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跨性别交际中语言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制约影响着语言.性别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语言中得到了一定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性别文化差异势必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规则、交际风格、心理定势、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两性之间的交际带来困难.这些差异的形成与生理性别有关,但社会分工、社会地位、社会心理等社会文化因素都决定了语言差异的形成.只有了解不同性别的交际规则和交际方略,培养性别文化差异意识,才能克服性别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认识论的自然化与当代认知科学的紧密结合,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新趋势,但是这种趋势是有限度的.对认知习惯与常识心理学的研究,是认识论研究的补充形式,同时也开辟了社会化研究的新方向.认识论研究不仅要自然化,同时也应当社会化,两者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社会学认为在信教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男女差异是不同的社会化造成的结果 ,然而却很少有实证研究来支持这一说法。本文就不同的社会化与不同的信教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利用美国社会普查和世界价值观调查的结果 ,分析了宗教信仰和信教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与传统的性别态度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喜好冒险”这一新的分析模式。过去 3 0年内 ,在对宗教的社会科学研究中 ,性别是人们最常提到的问题之一。大量的文献论述了宗教 ,尤其是基督教是否保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不平等。有人提出 ,由于不同的性别社会化 ,使得女性比男性…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专题论丛式的文章 ,四位知名的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应刊物之约 ,就性别研究目前的趋势发表了她们的看法。卡米拉·帕利亚指出 ,目前妇女运动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因此存在许多误解 ,甚至在英国和美国女性主义者之间也是如此 ,尽管她们曾在争取选举权的历史运动中互相影响和支持。在我看来 ,妇女运动在未来有两个重要的行动领域 :第一 ,应该保证第三世界妇女的基本公民权和受教育机会 ;第二 ,更好地设计教育和培训计划 ,使西方妇女通过这些教育为她们走上企业的和政治的领导岗位做好准备。而以目前美国所组织的女性研… 相似文献
5.
6.
计算机游戏与性别关系——性别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游戏正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对青少年,而且对成年人也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性别角色期待、性别角色扮演以及性别刻板印象的强化或淡化方面更有着明显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游戏的内容及其对于女性掌握数字技术的影响已成为国外一些学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透视中国现代性别理论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妇女历史的重构、造成女性从属性根源的探索、当代中国妇女地位变化研究、性别平等研究、方法论研究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韩国学者成润淑在《从〈李娃传〉看唐传奇的典雅性与通俗性》中谈到唐传奇中“反转”情节的运用。雷紫瀚在《〈柳毅传〉的思想观念及其史证价值》一文中,对《柳毅传》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所具有的史证价值作了探讨。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端,蕴含于唐代豪侠传奇中的“武”、“侠”观念为后世的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日本学者冈本不二明的《唐代传奇和树木崇拜——槐树的文化史》一文关注了唐传奇中与槐树有关的充满幻想的故事。另外,李剑国和美籍学者韩瑞亚合作的《亡灵忆往:唐宋传奇的一种历史观照方式》一文主要就唐传奇的一些作品中以亡灵这一独特主体来追忆往事的叙事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理论天地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二十余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原来相对封闭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分配制度的合理化、法制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新的劳动、人事、教育制度的确立,使中间阶层悄然崛起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一批理论成果。本文拟就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对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以来,在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的中日首脑互访中,中日两国就全面构建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由此中日关系"站在了一个新起点,迎来了一个新局面".中日两国关系的新变化,为中国的日本研究创造了新条件、开辟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2008年6月14日,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和辽宁大学共同主办的2008年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成功召开.中日双方8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华日本学会、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的日本研究学术会议(2006)”3月21—2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40余家科研机构、大学、媒体等的近7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副院长李玉主持。学会 相似文献
19.
2007年5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央编译局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世界大学联盟等机构联合主办,由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研究》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密歇根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日本爱知大学、名古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印度德里大学,以及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香港大学等海内外近四十所高校和研究所的近百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