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庄周梦蝶"寓言故事在文学史上被化用入诗的现象较多。本文选取最为典型的唐代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呈现的意蕴不同,梳理出唐代诗人对此典的诗意解读历程。  相似文献   

2.
借用生态批评的理论视角,以《庄子·齐物论》中颇具代表性的“庄周梦蝶”故事为切入点,探讨其作品中的生态观念。“庄周梦蝶”既反映了庄子的生态理想,一种“主客冥合为一”的人与自然圆融和谐的理想境界,同时亦暗含着实现这一理想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物化。庄子的生态观念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画互有"是一个有意义的美学命题,有其产生的特定艺术土壤与文化背景。它强调艺术创造的主体性,推崇神韵、意气、俊发等品格,而反对机械临摹(形似),主张在此基础上诗画互通。不能将"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割裂开来,而应将其视为意旨为一的一个命题。  相似文献   

4.
梦窗词的瘦意象丰富多彩。有人和动植物的瘦,也有无生命物体的瘦。梦窗还常把两个瘦意象组合起来,构成双瘦图。他的瘦意象组合,不仅有静态的,还有动态的,有的甚至还做反向运动,形成极大的反差。梦窗词瘦意象的广泛使用是时代审美风尚的表现。唐朝以前,瘦多被认为是消极的、病态的,诗文中极少使用。从中唐开始,人们已渐渐习惯于瘦,并在自然审美方面以瘦为美。宋人继承了唐人的这种审美意识并有所发展。梦窗词的瘦意象又是个人凄苦情怀的表现。他晚年贫病交加,身体消瘦。失去爱妾又让他痛苦不堪。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抑让他身心俱疲,形销骨立。因为自己瘦才对周围瘦弱的事物同病相怜。  相似文献   

5.
论余华小说“活着”意象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的小说《活着》以富含哲理的客观叙事,通过展示普通人的生活样态,创造了“活着”的独特意象。这一意象既是现实人生中反复出现的“典型情境”的感性显现,又与中国传统儒道哲学文化有着深层联系,同时具有人类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国美学中,并成为各种艺术描述和解释的基本术语和逻辑起点。在美学中,“道”的主要意义有三层,即艺术的存在依据、艺术的创造法则和艺术的审美境界。而艺术本身,则相应地被视为“道”的显现。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关英语“吃”事件动词概念隐喻的专门研究缺乏的现状,以语料库语料为基础,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施事和受事的特点着手分析“吃”事件动词的概念隐喻,结果表明“吃”域提供了施事的“内化”意象和受事的“破坏”意象,并分别被映射到不同的目标域形成概念隐喻。该结果提供了理解“吃”事件动词的隐喻理据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情感说”建立在分析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并推及人生观。他认为,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表现,好的作家只有具备高洁的情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传世名篇。在人生中,情感的稳定指向是趣味,一种高级的趣味,必然关乎伦理,关乎宇宙人生。总体来看,梁启超的“情感说”试图建立“小我”与“大我”之间的桥梁,推崇一种超功利的人生态度,将崇高与“无我”当作人生的追求,因此,“情感说”就具有了深刻的人生论美学意义,体现了终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夏元瑜的“雅”幽默散文 ,是由以诙谐的知识构建雅正幽默、在审美距离中创造雅致幽默、以俗的笑料来烘托高雅幽默体现出来的。他的“雅”幽默散文的美学意义有 :清除俗恶杂念的净化美、刚柔相济的“中和”美与“妙在象外”的韵味美  相似文献   

10.
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特的精神品格、美感气质,将"瘦残"、"愁损"的词意象情绪化、柔美化,而"萧寒"、"酒阑"下的"瘦残"、"愁损"意象更显得顿挫婉转、情韵悠长,更具心灵感知色彩和女性特质,是李清照个性气质和生命体验的诗意阐释。  相似文献   

11.
“庄周梦蝶”提供了一种沟通生死的方法——“梦”。对“死”的未知,带来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与对生命的极度热爱以及二者之间的深重矛盾;通过“忘”生进入“死”的状态——“梦”死,则沟通了生死,由此解除了对死亡的未知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生死相互为梦,不辨梦里梦外,不知是梦是醒,最后等同了生死,达到了“齐物”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庄子·内篇》之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之老子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反思老子,让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他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股份合作社虽然出台了立法,但在解决错综复杂的实践问题上仍然力不从心。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宜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需要从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的评估机制、建立流转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退出机制层面探索其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是凡尔纳创作的一部完全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2010年才在中国有了首译本。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在18世纪欧洲掀起的"中国热"风潮余温的影响下,凡尔纳笔下的中国人集体形象。  相似文献   

15.
翻译学与关学的结合为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回目从功能上讲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从语言上讲是全书美感的缩影。邦索尔神父作为全译《红楼梦》一书的第一人,在回目上再现了原文巧夺天工的语言关、物我两忘的意境关、活灵活现的形象美和自成一家的风格关,潜移默化中为后来者指明了翻译方向,为中华璀璨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内质上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从创作主体来看,柔石是左翼作家中的"现代派";就主题而言,《为奴隶的母亲》透视了人生存在的困境,具有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蕴;从文体的角度考察,《为奴隶的母亲》具有现代叙事方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一书的得名,由于文献的缺失,学界向无定论。即使如汉代文献本身,亦多有记载矛盾之处。作者结合考古成果,就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进行分析,试图就《论语》一书的得名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红楼春梦好模糊——贾府“四春”谫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的贾府"四春"是"千红"、"万艳"的重要代表,各有其鲜明的形象意义贾元春如富贵囚者,贾迎春善得恶报,贾探春堪称末世英雄,贾惜春则被佛心冷结.曹雪芹通过"四春"形象,抒发的是"原应叹息"的悲情,说明在那一时代,不论你是贵是贱、是强是弱、是热是冷,都不会有理想的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19.
《明史》人物登科年代考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史》对人物登科年代的记载绝大多数是正确的,但也有个别错误。从明代进士登科录、进士同年录、会试录及进士题名碑等原始文献来看,这些科年错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该科,另一类是误为他科。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叙事学理论和女权主义批评结合的角度入手,通过对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力作<一小时的故事>的多视角叙述手法的分析,来表明小说叙述视点的不断转换,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叙事技巧,还整合出不同的内容,而这不同的侧面展开组合在一起,向人们展示了一曲女性寻求自由的悲歌.这不仅是马拉德夫人个人的悲剧,更是再现19世纪末在男性中心权力话语给定的美固社会中追求自我的女性们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