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玉萍 《城市》2012,(5):73-75
一、前言交通拥挤是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都经历过严重的交通拥挤,经过长期的治理,现已有所缓解.进入21世纪,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现象逐步显现并日趋加重,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高峰时段的平均车速已下降到17千米/小时以下,部分市中心路段仅有5千米/小时.为治理交通拥挤,各城市不断出台新的措施,如北京2005年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的方针,并重点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之后实行车号限行、提高停车收费、摇号购车等政策,但收效不大.据调查,80%的出行者没有感觉到拥挤有所缓解.那么,为什么我国城市的交通拥挤难以治理,甚至越来越严重呢?  相似文献   

2.
交通拥堵的上升趋势、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以及道路的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地许多城市考虑发展新型公共交通(简称公交)系统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新型或称改良的公交系统,围绕其主要因素和挑战展开探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抑或私人交通工具,这是受政府决策或社区决策影响的个体决策行为。政府和社区的决策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和潜在的使用者所发出的信号往往是混乱的,无法实现公交系统范围内的整合。本文描述了当前公交实践的状况,分析了人们使用公交与否的原因,包括付费的意愿、可行性和预测性、欧洲及北美成功的新举措以及实现多式联运服务的整合。文章最后还借鉴了新西兰奥克兰市的经验作为全文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刘荣 《城市》2009,(4):69-73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土地利用之间是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由1920年~1960年对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早期探讨,反映出两派观点:一派的立足点是纽约、费城、芝加哥乃至伦敦、巴黎这些大都市,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随着铁路通勤方式的发展.城市的形态高度紧凑。并且典型地指向火车站附近的活动中心地:另一派则认为现代城市要面向小汽车为导向的交通系统.进行低密度的“再计划”。  相似文献   

4.
孙钰  任思思 《城市》2012,(6):74-76
交通系统之于城市如血液系统之于人体,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必须依靠交通系统的支撑,城市交通问题复杂,不良的交通环境和交通污染排放会导致更多的城市社会问题.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正处于辉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发展必然带来能源的高消耗,其中交通运输业占了很大比例,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保持高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公共环保设施的有序建设是解决超大城市"垃圾围城"问题的重要途径,但设施建设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冲突问题却使设施陷入"落地难"的困境。作为超大城市的广州,通过建立高位统合的治理结构、强化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遵循合法合规的工作程序、贯彻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等具体实践,逐步构建起对话协商、系统协同、政民协作、利益协调四大机制,从而推进公共环保设施建设中的冲突治理,为全国大中城市推进公共环保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加强超大城市的城市病治理,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北京为例,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交通道路、污水处理、能源生产等领域建设能力不断提升,但首都人口密度过大,基础设施承载压力大,地铁覆盖面不够,污水处理缺口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需要系统性治理。加强北京超大城市病的治理,需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指导,加强首都城市圈基础设施均衡化、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加大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密度和覆盖面,构建首都水生态圈,开发低碳新能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周边区域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为疏解非核心功能和产业转移、人口外迁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张壮云 《城市》2007,(11):42-45
日本首都东京是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日本最大的交通枢纽,全国高速铁路干线的汇合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由东京首都圈、东京交通圈、东京都、东京区部四部分组成的东京大都市.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气候暖化,节能减碳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议题.交通领域占总体碳排放中的比例显著,在我国城市化发展新阶段,大城市如何减少交通碳排放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该文主要从交通规划角度,分析了在气候暖化和双碳约束下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需要做出的策略调整,形成低碳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况、未来8年的发展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姚传德 《城市》2013,(4):17-2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口号。2012年12月1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强调指出:面对世界经济低迷的趋势,中国作为大国要立足内需,城镇化就是最大的内需。要把城镇化最大潜力,与改革开放的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长久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王振坡  崔晴晴 《城市》2013,(2):67-73
一、引言在世界上的许多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进而影响了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前景。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城市政府纷纷采取了形形色色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城市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许多城市治堵绩效并不明显,甚至陷入了越治越堵的怪圈。交通拥堵问题极具复杂性,任何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都具有正、负两面性。通过梳  相似文献   

12.
陆锡明  刘明姝 《城市》2011,(9):20-23
一、引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以及居民出行的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给有限的城市道路交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压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世博会期间的交通达到了集约、可达和有序的目标,出色完成了世博会的交通集散任务。交通的本质特征不是通行而是可达,未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谭志雄 《城市》2011,(1):65-70
一、引言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交通方式,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规划是城市综合规划的核心内容,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社会经济条件与主要规划理念、政策保障之间的匹配度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持续影响.在中国城市面临空间增长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发展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审视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综合规划在不同阶段的范式变化(包括主要背景、发展理念、规划要点、实施效果等),对...  相似文献   

15.
丁健 《城市》2009,(8):8-12
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主题.而大城市发展是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由于受到人口规模、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大城市的发展之路面临复杂的各种矛盾,其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大城市发展道路,即走内涵式、质量型和集约型的新型发展之路。因此我国大城市必须转换原有的发展方式.从战略高度创新发展模式与机制.促使我国的大城市从大变强.成为民富国强的支柱。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明硅地改善周边物业的可达性,减少人们的交通成本;通过改变沿线上地利用性质、提高土地开发强度,从衙改变土地的区位特性,使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升他,进而提高剧边房地产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丁健 《城市》2008,(11):44-50
一、轨道交通建设与新城镇发展互动的两大理论问题 (一)轨道交通建设与新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 轨道交通自诞生以来就表现出对城市空间延伸和对城市体系构建的导向作用.同时在“流量第一”原理的作用下.它又表现出对城市体系中节点城镇的依赖性。这一双重特性为交通区位优势和服务区位优势的结合奠定了基础。只有在交通区位优势与服务区位优势具备了相结合的条件时,以轨道交通建设来引导新城镇发展才会成为可能。轨道交通建设与新城镇枯犀的相百关系体现存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