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城市经济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是人口、资金、信息等社会经济资源在特定地域聚集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系统。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来看,城市和乡村的最大差别,就是社会经济资源在城市聚集,而在乡村则是分散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在城市的聚集,有利于市场活动和分工协作,有利于更加集约有效地利用多种资源,使各项经济活动能够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我  相似文献   

2.
十八世纪后半叶的产业革命开创了近代城市化运动的一个崭新的时期。一百多年来,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不断向前推进,先后经历了规模空前的城市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和区域城市化过程。以致许多区域要确定城乡划分标准已非易事。我国经济还不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化程度低,城乡在空间特征,经济  相似文献   

3.
蒋洁 《广西社会科学》2007,(12):189-192
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西方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肯定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功能;初步探讨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提出科技道德准则;重视科学家自身的道德修养。西方近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科技道德并非起源于宗教道德;剖析科技与道德的关系,提出统一、对立、分离三种观点;提出求实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等科学精神;进一步校准科学道德准则。西方现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科学家应肩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规定科学技术领域的道德要求。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特点是:较早提出科技人员的道德问题;十分注重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特别强调价值中立的科技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两种文化的分离和对立及其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人类历史的源头一直到近代初期 ,科学与人文基本上尚处在某种紧密相连、甚至浑然一体的状态。从 17世纪开始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逐步独立 ,两种文化之间的裂缝也逐渐浮现 ,但直到 19世纪中叶 ,科学与人文的发展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和谐的。启蒙运动主要表现的是一场新的文化综合运动 ,而不是文化分裂运动。堪称两种文化分离和对立的时期大致始于 19世纪与 2 0世纪之交 ,发展在 2 0世纪。其主要根源有三个 :一是科学与教育的高度专门化与专业化 ;二是狭隘的科学主义与狭隘的人文主义的对立 ;三是科学对人、自然和社会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学革命是最近几十年来频繁地使用的一个概念.剑桥大学教授巴特菲尔德在《近代科学起源》一书中,第一次在一般性的意义上使用了这一概念.一九八○年,苏联著名哲学家凯德洛夫提出了科学革命的三个特点:第一,提出新的理论结论;第二,破除以前在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与客观实在不符合的思想;第三,使我们的知识进入迄今还没有达到的新领域.我认为,发现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也是一次科学革命.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以下简称商品经济论)是一个崭新的理论结论;第二,商品经济论破除了以前占统治地位的、不符合社会主义实际的产品经济论;第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商品经济论的确立是社会主义经济学说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标志着以产  相似文献   

6.
刘春华 《东岳论丛》2007,28(4):123-125
近代科学来自西方。西方科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古希腊——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经中世纪到文艺复兴,都是双向度的,它一方面要为现实服务,讲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它又是理想的批判的反思的。就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而论,科学摆脱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控制,无疑是人类与文明的巨大进步,然而在现代的西方世界,大多数人过着宗教生活,许多科学家仍然是虔诚的宗教信徒。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高剑平 《河北学刊》2008,28(1):235-237
近代科学哲学思想对一般系统论的创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科学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的形而上学整体观时期,这一时期完成了对自然界各门类深层规律的揭示,为人类的认识达到新的整体化阶段创造了条件;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的辩证整体观时期,这一时期则揭示出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辩证整体。这两个时期都是一般系统论思想得以形成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资源型城市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端于清末民初完成于新中国建国以后,实现了以传统手工业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向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第二次转型始于20世纪末,逐步由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向以新型产业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本文阐述了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及其研究价值,并对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近代转型和现代转型的演进轨迹、转型内容、转型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9.
近代经济史表明: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必然产物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可见,加速我国农业现代经营的步伐,充分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从根本上缓解日益膨胀的农村剩余劳力,便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首要课题。根据工业化进程的历史程序,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新工业革命的分期和提法上,国外学者议论很多,说法不一。 一、美国社会予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当代美国社会最根本的变化是进入了“信息社会”要有三大趋势: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从集中转向分散;从国家经济转向世界经济。 二、美国科学家科塔莱克提出的概念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划分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其基础是在英格兰用煤炼铁和纺织工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是城市化研究的基本问题,学术界目前对此大致有三种看法。①所谓城市化,就是指工业化、非农产业化,即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城市经济体系逐步渗透到乡村去的过程;②城市化就是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过程;③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不断向城市“趋同”的过程。我们认为,所谓城市,它是随着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  相似文献   

12.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及问题的提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蒸汽革命”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力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一革命首先从美国开始,接着在英、法、西德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展开,并进一步席卷世界各国。它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彼此斗争的必然产物。首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和二十世纪初以来科学的重大突破分不开的。1905年和1915年,爱因斯坦先后创立了狭义相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运用战争的伦理规范体系,战争伦理是在战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外战争伦理思想宝库中,中国战争伦理按其经历时期可大致分为:古代的仁道主义、近代的革命战争主义和现代的和谐主义;而西方战争伦理思想则可以根据其主要观点分为三类:现实主义、和平主义及其正义战争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揭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步步地向前发展,遵循远古文化的多元分散发展一区域性统一→十全中国大统一的演进模式,经历古代和近现代两大发展时期,在古代发展时期孕育、开端、发展,以至确立的。在中国历史疆域内的各个民族一道推进了这一历史进程,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各民族在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进程中造就了西藏地方的主权归属。文中详论西藏主权归属的历史形成,并重点剖析“甥舅关系”的实质和吐蕃王朝的历史地位以及从元朝开始西藏归入全中国大统一,成为中央政府统辖之下的一个行政区域的历史定制。所谓“西藏独立”,是近代帝国主义侵略、肢解中国政策的产物。迭赖集团肆意歪曲、篡改历史,妄图为其分裂祖国、制造“西藏独立”寻找历史根据,是决不会得逞的,应以历史的真实内容,还历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5.
1.几乎所有关于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都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是,商品经济可以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古典商品经济”、“近代商品经济”、“现代商品经济”等类型。要科学地把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就要回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什么类型的商品经济”这个根本问题。2.这些类型的商品经济都受制于价值规律,这是其共性。然而又有其区别,这就是:(1)简单商品经济的生产力性质以个体手工劳动为主,古典型以劳动密集型为  相似文献   

16.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介于科学和哲学、科学史和哲学史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科学和哲学之关系随语境变化而发展和在不同语境中的特征和规律。透过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史及其二者的错综复杂关系,从语境论的角度来看,科学和哲学之关系的演进已经经历了古代自然哲学语境中的原始一体化关系、中世纪宗教神学语境中的非正常关系、近代前期经验科学语境中的分化独立、近代后期理论科学语境中的相互渗透和现代科学与哲学相交融的语境中的高度综合等发展时期。当下,科学和哲学之关系正在步入后现代哲学与科学一体化语境中的“后综合”或新一体化关系时期,并且这种“后综合”或新一体化关系在后现代哲学与科学一体化语境中不断向前演进,形成了科学与哲学之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特殊教育经历了三次划时代的历史转型。第一次是古代残障教育的转型,此期间不乏传统残疾教育的成功案例,但只是局部个案和某些时段,古代中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第二次为近代特殊教育的转型,基督教会的实践开启了近代型特殊教育落户中国的序幕;但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教育主权,中外之间在此领域非宗教化和中国化的缠斗不断。第三次则是现代特殊教育的转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特殊教育的新纪元,特殊教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之后,特殊教育由一元体制向多元体制转变;百多年来走向中国的特殊教育,而今是利在人类的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发展史上商品经济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商品经济初级形态即简单商品经济,中级形态即古典商品经济,高级形态即现代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 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市场处于萌芽状态。根据恩格斯的估计,简单商品经济大体上经历了7000多年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自然经济居于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只能依附自然经济,它所具备的特点:一是家庭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主体。商品交换的目的是为买而卖,交换的规模极小;二是个体劳动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可供交换的商品数量极其有限;三是市场范围狭小、封闭。它本身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对生产和消费的限制所形成,而市场条件的不足又反过来限制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使这一阶段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一百年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围绕着经济学消灭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还是生产关系,以及苏联范式展开了三次大论战,形成了非商品经济论、半商品经济论和商品经济论三大学派。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于第三次大论战时期,以当时的主流学派苏联范式为理论依据。第三次大论战的后期,社会主义阵营一分为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随之分裂: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主要探索如何实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也没有类似苏联范式理论可以参考,其出路只能是从国情出发,艰难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从所有制经济学到分工经济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一、城市化道路在我省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经历着一个农业人口逐渐转变为非农业人口或城市人口的过程,其中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城市“化”。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最早始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先后经历了城市化的过程。1800年世界城市化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一百年后的1900年上升为13.6%,1980年则达到了40%,有些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则更高,比如美国1980年城市人口已达74%,苏联已达62%,英国已达78%,日本已达76%,西德已达92%,法国已达73%。尽管世界各国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