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的好客具有潜在的反义,即它是主人或者东道主社会宣称自我权力、具有排他性的一种自我保护,主客都有义务维护这个边界,以达成传统意义上的互惠礼仪之道。然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于侵入东道主社会,破坏了这种用于平衡东道主社会与游客关系的"边界",使"好客"变为"不好客"。因此,对好客"边界"的尊重和维系既是对东道主社会人道主义的关怀的"边界",也是旅游本真性得以持续的"边界"。  相似文献   

2.
韦小鹏 《民族论坛》2012,(12):108-110
何为好客(hospitality)?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好客就是一种生活行为或状态;而在西方文化中,好客(hospitality)则有商业性和非商业性,本质是互惠。在好客(hospitality)问题上,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是:好客是人类共同遵循的一种道德法则。  相似文献   

3.
好客中国     
好客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礼仪,塑造好客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品牌,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路径。立足于旅游语境,从国家形象的关系概念角度解读好客中国概念及内涵,提出建立由社会伦理义务和商业利益共同驱动的"好客模式",并基于旅游吸引物系统观分析好客中国要素构成及其功能,进而阐明好客中国符号构建思想和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好客的食物"为题讨论"好客中国"在现代旅游中的作用与价值。认为"好客"作为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交流活动,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并形成了特殊的权力关系结构张力。然而,中西方在"好客"叙事中呈现了巨大的差异。在中国,"请客吃饭"是"好客"的一种基本而普遍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农业伦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现代旅游活动中,饮食依然成为"好客"的集中表达,却也产生了新的语义。  相似文献   

5.
国外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真性是民族文化遗产旅游英文文献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文一方面梳理其概念、主要流派及观点,另一方面重点探讨了原真性与商品化、民族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时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正以种种好客方式吸引旅游者以发展当地经济。针对此,研究一方面审视这些好客行为;另一方面研究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而从符号视角研究好客性与地方资源、现代情景以及游客所好之间的密切联系与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安顺屯堡"小孃孃"为例,探讨亲属称谓在旅游开发中作为连接主/客、进行好客表达的符号介质的品性,并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旅游开发过程中亲属称谓制度的资本化现象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认为亲属称谓被作为表达好客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往往带有符号化、简单化倾向,并隐含着性别、权力等话语色彩。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旅游的语境下,对中国传统"主-客"关系的文献梳理,在此基础上反思旅游人类学的"好客"研究,认为中国主客关系中传统的文化逻辑,尤其是其蕴含的主次逻辑、辩证主客关系(如主动的东道主)等将为拓展、批判旅游人类学"主-客"范式提供新的结构关系及柔韧性,当然也包括"主""客"内在维度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10.
古镇旅游其本质上不仅仅是"古建筑旅游",它是古镇民俗文化体验旅游.旅游者通过对古镇居民行为景观、日常生活、习俗惯制、岁时节令等民俗文化的体验,达到对古镇价值的全面理解.从某种意思上来说."原真性"古镇民俗文化是古镇文化遗产的精髓.时当地居民"原真性"民俗文化的关注,可以唤起民俗文化的自觉意识,促进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好客是人类社会中连接主客关系的一种共通性表达。在当今世界中,好客表达有时候是非商业的,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便是如此;有时候则是商业性的。接待业-好客产业-包括餐饮、住宿等接待服务业,便是商业性好客形式在旅游工业中之体现。目前,接待业有逐渐融入非商业性交换成分来培育顾客忠诚的趋势;与此同时,原先非商业性的好客招待形式也在试图融入商业性因素以谋求利益。  相似文献   

12.
大湘西旅游资源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比较优势,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创新乡村旅游形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协作、企业经营、农户加盟"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扩大农村的就业机会,构建并优化劳动力就地转移互动模式,不失为符合大湘西实际,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保护还是破坏: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而原真性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对于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以深圳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舞为例,调查分析了它在传承人、工艺、场所、情感等方面的原真性,提出了对鱼灯舞原真性的保护应遵循以人为本、公众适度参与、适度创新、适度物质化四个原则,同时结合深圳地域文化从物态展示的原真和信息认知的原真两个层面,提出了保护鱼灯舞的四个设想,即保护制度化、遗产生活化、参与大众化和保护与管理数字化.  相似文献   

14.
旅游是文明社会的一种文化活动、一种精神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广西的旅游得到很大发展。但从思想认识上,还有欠缺,理论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在广西要把民族文化引入旅游,丰富旅游的内涵,加强旅游的凝聚力。本文对旅游的本质,广西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内涵,旅游和民族文化的互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对于历史村落来说,一味地强调保护,以遗产保护作为核心,容易忽视古镇对于现代生活的追求,或者一味地加强商业的发展,而造成原真风貌的破坏,但大家都存在一种共识,即关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价值文化情感价值和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徒步梅里雪山雨崩村的背包旅游者为对象,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将互动划分为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三个阶段,从"景观"和"人"两个维度探讨背包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目的地的原生态景观是吸引背包旅游者的首要因素;背包旅游者与目的地之间的互动表现为旅游前的咨询式互动、旅游中的参与式互动和旅游后的延续性互动,三个阶段的互动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互动形成了以雇佣关系、竞争关系为代表的商业性主客关系以及路人关系、同伴关系、朋友关系、婚姻关系等情感性主客关系;互动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西方民俗学、人类学学术史的脉络中梳理并探讨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学科互动过程,揭示了人类学在不同的重要理论发展阶段上对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影响,说明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相互交织的状况.民俗学是不断运动的动态发展过程,理应结合人类学理论来研究不断产生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18.
多维互动是族际政治整合的一种重要机制,政府、社会组织、族员三者互动的结构、特点、方式、内容构成了这种机制的基本框架。其具有认知、理解、信任、包容等功能,这些功能促进了各族员由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因此,建构族际政治整合多维互动机制是实现各族员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真实性的内涵如此多义,以致莱辛格与斯坦纳提出应摒弃该概念。然而自麦坎内尔将真实性引入社会学研究的30年来,相关研究蔚为大观,学界就客观真实性、主观真实性与建构真实性展开系列辩论与研究;另一方面,实践中的真实性样态层出不穷,譬如真实的复制与真正的赝品、生命历程中的真实性或人造景观的真实性。在后真实时代,旅游客体的真实性主要由旅游体验来裁决。  相似文献   

20.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总数位居第三的少数民族。回族宗教文化旅游既是回族穆斯林群众传承文化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可以增加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更是加强我国和穆斯林国家友好往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