《南史·宋本纪·校勘记》云:“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五四以推算世次之法‘乃连前并及身而总言之’,据宋书自楚元王交(一世)顺次数到刘裕之父翘得二十一世,因为裕‘当为交二十二世孙。今云二十一世者,传写误’。”宋书并详细记载了从交到翘的官  相似文献   

17.
句吴族源族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吴,又名攻敔,工渔、攻(五五)、攻■、攻吴、邗、吴,《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曰:“句音勾,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耳”。可见句吴是自称而不是他称。  相似文献   

18.
《华阳国志》所记"宾刚徼白摩沙夷"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阳国志>在汉文史志中首次明确记载了纳西族先民的活动.本文通过字义与有关问题的探讨,对这一记载中的难解句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刚徼"之"刚"取自<易·说卦>,并进一步辨明"摩沙夷"即今纳西族,其分布区域在今盐源西至宁蒗一带.  相似文献   

19.
辽应天后《辽史》上称为淳钦皇后述律氏,有人写文章称她为辽代的女政治家。按据《辽史》记载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时,应天后确是一位颇为得力的助手。少数民族妇女通晓军事,亲临战阵,并不希罕,但应天后可能在契丹族妇女中还是一位富有韬略的军事家!阿保机组织了腹心部,成为他建国的一支强大军事核心力量,而应天后也有自己所统帅的属珊军。属珊的命意,《辽史·国语解》解释说:“应天皇后从太祖征讨,所俘人户有技艺者置之帐下名属珊,盖比珊瑚之宝”。属珊军里面很可能还包括一部分契丹妇女兵。《辽史·本传》说:“后简重果断,有雄略……太祖尝渡碛击党项,黄头、臭泊两室韦乘虚袭之,后知,勒兵以待,奋击,大破之,名振诸  相似文献   

20.
魏明帝曹(睿见)驾崩后,魏齐王曹芳继位,由于曹芳年幼,宗室大臣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受遗诏共同辅政,后曹爽推举司马懿为大傅,将其架空,自己独揽大权,专擅朝政。在这期间,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将太后迁于永宁宫,《晋书·宣帝纪》记其事曰:“(正始)八年夏四月,……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而《晋书·五行志》记载此事则曰:“魏齐王正始二年十一月,南安郡地震,……六年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是时,曹爽专政,迁太后于永宁宫,太后与帝相泣而别。连年地震,是其应也。”这里,作者把正始二年到六年的地震都咎于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宫”,认为这是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宫”的报应。那么,这就可以证明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宫”应在正始二年十一月发生地震之前,而不是正始八年。另据《魏志·后妃·明元郭皇后传》记载:“齐王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