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国家和社会通过制度帮助贫困群众应对不测风险,保障基本生计的能力逐渐增强。然而受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模式的影响,造成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却存在着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覆盖范围窄、法律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社会和经济体制固有的"二元结构",因此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上也实行了城乡有别的格局。妥善解决农民工急需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本文从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原因,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多边互动体系的重要意义、原则进行了探析,提出了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多边互动体系的对策与建议。从而真正地为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实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72,自引:1,他引:172  
在城市化进程中 ,农村集体土地将大量被征用 ,大量农民将成为失地农民。现行的征地安置标准过低且方式单一 ,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 ,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征地补偿安置费和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为主要资金来源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案。一、引言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区为改善和提高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及其措施 ①,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实行的是高补贴、高就业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二元社会结构造成农民社会保障权利的缺失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带来了很多社会经济问题。目前,城市正在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远滞后于现实需要,农民实际上是游离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边缘群体。以国家近年来社会保障费用支出为例,2001年,占人口70%左右的农民的社会保障费支出仅占全国保障费总支出的11%,而占总人口30%的城镇居民却占全国社会保障费的89%。人均占有方面,城市人均社会保障费455元,农民仅人均15元,相差30倍。实行承包制后,全国95%的农村已没有合作医疗。直至2002年底,全国8亿农民中,只有404万农民享受了农村低保。这种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差距,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概念 目前,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所指的失地农民主要是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因为城市的非农业建设而被征收了土地使用权并未能被纳入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农民。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快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快慢。“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在所有的农民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应发挥自身优势,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在全国建立一张覆盖广大农民的社会安全网,力求早日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7.
张燕 《办公室业务》2023,(6):78-79+134
本文通过对焦作市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多个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完善社会救助评估监测机制、完善社会保险结构和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等优化路径,致力于完善焦作市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稳定器”、“调节阀”、“安全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近2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构建了一个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制度等为基本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但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其中的原因和问题是多方面的,而政府责任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主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系农村社会大局长治久安的一项治本之策。对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问题进行研究,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随着农业人口过剩,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国的人口流动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伴随着人口大规模的流动,这一部分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日益严重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考察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来解决现存的一系列中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其社会意义尤为深远。本文从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和进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措施几方面加以探讨和论述,旨在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永兵 《经营管理者》2011,(11):159-160
农民工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弱势群体,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使其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强制性执行,造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受损。加快立法,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畴是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它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也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养老保险是现代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一半以上,研究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城市更快,因此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非常重要。商业养老保险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弥补社会养老保险供给上的不足。然而自商业养老保险走入社会保障体系以来,并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本由单位承担的一系列救助保障功能迅速向社会转变,同时随着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空巢、残疾、孤寡与失业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和救助问题,也需要社会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急待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之外、运行于社区之中的社会救助制度。该文分析了我国社区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如何构建完善的城市社区救助体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现在的主要任务仍是集中在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监督上,而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渐完善,满足了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法律保障机制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法、依法、执法、用法等方面均不完善,凸显出多种社会性问题。本文从当前环境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由于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而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团体失地农民。目前,我国庞大的农村劳动力结构中,妇女占很大的比例。在我国有些地区妇女已经是农村劳动力的绝对主体。农村妇女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该如何解决以后的生活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要想使农村失地妇女的生活有所保障,就要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失地妇女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做出了分析。首先,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关注农村失地妇女的社会保障的原因。第二部分在分析过原因以后对我国农村失地妇女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是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江西作为一个中部的欠发达省份,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存在着体系不健全,组织管理不合理等问题。面对此困境,我们必须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加大江西农村社保体制的改革力度,探索江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政策取向与措施,为构建江西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全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 构造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配套改革措施,是今年企业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社会保障体系的配套改革,在我国实质上是将企业长期以来被迫承担的本应由社会承担的保障职能归还给社会的问题。这就是企业家们所说的如何通过改革的方式,把企业办社会的部分从企业剥离出去,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构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本文仅就企业、职工、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层级立体化而非单层平面化的社会中,社会保障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国家保障水平的标尺。在一国的保障体系中,如果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的中心地带,该国的保障体系就是有内在缺陷的。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一般民政救助及民事法律保护提升为国家尊重和保障的现实性命题。对于中国而言,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保障体系正趋于完善,但是两级分化现象还比较明显,当今的领导者们努力思考,以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建设和谐社会为主旋律,把民生问题作为我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去抓紧、抓实。作为民政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民政精神病人治疗与康复的工作者,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解决精神病患者在实际生活与治疗中的主要矛盾性问题十分重要。现以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宣扬我院在实际工作中的救助困难,希望以此机会得到市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弱势群体中的主题对象,也就是民政对象的精神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