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的思考——信阳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纵观信阳农村经济系统运行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出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是平面农业。农业的发展局限在耕地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上。长期以来,信阳农业技术手段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形态上,从而限制了农业向高层次拓展,农村生产力总是在低层次的水平上徘徊。三十多年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很慢。1984年人均占有粮食872斤,比1952年的505斤只多317斤,每人每年增加增粮食不到10斤。与此同时,信阳农村人口增长很快,1984年农业人口比1950年增长80%多,每年净增人口8万多人。每人平均耕地也由解放初期的2.7亩减少到1.3人亩,导致了“人多——地少——粮紧”的恶性循环。人口增多,耕地绝对和相对减少,粮食紧张,为了维持生存,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只得凭借落后的开发手段扩展耕地。这种平面垦殖在1957年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1987年,江西抚州地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业技术服务年”活动,使多项先进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区粮食第一次突破40亿斤,总产达到40.2亿斤,比上年增产21994万斤,增长5.79%,按粮食占用耕地面积计算,亩产1242斤,亩增65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坐猪饲养量达2807.85万头,增长5.39%;油脂总产1405万斤,增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至今已有十六年了。安徽的农业、农村和全国一样,总体形势很好。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一部分在瓦开始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以粮食生产为例:1949年全省粮食产量只有127亿斤,人口为2900万,人均430斤。建国后,到1955年,粮食产量达到230亿斤,比49年增加了近一倍,人均730斤。但1955年以后,由于频繁变动的生产关系,大大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农业生产遭受了极大的破坏。1960年,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4.
一、现状剖析:理清创汇农业与粮食生产的现实关系闽南三角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既是粮食高产区,又是经济作物主产区。1984年被列为经济开放区以后,创汇农业有了较快发展。到1988年,该区农村提供出口货源总值达11亿元,占全省的47.4%,大大高于其人口、耕地及农村社会总产值占全省的份额;创汇农业占外贸收购总值的比重约为55%,也高于全省平均34.1%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蔡明 《学术论坛》2001,(Z1):9-11
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持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六.农村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我们党和政府放在首位考虑的战略问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杜会稳定的基本保证.所以,农村工作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加速中低产田土改造是进一步开创农业新局面的战略措施目前,全国中低产地区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全国十五亿亩耕地中,旱涝保收的面积只有三亿多亩,单位面积产量低,抗灾能力不强,生产效率不高。一九八一年粮食亩产377斤,而英、日、法、美、南斯拉夫等国均在400斤以上,最高到730多斤,我国亩产列世界第35位。其中:水稻比先进国家低三、四百斤;小麦只及西欧国家的一半;棉花亩产76斤,为世界的20位;油菜亩产140多斤,为世界第26位,甘蔗亩产7,100多斤,为世界第42位。每个农业劳动力提供产值560元,提供粮食2,000来斤,只相当于美国的1.3%,法国的4.9%,日本的44.1%。粮食商品率仅15%左右。一九八二年,全国粮食总产虽然第一次突破7,000亿斤大关,比历史上最好的一九七九年还多426亿斤,但平均亩产仍只有408斤。我省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土约二千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更低。一九七九年,全省人  相似文献   

7.
1992年,新疆农业获得连续第15个丰收年,粮食、棉花、甜菜等主要农产品再创历史新水平,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农村经济持续上升,增长速度明显趋缓全区农村经济收入达10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1%。占总收入64.57%的种植业收入达69.78亿元,比上年增长7.31%。粮食作物获得大丰收,收入达3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6%。可喜的是,在发展二、三产业是奔小康的根本出路的推动下,新疆种植业之外的副、渔、工、建、运、商收入比上年的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全区农牧民  相似文献   

8.
在我省山区经济的发展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如何把广大丘陵地区的经济搞上去,就成为实现我省“富民升位”的又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着重从发挥中小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促进丘陵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作一些探索。 一、我省丘陵地区农村经济的特点和地位 四川的丘陵地区面积不大,但处于四川的腹地。从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来看,它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是人多地少,田多土少,冬水田比重大。根据1983年分县统计资料,我省丘陵地区中的66个县,共有人口5,614万,其中农业人口5,234万,分别占全省总人口和农业人口的56%  相似文献   

9.
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与对策许志宇,王智慧我省是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全省8900多万人中,农业人口占86%,农村人均耕地只有1.03亩。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在全省3600万农村劳动力中,富余劳动力就达2000多万。再加上农业...  相似文献   

10.
据文献记载,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我国人口5,959万人,耕地面积57,70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9.68亩,平均亩产140斤。按此推算,人均占有粮食应该是1,355斤。明朝洪武26年(公元1393年),全国人口6,054万人,耕地77,000多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7亩,平均亩产250斤,人均占有粮食1,905斤。到了清朝道光14年(1834年),人口猛增至40,100万人,耕地85,000万亩,人均占有2.1亩,平均亩产280至300斤,人均占有粮食448斤。1947年,全国46,100万人,耕地127,487万亩,人均占有量还在2.7亩左右。1980年,全国98,255万人,耕地149,000万亩,人均1.52亩,平均亩产420斤,人均占有粮食648斤。我们未能及时将“珍惜土地,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致使耕地锐减。1977年比1957年净减1.8亿亩,平均每年减少900万亩,加上同期开荒2.6亿亩,实际共减少4.4亿亩,平均每年减少2,200万亩。此乃是战略性的失误。我们应当“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相似文献   

11.
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肖德仁 《理论界》2005,(2):182-183
影响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策。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单一粮食生产”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我国,虽然有些地区的农村经济搞起了多种经营和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但就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单一粮食生产”,这种经济结构格局没有根本上的改变。而这种“单一粮食生产”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使得多投入而不能多产出,导致农民收入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第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停滞,城镇化滞后。从较发…  相似文献   

12.
一、福建农村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与艰巨性 1982~1988年,福建粮、油生产出现连续六年停滞、徘徊局面,而同期的人口却增加了241.2万人,使得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82年的651斤下降到1988年的584斤。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如何把福建的粮食生产与供给促上去,是全省上下共同关切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沙县是一个拥有21个乡镇、2100平方公里的土地,80多万亩耕地、近80万人口、40多万农村劳动力的传统农业大县。改革开放10多年以来,长沙县农村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速建设农业强省的决定》之后,长沙县适时提出了“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从1996年起,用三年时间建成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对此,我们进行了广泛调查、认真研究、反复论证。一、长沙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近期内建成农业强县的基础和优势。突出表现在,一是有明显的区…  相似文献   

14.
《贵州农村集镇经济问题》资料辑,是以资料为主,分析为辅的一本有关省情的书。只有了解省情,才能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建设好贵州。建设农村集镇是继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个大政策,其意义非常深远。要建设农村集镇,就必须首先了解全省集镇的基本状况。截止一九八二年底,我省农村集镇,共有1,939个。全省83个县 (含4个特区、4个市郊区),每县平均拥有23.36个集镇。其中,威宁、遵义县最多,雷山、玉屏县最少。从有镇建制的集镇看,全省集镇中共有98个,占集镇总数的5.05%,每县平均1.18个。县、区、社 (乡) 领导机关多数设置在集镇上,但也有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宜春地区有2507个村委会,26124个村民小组。农村改革以来,尤其是1985年以来,我区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全区农业和粮食没有出现徘徊局面,实现连年增产,1989年农产品商品值达24.9亿元,商品率6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总产值19.8亿  相似文献   

16.
促进鲁西北农村经济全面增长的对策陈延明地处鲁西北的聊城,是一个农业大区,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区。1992年,全区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耕地占全省的8%,而农村社会总产值却仅占全省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数低286元。促进这一地区农村经济全面...  相似文献   

17.
怀化地区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全省西线开放开发战略重点地区,它位于湖南西南部,与广西、贵州毗邻,是个“七分半山一分田,分半水面加庄园”的南方内陆山区。这里地处云贵高原和武陵山区,又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临界区域,是沿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西南经济区相互衔接和辐射的战略地带。自古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全区12个县市有5个少数民族县、一个革命老区县,458.87万人口中少数民族达133.7万,全区农业人口有394.8万,占人口总数的86%。  相似文献   

18.
“政策对头,粮油丰收”,这是当前我国农村形势的主要特点。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稳住了,全国就基本稳定了。因此,农村形势很好是全国形势很好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纠正过去的左倾错误,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区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社员和干部的积极性,使农付业生产得到了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一九七八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95亿斤,比一九七七年增产四百五十亿斤,  相似文献   

19.
呼图壁县位于北疆中部、准噶尔盆地南缘,总面积9393.6平方公里。县辖三乡、四镇、三场,总人口11.3万,现有耕地50.6万亩。1995年粮食总产量8.75万吨,年末存栏牲畜34.63万头,年出栏各类商品音15.2万头,商品鲜奶5700吨,肉类总产量10126吨,牧业总产值达到了1.0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5%。呼图壁县畜牧业,几经曲折,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显示了越来越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围绕如何发挥本地资源和地缘优势,实施优势转换战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奔小康的大目标中,县委、县人民政…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国家。首先要有农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农业能够为农村人口和整个社会提供必需的食物,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才能发展起来。在我国这样一个十一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虽然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52年的56.9%,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轻工业产值73%。农村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6.8%,农付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47.1%,农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32.4%。尤其是,农业每年为全国人民提供了4亿吨粮食、1300万吨油料、3200万吨肉类、1100万吨水产品。满足了全国人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国民经济各部门就能顺利发展;如果农业出现困难,国民经济各部门就要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