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镇南关大捷中的潘鼎新,许多史学文章书册都把他描绘成一个狼狈的逃兵,动辄把“主帅脱逃”的恶谥加诸他的头上,从而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今天,通过继续整理旧史资料,深入发掘新史料,我们发现这是中法战争史上的一桩大冤案。  相似文献   

2.
中法战争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在近代史上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清政府在中国军队取得一定胜利的情况下急于求和,屈辱地接受了有利于法国的议和条件。研究者一般认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投降卖国”政策是造成这次外交失败的原因。对此,笔者提出一点新的看法。中法战争后期中国取得一定的军事胜利,主要是指1885年3月24日的镇南关大捷和29日的谅山大捷。这两次大捷也就是茹费理内阁在3月30日垮台的直接原因。旧论认  相似文献   

3.
试论镇南关大捷的历史意义廖宗麟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在老将冯子材等人的率领下,援越桂军在镇南关大败来犯法军,并乘胜追击,长驱百余里,收复了文渊、谅山、屯梅、观音桥、谷松等失地,迫使侵略成性的茹费理内阁倒台,法国政府乖乖地在中法和约上签字,从而胜...  相似文献   

4.
《清史稿·王孝祺传》记称:在镇南关决战前夕,因主帅潘鼎新不在前敌,众将推举冯子材为主帅。其实这是讹传,潘鼎新自始至终参与了镇南关战役,冯子材当时只是副帅。但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冯子材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干,说服主帅,动员全军集中兵力对敌,从而取得了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相似文献   

5.
中法战争中清政府“乘胜而收”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人们把清政府在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后“乘胜而收”,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使得中国“不败而败”的原因归于它一贯坚持的投降卖国方针的恶果。但是笔者在着眼于中法越南战争的同时,着重通过对中国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的考察之后,认为:清政府采取乘胜而收”的对策,是经过努力抗争,并鉴于当时国内、国防各方面不利形势而做出的最好选  相似文献   

6.
越南历史研究所于今年二月底至三月初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河内综合大学、河内第一师范大学、考古、民族、文学各研究所,高级军事学院等专家、教授,研究干部参加了讨论。会上宣读的二十多篇论文中,几乎从历史科学的各个领域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史学界进行了全面恶毒的攻击。因为我们正在纪念镇南关大捷一百周年,所以本文仅就中法战争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纪念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战役镇南关①大捷一百周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通志馆、广西文化厅于8月7—13日,在钦州、凭祥召开学术讨论会,区内外学者七十多人参加。当年抗法名将刘永福、冯子材、陈嘉的后人也出席。会议共收到论文、资料五十六篇。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荣同志致开幕词,原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离休老干部李英敏同志  相似文献   

8.
岳钟琪是清代历仕康、雍、乾三朝,在平定西藏,青海及大小金川战役中卓有战功,“威望著海内”的大将。他究竟是什么地方的人呢?各种史籍说法不一,《清史稿》说他是“四川成都人”,张维《甘肃人物志》说是“兰州人也,藉籍临洮卫”,旧版《辞源》更说是甘肃临洮人,据考这些说法都不确切。 据有关史料记载:岳钟琪是宋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先世为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宋廷南迁后岳氏移居毘陵(今江苏常州市),十七世岳仲武“赠荣禄大夫,于明万历间宦游甘肃,遂家兰州”。岳钟琪的祖父岳镇邦“移居河西,其地逼近番夷,数见侵掠,乃散财募士,为桑梓卫”,活动地点在靠近“番夷”的庄浪卫(永登县在明代的称谓)一带。康熙十四年被“靖逆侯张勇荐拔抚标中军,以克临洮,全巩昌,夺回东门行营,升洮岷副将”。驻到临洮以后又担任过左都督浙江绍兴协副将、山西大同镇总兵官。岳钟琪之父岳升龙“初入伍,授永泰营千总”。永泰营在今景泰县正路乡境内,残迹犹存,明代归庄浪卫管辖。康熙十四年岳升龙“从西宁总兵王进宝克兰州,先登,被创,迁庄浪守  相似文献   

9.
中法战争后期,清政府在中国军队取得镇南关大捷等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决定乘胜即收与法国结束战争。这种作法直观看来有些令人难以理解,因此史学界对此一般持否定态度。其实,当时中国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局面,主要是:战争的整体军事形势不容乐观,法国方面并没有改变对华战争政策,中国的周边形势非常严峻。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认为,乘胜即收是清政府迫于当时各方面的不利形势而采取的保守性决策。  相似文献   

10.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一首著名的唐代诗歌。诗中的“临洮”该作怎样的解释呢。有关的注释,有下列三种:一是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中的解释:“临洮,今甘肃岷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二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的解释:临洮,“今甘肃临潭县。”三是今甘肃临洮县某些人的看法,认为这个“临洮”,就是今甘肃临洮县。对这些解释笔者不敢苟同,试浅析于下: 说此“临洮”,是今甘肃岷县,似来源于清代建德章燮的注释。章氏说:“汉书·地理志,陇西郡,临洮县。以为哥舒征吐蕃之后,至令伺其牧马,且不敢过临洮,能再兴兵犯境乎。”(1)今甘肃岷县,秦汉称临洮,但唐代均称岷州。人们是从唐之历史  相似文献   

11.
“问祖归宗”为弘扬中华文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在涉猎了历史上创“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唐代李氏人物的资料后,以为其中的一些杰出者,如,李渊、李世民、李隆基等,对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都起了卓著作用,为华夏文明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那么,李唐祖籍在何处?目前已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极大关注。历来,李唐祖籍通常的说法有三,一说“陇西狄道”,另一说“陇西成纪”,还有一说“巨鹿郡”。笔者在查阅了大量史料之后得出,李唐祖籍在狄道(今甘肃临洮)。“成纪李氏”系“狄道李氏”之后裔,现就搜集的李唐祖籍有关史料汇集于后,以供史学界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2.
唐诗《哥舒歌》中出现的“临洮”一地究竟是指哪里?历来众说纷纭。《试解<哥舒歌>的中临洮》一文(见甘肃《社会科学》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作者司俊、司俭,以下简称《司文》),为我们指出了三种关于“临洮”的解释,同时又提出了不同意这些解释的新见解。这样一来,《哥舒歌》诗中的“临洮”,就有四种不同的答案,这就是: ①、甘肃省岷县;②、甘肃省洮潭县;③、甘肃省临洮县;④、青海省乐都县(即《司文》所谓鄯州临洮军之防线)。但是,正确的答案只能是一个,这就要求我们详细地占有材料,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通过去伪存真,去揭示临洮地望的真实所在。  相似文献   

13.
高适诗中的“阳谷”刘乾高适《送蹇秀才赴临洮》诗:“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陇山,在六盘山脉南,是由长安赴陇西的第一道险关。诗题中的“临洮”,如指唐之洮州临洮郡,即今甘肃临谭县,如指唐之临洮军,则在唐之狄道县,今甘肃之临洮县。两县南北相邻,都在陇山西...  相似文献   

14.
解放前,俺南关有一座“子思书院”,里边豎着一块“子思子作中庸处”的石碑。一提起“中庸之道”,俺南关人民就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孔丘为了复辟奴隶制,把“中庸”捧到了天上,说成是人们道德的最高标准。子思、孟轲进一步鼓吹“中庸”,企图完成孔丘没有实现的“复礼”大业。从那以后,历代反动派,为了维护反动统治,纷纷跑到俺南关,刻石立碑,大肆吹捧“中庸”,说什么“天下中庸在此间”,簡直把“中庸”吹得神乎其神。可见“中庸之道”是历来反  相似文献   

15.
中法战争前后张之洞和冯子材关系的曲折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法战争前,张之洞曾参与淮系和清流派言官联合排斥冯子材的阴谋.在中法战争期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因为要派兵赴援广西前敌,曾想利用冯子材充数.但因要反击潘鼎新对冯子材及两广当局的诬蔑.使张之洞产生与冯子材荣辱与共的感觉,全力支持冯子材筹备镇南关决战.冯子材指挥取得的镇南关大捷,奠定了两人互相信任和互相支持的基础.在中法战争后,两人为保卫广东海疆安全做了许多事情.可见,张之洞和冯子材之间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相斥到简单利用、最后相知的曲折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关于郑州商文化渊源问题,考古界已进行过探索,认识不完全一致,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目前,对郑州商文化的渊源关系,基本上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在郑州地区,“早于二里岗型的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其一为二里头型(即洛达庙期);其二为南关外型(即南关外期)。这两种文化应该都是二里岗型的来源”。但又指出:“二里头型同二里岗型不属同一文化,而南关外型同二里岗型则属同一文化,早商文化二里岗型是从先商文化南关外型直接发展来的。”而“南关外型与黄河以北的辉卫型非常相似,同时无论在地理位置上、或是在文化特征上,辉卫型恰好都居于二里岗型与漳河型之间,而它们又属同一文化,即先商文化”,因此,“南关外型是从辉卫型而来,辉卫型又是从漳河型而来。”  相似文献   

17.
古代桂越边境要塞的变化与中越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元时期,永平寨是中越交往的重要据点,但至明朝,由于桂越边境纠纷等问题,镇南关取代永平寨成为中越官方交往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通关地。另外,关于镇南关的得名是与明代安南使宦请求改变贡道有关,其得名时间可能是在弘治十一年(1498年)至正德七年(1512年)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与台儿庄大捷章克昌1938年3月至4月的台儿在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初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为世界有史以来有意义之大战”①,对日本帝国主义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台儿在大战后,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祝捷大会,各界民众“兴奋异常”,“不胜雀跃”...  相似文献   

19.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蒙恬将三十万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哪里是秦长城西端起首之处?关于这个问题,近年来,临洮学者作了一些有益的考察,成绩是可喜的,但有些同志将古之临洮混淆为今之临洮,连篇累牍地发表论文,史学根据是不足的。《汉书·匈奴传》中说:“始皇帝使蒙恬将数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徒适戍以充之”.这里主要指的是“因河为塞”,“临河”、“徒戍”,而不是翻山越岭去寻找残垣断壁,找只砖片瓦的。明代学者顾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全面发展 群体崛起 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珠三角过去的那些“农业大镇、财力穷镇”,如今一跃成为“工业强镇、财政富镇”,正向现代化城镇迅速迈进,向世人展现出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辉煌前景,被人们形象地誉为“镇虎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