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分的认知世界与怀疑逻辑的独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的认知世界可以划分为“信念世界(WB)”、“怀疑世界(WD)”和“无知世界(WU)”,这三个世界中的元素是认知命题。这三个世界之间是不重叠的,并且它们构成一个认知世界全集。一个认知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属于相应的认知世界之中。有了这样的划分,研究怀疑世界中的认知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怀疑逻辑是独立的,它不能通过信念逻辑的变形而得到。怀疑逻辑、无知逻辑与信念逻辑构成三个相互独立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2.
命题曾被定义为某些句子, 但句子没有固定的真值。 命题曾被定义为句子的意义, 但 “意义” 这个概念并不比 “命题” 更清晰。 还原论把命题定义为一种由可能世界、 可能的个体等组成的集合论性的构造物, 但这种理论意味着全部的逻辑真理表达的是同一个命题。 命题曾被定义为是一些态度 (如相信) 的对象和真值的承担者; 就是说, 命题是由它与其他对象 (如人, 真值) 的关系来定义的; 这种定义使人们有理由怀疑命题是否真正存在, 抑或是态度主体 (人) 的一种幻觉? 命题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 但命题的内容却有共同的形式, 不仅命题逻辑、 一阶逻辑所表达的命题, 而且二阶逻辑等高阶逻辑、 非经典逻辑的命题, 都能纳入这种形式。 根据这一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对命题的定义。 这样定义的 “命题” 概念更加清晰, 能让我们解决命题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逻辑实证主义为实现其“拒斥形而上学”(即拒斥传统哲学)的纲领,提出“意义标准”和“证实原则”的理论。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凡科学的的理论都是由一系列有意义的命题组成的。传统哲学的命题,仅仅是在表面上与综合命题或分析命题相似,实际上它既不能被经验证实,又不能被逻辑证明。所以,哲学的命题是毫无意义的,由无意义命题所组成的哲学理论就应该抛弃。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经验证实原则”的初衷是要通过经验达到强的证实,即完全的证实。然而,经验并不能证实全称命题,一种科学理论用经验来达到强的证实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库恩与夏佩尔在真理和意义理论上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恩与夏佩尔在真理和意义理论上的论争柳士顺,袁义江一、对科学哲学中基本问题的回顾逻辑经验主义者把科学哲学主要置成“经验科学的知识论”,是认识论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问题就是对科学知识的结构进行逻辑分析,即分析陈述之间、或由陈述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之间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逻辑中,直言命题或性质命题A、E、I、O相互之间在真假关系上,具有反对,下反对、差等、矛盾等六个关系,逻辑史上把这个关系称为对当关系,是用一个叫做“逻辑方阵”的图来表示的(见图一)。  相似文献   

6.
主体的认知世界可以划分为“信念世界(WB)”、“怀疑世界(WD)”和“无知世界(WU)”,这三个世界中的元素是认知命题。这三个世界之间是不重叠的,并且它们构成一个认知世界全集。一个认知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属于相应的认知世界之中。有了这样的划分,研究怀疑世界中的认知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怀疑逻辑是独立的,它不能通过信念逻辑的变形而得到。怀疑逻辑、无知逻辑与信念逻辑构成三个相互独立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7.
对于公孙龙“白马非马”的命题,学界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有的学者认为,“非”字只能作“不是”解,“白马非马”的意思只能是“白马不是马”,因此断言公小龙的这一命题,是通过论述“白马”与“马”在概念上的差异,来否认“马”和“白马”的类种包含关系,否认白马是马。而有的学者则认为“非”通“异”或“(韭巳)”,可以作“异于”讲,“白马非马”的意思是“白马异于马”,从而肯定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一个逻辑学命题。比较两说,我以为后一说较为可信,但对“非”字的训释,由于取证不当,尚难服人。古音“非”在微部,“异”在职部,“(韭巳)”从已声,“已”在之部,因此“非”和“异”或“(韭巳)”都不得相通。本文打算从文字学和训诂学角度,讨  相似文献   

8.
怀疑逻辑是关于人们合理怀疑的逻辑。如果说知道逻辑、信念逻辑都是“正”的逻辑的话,那么怀疑逻辑则是“负”的逻辑。将怀疑算子D加于命题之上就构成怀疑命题。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可以作为怀疑逻辑的特征公理:某人怀疑p,蕴涵着他对怀疑p是不可怀疑的——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笛卡尔公理”。从该公理可以推论得到定理:某人不怀疑p,蕴涵着他对不怀疑p是不可怀疑的。该定理与笛卡尔公理一起作为当下思维存在的自明性公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以“笛卡尔公理”作为一个特征公理的怀疑逻辑系统(PD)。笛卡尔公理与知道逻辑中的智慧公理(苏格拉底公理)在逻辑上是同构的,它们均对应于模态逻辑中的E公理。怀疑逻辑作为一种认知逻辑,有广泛的用途,它可以运用到政策反驳、科学批判、法律推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复合命题中是否存在着命题联结词、“孙勇是江西人是可能的”等命题属于何种命题、相容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选言支是否可以同假,以及其选言支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联言推理的前提中是否必须有联言命题、假言推理是否只是依据假言联结词的逻辑性质、“不是……就是……”是否具有固定逻辑涵义等问题,全面反驳了《<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辨要>的辨要》对拙文《辨要》所提出的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逻辑是关于认识的理论,认识的学说。”(《哲学笔记》)这一论断从总体上指明了逻辑科学研究对象的范围。质言之,它所考察的是认识过程中理性阶段的思维形式。按现在通行的说法,逻辑科学有“形式逻辑”(也叫“普遍逻辑”、“初等逻辑”),此外还有“数理逻辑”。“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矛盾论》)那末,怎样理解不同的逻辑学科的研究对象呢?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作出科学的说明,这是需要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复合命题“不p不q”(包括“不p,不q”所表达的逻辑关系,目前我们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本文想就以下两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汉语“不p不q”型语句所表达的命题: 二、由此而及语言逻辑科学的对象、性质和研究方法。 汉语“不p不q”型语句表达的是复合命题:“不p”和“不q”是这复合命题的支命题,各支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理性化的背后 :现代人格型塑一般认为休谟提出实然 (is)与应然 (ought)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而根据描述命题或陈述命题 ,不可能在逻辑上推演出命令命题或价值判断———即事实与价值处于一种二元关系 ,由事实无法逻辑地推导出价值 ,这是现代人哲学世界观转变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一)解剖保守主义者的尝试,在这里是从这样一个命题开始,那就是保守主义必须作为一种合法的政治立场予以接受。作为一种“立场”,必须从一般意义和特殊局势两方面来研究。它是一种辩证的力量。每当遇到政治的对立,如象自由主义者或革命者与保守主义者之间的对立,这种力量便要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论哲学 ,涉及到西方思想中那使“思”成为“逻辑”的决定性的一步 ,正是逻辑的合理运用在“反思”中使哲学的主题凸现出来。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最高的智慧” ,是探索其所是的是 ,哲学主题就是寻找“第一原因” ,即本体 (ousia)。哲学作为“本体之学”是要从“是者之为是者”回答“何谓是者”的问题。“这一个”作为第一义的本体内涵 ,启明了希腊人爱智的原始真谛。然而 ,亚氏又把纷繁复杂的“是”和“是者”看成是一个指向终极目标的系统 ,这最终使爱智慧变成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中国传统文论的断言式“…者…也”和西方诗学的本质论断言式“S是P”之间的差异性的探讨。鉴于两种断言在逻辑形式上的“仿佛同质”,本文分析了在表面的同质性掩盖下的两种断言在中西两种知识形态中迥然不同的功能、质态和关涉背景的差异,它们作为知识陈述的基本性质的差异。经由此分析,本文进而论证了学界习焉已久的用西方诗学的本质论方式阐释中国传统文论的误置和偏差。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中提示:“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以下简称“相敌对”——笔者注)这是马克思在科学地分析研究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多年来,它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著名命题之一,经常为人们所引用。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引用者对这一命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提出的第一个人本主义命题。这一命题中的“人”可以指“人类”之人、“个体”之人、个人的感觉;这一命题中的“万物”可以指本体论意义上的万物存在及其状态,认识论意义上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之对错、是非、真假,价值论意义上的客体对主体而言的好坏、利害、有用或无用,伦理学意义上的善恶、苦乐,以及审美意义上的美丑;这一命题中的“尺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为“质”的判断标准,主体据此将“对象”与“他物”区别开来;二是作为“量”的衡量标准或测量单位,主体据此判定“对象”与“同类物”本质上同一而量上有别。“人是万物的尺度”彰显了主体能动性,具有反传统的进步性,蕴含着平等民主的思想,但该命题也隐含主观主义、唯我论、感觉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有关一般性的教育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有关教育和就业的大量文献以及公众的讨论,都环绕着两个基本的经济进程:(1)经济上引起的需求和在决定提供多少学校,鼓励发展哪种类型的教育以及哪些人可以进入这些学校时,政治上作出的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2)在各级教育的收益和支出上“社会”与“私人”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教育投资战略所具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的角度讲,“部分”与“有的”都没有断定其全部.但从逻辑上讲,二者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对应的逻辑范畴不同“部分”与“整体”(“全部”)相对,而“有的”与“所有”相对;二者的逻辑涵义不同“部分”排除了“整体”(“全部”),在数量上是较为确定的,仅指整体的组成成分,而“有的”除了表达其存在性之外,在量上是不确定的,它表示“至少一个,亦可多个,甚至可指所有”,它与“所有”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在逻辑上的真值不同由“有的”组成的特称命题与由“所有”组成的全称命题可构成传统的逻辑方阵,而由“部分”组成的命题与由“全部”组成的命题却不能构成逻辑上的对当关系.  相似文献   

20.
“白马非马”是先秦时代的著名“辩者”公孙龙主张的命题,为论证这一命题,公孙龙专著了一篇《白马论》。古来学者大都指斥它是“诡辞”,而对它称许者寥寥。只是到了近现代,才有学者开始说“白马非马”原本是逻辑的,甚至是辩证的。我们决不能单以先人的评论为据,本文只想从《白马论》的分析中找一找公孙龙“诡”的巧处。 《白马论》的中心命题是“白马非马”,目前人们主要有两种理解:一是认为它讲的是“白马不是(不属于)马”,故意将两个种属概念说成全异概念,并且在论证中发挥其诡辩的逻辑技巧;另一是认为它讲的是“白马异于(不等于)马”,是讲两个种属概念的不完全等同,因此“白马非马”并不诡辩。我们是赞同前者的意见,这里关键是涉及到对“非”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