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启超之所以能在中国近代政坛、学苑和文界发生巨大的作用,主要是利用了那彪炳显赫的新文体。而新文体的产生发展,又导源于他的学术思想和文学理论。我们先来看看梁启超的学术思想。梁启超是康有为的高足,其学术思想可以推源于陆(九渊)、王(阳明)心学、常州派的公羊学和西方自然科学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而后者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和支柱。陆王心学上承孔孟,又将孟子的主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创立的新文体(又名“新民体”、“报章体”)在中国近代散文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可是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对此缺乏研究。本文作者不揣浅陋,试论新文体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以就正于方家。 (一) 新文体不仅是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进行维新变法宣传的利器,面且同新文化运动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守旧派胡思敬也不得不承认:“当《时务报》盛行,启超名重一时,士大夫爱其语言笔札之妙,争礼下之。自通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与上世纪之交,在中学与西学的激烈斗争中衍生出两种文体的撞击,这两种文体就是内容上“载道”、形式上拟古的八股文和西方文化的载体梁启超的新文体。前者随着思想内容的腐朽渐次丧失活力,后者随着资产阶级文化的广泛传播日益呈现出勃勃的生机。目前,全国流行的“文化热”已化作研究中西文化的动力,晚清中西文化的大撞中资产阶级文化产生过怎样的影响,曾给中国的古老文化以怎样的冲击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力,然而却意外地冷遇了资产阶级文化在晚清中国的载体之一“新文体”,笔者认为这是不应该的。因此,选取“论梁启超新文体的外来影响”这一题目,在横的比较中去接近新文体的研究客体,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关于梁启超的“新文体”,我们一般较多关注到其中的一种而多少有些忽略了另一种。事实上,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提到了两种新文体:前一种是他“以宣传为业”时期“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柬”的新文体;后一种是作家“向文艺方面讨生活”的“‘纯文艺’之文”的新文体。前一种侧重引入东瀛文体之“新名词”,后一种在主张“代译西籍”的语文翻译之外。也重视从文体古今流变的延续发展中锻造“国语新文学”。摸索二者的变化脉络,可知梁启超对作为启蒙工具的文学和“为文学而文学”的文学的不同态度。因此前后提出的两种新文体,既是梁启超为寻找理想的文学形式而进行不断探索的执著表现,也显示其在文学“革命”和文学“改良”之间的摇摆择抉。《清代学术概论》作于1920年,梁启超对两种新文体的论述,既是他对清末趋新文学的回顾总结,也是与五四新文学的对话商榷。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创作和观念在近代散文的发展转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其转型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设定了与古代散文截然不同的读者群体,从而改变了在古代散文创作中具有强烈参照作用的读者期待视野,由此触发了散文文学活动的整体变革;第二,创作主体的自主性和独立品格的确立;第三,清晰地体现出了从各体文章的写作向现代文学散文创作的渐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3,(9):81-85
20世纪初,梁启超式的新文体充当了播文明思想于国民的文艺轻骑兵,影响乃至左右了晚清与五四时期散文变革的历史走向。师法欧西,维新吾民,撞响自由之钟,铸造民族之魂,激发民气,新民救国,梁启超们用饱蘸情感的新文体创造了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的神话。20世纪初维新派和革命派作家的报章之文,大多笔锋常带感情,充溢着忧患意识、尚武精神、破坏观念、种族之思、家国之感、启蒙精神与救亡情怀。引欧西文思入中国文,打倒了桐城古文在文坛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散文文体,开五四文学革命先声,正是梁启超发起文界革命及其新文体创作的文学史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评政论家梁启超的文体与文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代文豪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位政论家。其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公论,另当别议。但是,梁氏文章曾经海内外传诵,风靡一时;其所开创的文体与文风,对我国近代文学与报业的发展,影响至巨。本文拟就其文体与文风作粗浅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新文体”,为了能够达到“晰于事理”的文学效果,常常将若干个比喻并列起来或连串起来,构成引人注目的复式比喻,包括博喻和连喻,与传统的复式比喻相比,体现出高度自由的叙述空间,并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更重要的是,“新文体”常以多层次多向度的连喻构成一种特别的章法,甚至通篇文章就由这种一气呵成的复式比喻和层递式的连喻组构而成,这种超复式的比喻修辞法可以被拟称为“专喻”。专喻的运用在“新文体”中还呈现出多种样态,有的是层层解喻,有的是两两相对,更多的是引入新鲜别致的喻体,启人心智,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10.
李杰 《理论界》2010,(9):90-92
面对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境况,梁启超试图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提出"新民说"的救国之道,认为"新民为急务"。其新民方案是从新民德、新民智、新民力三个维度出发,新民德包括公德论,私德论,新品性即自由、进取冒险、自尊、合群、毅力;新民智,属于价值观层面。这三者又彼此相联系,共同为了新民气,改造中国国民性,铸造民族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梁启超新民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其思想的深度及其力度,也不愧为思想之先觉者,从而进一步影响后世者进一步探索中国国民性改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朝拜语言的圣地——读童庆炳的《文体与文体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向来相信,语言是一个颇为神秘的领域,而文学之中的语言恐怕更其如此.或许覃研文学是不应该回避这样的问题的,譬如为什么那些犹太血统的作家身居异国他乡还要无比执着地在写作第一稿时使用古老的意绪语?这种语言的“情结”或者这种语言所伴随的心理过程想必是极其独特、微妙和深刻的.因而,语言绝非只关形式的蕞蕞小节,更可能是揭示文学堂奥的重大契机.童庆炳先生的新著《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使我读毕大有豁然开朗的感受,也加深了心中原本就有的对语言的那份敬畏感.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诗文的核心思想及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诗文的核心思想及艺术特色曾宪就梁启超的一生,是爱国革新的一生。他生活在晚清,那个年代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加紧进行侵略和掠夺,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年代。在广大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影响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梁启...  相似文献   

13.
论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新时期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 ,其作品吸引读者之处乃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 ,分别探讨了汪曾祺小说在语言运用(即文体 )上的四个独特之处 :“小说是回忆”、“小说是随笔”、“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以及“气氛即人物”。文章力图从这些方面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创新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与阐发。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实际上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语言风格形成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别林斯基认为.“可以算作语言优点的.只是正确.简练.流畅,这是纵然一个最庸碌的庸才,也可以从按部就班的艰苦锤练中取i?的”.可是,“文体和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一切真正有作为的作家无不以建构与自己的个性和生命体验相契合的言语方式为己任。沈从文是个有着自觉文体意识的作家,早在三十年代即…  相似文献   

15.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但情感并不独立出现,它必须借助于特殊的物质手段(光线,色彩,形体,声音等)具体化为一定的形式.才可能被我们直接感觉和接受。正如卡西尔在《人论》中所说:“在艺术中我们是生活在纯粹的形式王国,而不是生活在对感性对象的分析解剖或对它们的效果进行研究的王国中。”①对艺术而言,内容是溶化在形式中的,如果离开了表现这种内容的有意味的感性形式,它也就无法被我们掌握。因此.在艺术情感与文字之间,还存在一个中介结构,即艺术情感的形式化。它通过发挥文字的直觉情感和想象功能建…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的新闻文创作为他赢得了舆论界之骄子的称誉,同时也是他文界革命的主要成果,而他新闻文的主要成就又是他的新文体.淬砺其所本有而新之,从狭义文章学的独特视角对梁启超的新闻文进行全新解读,可以从语体、结构、情感等方面看出梁启超的新闻文创作及其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年梁启超与现代新儒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年梁启超与现代新儒家董德福一关于现代新儒家,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现代新儒家是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以服膺宋明理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为主要特征.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为本位,来吸纳、融...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最早致力于探索"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理想的世界秩序原理的思想先知。他以世界历史进化的宏阔视界,将中国史概括为三个时代:上世史为"中国之中国",中世史为"亚洲之中国",近世史为"世界之中国"。而其将来史,则将由中西文明融合而成新的普世文明。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揭示了中华帝国由"天下"而"国家"的政治转型趋势。在他的国家进化论中,国家的进化趋势是由古代的帝国主义转变为现代的民族主义,进而发展为民族帝国主义,最终走向未来的大同主义。民族主义时代和民族帝国主义时代虽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未来世界将是万国大同主义时代。梁启超的民族主义仍保留了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欧战以后,晚年梁启超对国家主义的反思和对中国天下主义传统的阐扬,以及他寄予中华"世界国家"之普世文明理想的新天下主义,正是我们今日建构新世界秩序原理之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9.
踩着二十世纪的脚步,载着新世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和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报告文学走进了读者的视野,冲入了艺术的界地。但只要稍加留意,便发现思想内容的惊天动地,并没有随之而来的形式光彩,灰色的理论始终没有能将这横空出世的“轻骑兵”定性、定型和定论。本文的思考便由此开始。文本特质说报告文学“三性”:在报告文学的定性上,教科书认为,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段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意义重大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文学样式,兼有新闻性内容因素和文  相似文献   

20.
卢云峰 《理论界》2005,(12):183-184
张爱玲的散文以一种执着的现世精神肯定人生,她那独语式的个体语境、深深的市民情结与孤独感和苍凉美的浓郁渗透,观照了芸芸众生的寻常人生。张爱玲散文苍凉与凡俗的底色提升了她散文的艺术品味,奏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一首华美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