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明清之际,西方的宗教文化和科技知识等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和耶稣会士的来华而传入中国,这一时期以耶稣会学校为代表的西方教育也随之被导入,艾儒略撰写的《西学凡》和《职方外纪》就是两部众所周知的代表作.相比之下,高一志撰写的《童幼教育》却鲜为人知,也未经学界充分研讨.从历史上看,它标志着西方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之始,也堪称中国古代儿童教育论著百花园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改革。作为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口岸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开始加速推进,大量的新式学堂在这一时期成立。口岸地区的新式学堂在课程设置、师资情况及办学经费来源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内地不同的特点,外国势力的影响得到充分体现。外国政府及教会势力的介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口岸地区新式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战争之后,中国开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无论是在经济、军事,还是在外交、教育上,都呈现出奋发向上的振兴景象,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把这一时期称为"同治中兴".但这种"中兴"只能作为一种迹象或是潜在的因素,而不能作为一种趋势或现象来概括这一时期,因为太平天国战后中国的农业基础遭受了巨大破坏,农业生产力都有所下降,在这种衰败的农业基础之下开始现代化也必定会是畸形的.只有在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真正恢复并有所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得以开展.  相似文献   

4.
"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起点.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新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管理的出现,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留学教育的推行,使中国近代教育主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是教育伦理中最为基础性的伦理价值目标,其倡导的是一种教育公平精神。用教育学和伦理学这种跨学科研究法对其进行论述,阐述了它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对道德主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重新思考和探究"有教无类"这一充满理性和智慧的思想,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不能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求,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孔子在教育公平、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思想对当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应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因材施教",加强创新教育,切实推进启发诱导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类教育的发展有一个"西学东渐"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过程.它经历过20世纪初对日本、美国等国家经济类教育的介绍和模仿;1950年代对苏联经济类教育的照搬;1980年代以来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经济类教育的学习与借鉴.中国经济类教育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这些探索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经验和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这对于当今迅速发展的经济类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西北作为中国抗战的"策源地"和大后方,在抗战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由于为了指导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西北联大也因此对社会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具有西北特色的社会教育思想,并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时期是我国外语课程正式形成的时期,洋务学堂的开办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外语课程正式形成的时期。学习这一时期的外语教育,有助于给我国现在的外语课程方面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John Henry Newman)针对当时欧洲高等教育中盛行的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的功利主义潮流,提出了"自由教育观"。而综观"自由教育观",它其实是从教育改革中的"‘现代’与‘古典’"、"工具与价值"、"创新和继承"三对双边关系出发,回答了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大学是什么地方?大学应教授什么知识?大学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纽曼的答案是经典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今天中国教育界不仅拥有众多回应者,还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现代化经历了100多年的不断探索.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教育救国"观念的提出,在洋务教育和新政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在吸收外国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出"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追求教育的本土化,走中国自己的教育道路;三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革命"的政治运动化,既有成功和发展,更有曲折和教训;四是教育的拨乱反正,贯彻"科教兴国"的教育思路,改革不断深入,使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西方实验教育学派和欧美教育革新实验传入中国的历史,论述近代西方教育实验理论和方法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客观评价了这一传播过程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变革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同时,文章还以教育实验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相互关系为切入口,指出:教育实验作为一种舶来品应该在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走向本土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验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仍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 ,包括高等教育在内都将全面应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本论文从三个层面展开 ,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入世”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依法治教的进程 ,以及贯彻《高等教育法》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等问题 ;介绍了《WTO协议》中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相关的国际法框架 ;说明了中国“入世”后必须按照国际惯例进一步依法治教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现代教育先驱者的蔡元培先生是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坚持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给予了颇多启迪,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五育并举"的教育理论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高校的发展和学术氛围营造的启迪;"中西融合"的思想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解读了建国后60年两次高教革命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更迭,与其说是学术的碰撞毋宁说是策略的调整。第二次高教革命与第一次高教革命相比最突出之处在于“去同质化”,即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系。分析和比较了建国前后的高校尤其是专业高校外语教学的状况和特点,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做了深入的阐释,为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找到了起点。随着学校向研究型大学迈进,外语学科逐步做大,向外语学院提出了包括改革语言教学以及文化、交际等课程设置的一系列建议,组成新式的文理交融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6.
2 0世纪 80年代我国教育方针变革的结果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前后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政治化偏差 ;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大解放 ;开创了教育方针理论和实践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时代。 80年代教育方针变革的历史失误主要是 :试图通过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以纠正政治化偏差、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 ,结果使教育的政治性合理要求、教育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等功能被弱化甚至忽视。这一时期我国教育方针变革的历史启示是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个理论科学、规范完善、表述准确、实践有效、利于操作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例教育法庭实际上是“特别专审非独立型”教育审判机构模式的一种尝试。作为特殊历史阶段的改革伴生物,这一模式与我国当下的“兼审非独立型”教育司法审查模式相比较,特殊之处就在于其形式上的“独立性”和实质上的“半司法半行政”特点。随着我国现阶段涉诉教育案件日趋复杂化和专门化,教育审判组织和从业人员亦需要走向独立化和专职化。因此,反思我国首例教育法庭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各国教育司法实践,中国特色的“普通专审相对独立型”教育法庭当为我国未来教育司法审判模式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3+2”模式 ,即选拔高师院校中非教育学专业的优秀专科毕业生到教育系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专业的系统训练 ,合格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它的实施旨在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通过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学科专业教育和教育专业教育 ,能够真正成长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从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山西省师范院校及中小学教师的现状等方面来看 ,这一模式具有可行性 ,符合整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教师教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加坡的社会经济在三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它充满活力的教育则是经济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其中的"教师教育"又是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了解和研究新加坡的教育经验无疑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