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到悲剧,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痛苦与死亡。而就悲剧的象征意义而言,也免不了痛苦与死亡。因为悲剧的悲壮美正是通过一定的痛苦与死亡来表现的。中西方悲剧,又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存在方式和流变趋向,造就了不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道德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的悲剧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其具体的表现形态、存在方式和强弱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西方悲剧更加突出命运观念,以至于几乎淹没了其中的道德感,可以称之为命运悲剧;中国古典悲剧则基本上是以伦理道德观念取代了命运观念成为现实人类新的主宰,伦理道德观念得到强化,因此可以把它称为是“伦理悲剧”。  相似文献   

3.
<正> 悲剧与喜剧是两个独立的美学范畴,有着截然不同的美学特征,在审美效应上所激起的也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情感反应。但在中国古典悲剧中却往往会出现喜剧因素,这正是中国古典悲剧区别与西方悲剧的特点之一。1 由于东西方悲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同、民族风尚不同,美学趣味也不同,因而产生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悲剧美学特征。中国的古典悲剧往往具有悲喜混合的特点,即悲剧中存在着一定的喜剧因素,而西方的古典悲剧从一开始就与喜剧有着严格的区别。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西方不同,因而产生悲剧的土壤也绝然不同。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宗法式的农业社会,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几乎一直处于一种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  相似文献   

4.
围绕中西古典悲剧不同的美学品格这一主题 ,就其在创作理念与宗旨、选材与主人公形象塑造、悲剧结局方式与审美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西方悲剧是作者哲学理念先行的产物 ,塑造了有权势地位的英雄人物 ,并以主人公悲惨毁灭收场 ,从而具有崇高悲壮的格调 ;而中国戏曲悲剧则是黑暗社会现实在作者笔下的反映 ,悲剧的主人公总是被欺压的弱势群体或弱者 ,并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 ,具有引人怜悯、义愤的凄苦风格。  相似文献   

5.
围绕中西古典悲剧不同的美学品格这一主题,就其在创作理念与宗旨、选材与主人公形象塑造、悲剧结局方式与审美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西方悲剧是作者哲学理念先行的产物,塑造了有权势地位的英雄人物,并以主人公悲惨毁灭收场,从而具有崇高悲壮的格调;而中国戏曲悲剧则是黑暗社会现实在作者笔下的反映,悲剧的主人公总是被欺压的弱势群体或弱者,并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具有引人怜悯、义愤的凄苦风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性与再现性,以线界形和以面塑形,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中西方绘画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一把朝鲜古典诗学放在东方美学范畴来研究,主要是从地域地理学、文化学、文艺学的范畴来考虑的。东方美学是与西方美学相对而言的,它是与西方美学相区别的另一个系统的美学。习惯上,人们把东方国家的文化分为远东文化和近东文化;远东文化包括印度、中国、日本、朝鲜等,近东文化包括埃及、波斯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等。通常所指的东方艺术是这些东方国家的艺术。要研究东方艺术,不但应当注意这些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东北师大中文系副教授邹英编著的《西方古典美学导论》一书,已于1989年5月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该书充分体现了作者长期从事西方文论教学与科研的成果,见解独到,论证严密,材料丰富,可读性强,是值得青年学生和广大美学爱好者一阅的好书。  相似文献   

9.
屈原生活在一个诸侯割据称雄,人民灾难深重的时代。他才比海深,志比天高,却怀才不遇,壮志难伸。于是,他以瑰丽的语言,奇伟的想象,“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将自己数十年的种种磨难和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切感受精思,熔铸成了震古铄今的煌煌悲歌。在屈原“伟大心灵的回声”中,我们总是非常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悲剧艺术情有独钟的偏爱,下面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10.
王冕提倡复古、以书入画,在元代画坛独树一帜。其画作既师法宋人僧仲仁、扬无咎等,又有所突破,具有“隐逸之风”的艺术特征。王冕倡导从传统中自出新意的创造性艺术实践,在画作中首创万玉式“密梅”画法,有“铁线圈花法”与“破蕊法”之技法新变,且开花药石治印之先河,奠定了其在元代画坛的重要地位,给后世以巨大的影响。从现存王冕的墨迹来看,其题画诗及绘画作品不仅体现出率意超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而且具有“适意写趣,承前启后”的承传精神、“托画寄意,以诗达意”的写意观念及“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的绘画理念,展现出其对文人画古风的延续与创新,以及将绘画与诗、书、印完美融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东方和西方古典文论中的美学理论,在世界美学思想史上竞放异彩,各有千秋。而两者在反映事物的方式、理论形态和审美价值等方面又各具其特征,这为人们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1 提起悲剧,人们立刻会想到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对中国有无悲剧曾论争不休。其实,这是由对悲剧的不同衡量尺度引起的,中西悲剧不同属于一个范畴,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尺去强求他人,也决不能把自己套进他人的框架而否定自己。就狭义的悲剧文体而论,中国和西方都有各自的传统。西方的悲剧起源早,且很快形成定势,特别是亚里斯多德的《诗学》问世,从内容到形式给悲剧作出严格的界定:“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  相似文献   

13.
蒋孔阳副教授的《德国古典美学》一书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继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和汝信、杨宇同志的《西方美学史论丛》之后,我国又一部研究西方美学的专著。所不同的是《西方美学史》是美学通史,《论丛》是若干重要美学家的专题研究,而《德国古典美学》则介于二者之间。它不是通史,却可以看作一部断代美学史;它不是某几个美学家的专题研究,却又可以看作德国古典美学家的专论。在我国西方美学研究领域,这一类型的著作还是第一部,值得学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14.
自东汉魏晋以来,受社会动荡影响,文学、艺术、美学以及世人的价值观等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悲为美的审美思潮,为后世中国古典悲剧美学的发展与成熟做出了贡献。梁祝故事即是产生于这一时期的经典叙事文学,并在后世的发展中传承了魏晋美学的审美元素。从梁祝故事可以窥见魏晋六朝的以悲为美在广度、深度、延展度上的发展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往,我们研究悲剧,侧重于善与恶的对立与冲突,而善与美之间的矛盾对立乃至悲剧冲突,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可是,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昭示我们,善美之间不但会发生矛盾,形成对立,而且它们之间的冲突也能够导致悲剧.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已发现了善美矛盾这一社会现象:“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生,是合理的自然欲望,即本文所说的美;义,是良好的道德规范,即本文所说的善.不过,孟子着眼于哲学,以培养崇高人格为宗旨;我们则从美学入手,以研究悲剧冲突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悲剧有一种美,这是许多人都承认的。但悲剧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却是个言人人殊的问题。从亚里斯多德到如今,两千多年了,不知多少美学家、文艺思想家探讨过这个问题,提出过种种看法和解说,发生过热烈而有益的争论。这个问题有点象说“时间”,你不问,人们似乎还清楚,可一问,却觉得迷惑茫然了。这里,涉及到许多美学问题。本文试图从悲剧观中关于悲剧冲突必然性的思想发展线索,探求一下对悲剧美的理解,探求一下悲剧审美的共同本质。这对提高悲剧艺术创作的自觉性,提高悲剧的艺术水平,不会是没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写实性绘画不仅逼真地还原现实,而且还进一步体现出艺术家个人的深层思考,使画面充满了艺术感染力,从而让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能从中体味到某种精神性的传递,进而产.生共鸣。这种精神的传递,使得当代西方写实绘画显得与过去尤为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由大变小的过程,这也是“自然天成” 的美学原则形成的过程。到了清代追求质朴自然成为时尚。康熙乾隆构建避暑山庄的万树园时,运用了因势造园的法则。在处理万树园与周围景观关系时,运用了虚实相生和自然过渡的方法,构筑了一幅天然的画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美学就是中国美学,本不应加上古典二字的限定,但是,鉴于当下学界的使用可能会造成的歧义,只好如此.歧义之所丛生自有渊源,中国古典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的关联并不是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与德国古典美学●张玉能德国古典美学是在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原因,然而,几十年来人们却忽视了科学技术对它的产生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按照英国自然科学史家斯蒂芬·F·梅森在其名著《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