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在其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足以保证他们生存的、纯属苗族所固有的社会结构和组织,这就是鼓社、议榔、理老三位一体制。有的学者称其为苗族古代社会的“三根支柱”。一、鼓社组织鼓社,苗语称为“江略”。“江”是一片地方的意思,“略”是鼓,汉译全称为“鼓社”。苗族“鼓社”是其同源于一个男性祖先而结合起来的人们的集团,是一个祭祀、亲属、政治、经济与教育的氏族外婚制团体。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指出:“氏族是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具  相似文献   

2.
立社与分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立社是同分封制并存的社会现象,反映着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心理。什么是“社”?《说文》云:“社,地主也。”《周礼·大司乐》:“土示,五土之总神也,即谓社。”社又称“后土”,与主宰上天的“皇天”相对应。《尚书·武成》:“告子皇天后土。”什么是“立社”?为什么立社?《白虎通·社稷》云:“封土立社,示有土尊。”该书《祀典》篇又说:“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极功也。”《礼  相似文献   

3.
摆手歌的原型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摆手歌的源流摆手歌是土家族摆手(社巴)时所唱歌词,土家语叫“社巴歌”。摆手歌“民族迁徙歌”中云:“竹卦要带来,路上还要问神灵,王龙尺(神具)要带上,路上还要玩社巴(摆手)。”这是有关摆手最早的“口碑”资料,  相似文献   

4.
姜的保健作用,在我国有口皆碑。民间有很多赞姜谚语,如“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十月生姜小人参”;著名产姜区浙江流传着:“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湖南宁乡盛产“冰姜”在海内外颇有  相似文献   

5.
黄小平 《今日南国》2014,(11):41-41
秋天,一片黄叶从树梢落下。被风吹着,在空中悠悠地飘。“妈妈,它要飘向哪里?”小女孩问。“春天。”妈妈答。“春天?”春天到了,小女孩指着一片绽开的新叶问:“妈妈,它从哪里来?”“秋天。”“秋天?”“对。还记得那片飘落的黄叶吗?”“记得。”小女孩说完,又指着一朵开放的鲜花问:“妈妈,如果花一直这样开下去,它最终要开成什么样子呢?”“果实。”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存在着一些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和影响,其中凡事都问姓“社”姓“资”的思维方式就是一例。本文就其唯心主义性质及其根源问题作些探讨。 一、姓“社”姓“资”思维方式的唯心主义性质 凡事都问姓“社”姓“资”的思维方式,貌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实际上,其唯心主义性质是十分明显的。其表现是: (一)从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7.
“三个是否有利于”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确立后,“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是否仍然有必要提出或讨论,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了淡化“姓社姓资”问题的主张.是否有必要淡化“姓社姓资”问题呢?笔者认为,所谓“姓社姓资”问题本身包含着两层含义.只有弄清了这两层含义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进而充分认识到在这一问题上各种错误思维方式或主张的实质及其危害性,才能对是否有必要淡化“姓社姓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朱明王朝自神宗万历中叶起,皇帝昏聩,朝臣结党,政治腐败,财政拮据,军备废弛,边疆危机,进入了封建王朝的败亡阶段。这时,一批很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在复社的旗帜下集合起来,以自己的言行实践着复社社盟“致君”“泽民”的宗旨。本文仅就复社宗旨问题作以初步探讨,并就教于史学界各位同志。  相似文献   

9.
曾有文献论及1906年成立的台湾南社是近代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的一个支社。本文提出了“南社”支社必须具备的条件,认为台湾南社与“南社”不存在着隶属关系,仅仅是同一时代两个同名的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10.
众所共知,邓小平同志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凡事问姓“资”还是姓“社”的错误倾向提出来的。它标志着我国思想解放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指导各方面工作的一个根本性依据和方针。可以说,目前关于“资”“社”问题的争论已没有多少市场了。但在我们教育界,这确是一个很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方面,“资”“社”之争还甚为严重。这不能不说是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滞后于现实,偏离思想解放轨道,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一种错误倾向,对此很有必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1934年8月,《时事新报》因不服新闻检查、刊发失实报道,被蒋介石下令禁止邮寄。《大陆报》随后也因夹带《时事新报》发行被一并停寄。两报长期禁邮,导致“四社”亏损甚巨,负债累累。国民党当局还策动两报总编辑辞职,向张竹平施加更大压力。在官方一再打压下,张竹平被迫辞去“四社”总经理职务,将其股权全部让渡给孔祥熙,与“四社”脱离关系。蒋介石之所以严厉制裁张竹平,一是要惩一儆百,遏抑报界屡禁不止的违检现象;二是借机攘夺“四社”,使之成为国民党掌控的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2.
姓“资”姓“社”问题,多年来一直左右我们的经济活动。一种改革方案措施的出台,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国情,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是以姓“资”姓“社”作为取舍标准,导致改革开放几乎每迈进一步,都带来种种疑虑和责难。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这个长期束缚思想和手脚的桎梏正在被打破,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正发生着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然而,在姓“资”姓“社”问题上,“左”的积习仍在起作用。当前,必须接触思想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一些根本性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姓社姓资”问题曾经困扰中国大陆许多年,它像一块巨石挡住许多人的改革步子。邓公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伟力推开了这块巨石。但是,当前另一个由它派生的问题,即“公有私有”或“姓公姓私”的问题,却像一片驱不散的阴影,老是占据着一些人的头脑,使他们在改革中缩手缩脚。在他们看来,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如冰碳不能同炉,总怕私的成份多了,挤掉了公有制的主体、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 ,但是“姓社姓资”仍然余音未了 ,时不时还在干扰着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认真学习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述 ,有利于廓清上述错误倾向 ,树立求真务实的发展观 ,把“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推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金陵瞭望》2011,(22):92-92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人社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狠抓效能建设,创新服务理念,尝试将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与企业鉴定服务无缝对接.努力向“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目标迈进。如南京东爵有机硅有限公司农村劳动者在岗技能培训班.  相似文献   

16.
释“社”     
“社”乃古代中国之重要礼俗,源于原始“地母崇拜”。古文字“土”“社”一字,其造字意象原型众说纷纭,有“土块说”、“男根说”、“女阴说”、“神主说”、“祭坛说”、“地母肚说”等。笔者认同“女阴说”,从文献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维视野,对社祭之源、社主原型等进行了论证。“社心.”之点乃经血、产血之象,“血祭”、“衅礼”、“血盟”等古代礼仪皆源于“生殖崇拜”。  相似文献   

17.
国外的农民合作运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合作公社”,但与一般意义上的合作经济有本质区别。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出现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很好的增进了社员的福利。但是“罗虚代尔原则”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在后来成立的国际合作社联盟中,这一原则得到了改进了发展。而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合作社实践的进行,美国出现了新一代合作社,出现了很多创新,但也对合作制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介绍国外合作社产权安排的经典原则和成功经验,为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借鉴。一、“罗虚代尔原则”的产权安排1844年10月世界上第一个比较规范的消费合作社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在英国诞生,该社制定的办社原则后来被称为“罗虚代尔原则”,成为国际合作制度的经典。这些原则包括:自愿入社,允许退社;社内一切重大事务必须由社员大会决定,合作社管理人员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社员不论股份多少,每人仅有一票投票权;以社员集股的办法筹集资金,股金可以不得超过市面通行的利率利息,但参与不分红;营业盈余按照社员每年与社的交易额来分配;货物按照市价销售,保持现金交易,货真价实。还附加了只对社员交易,创立时不可分割的社有财产等规定...  相似文献   

18.
也考冯梦龙的“社”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冯梦龙的“社”籍,学术界历来育所争议。有人认为他参加过“复社”,也有人认为他只参加过一种“韵社”。由于有关冯梦龙生平的材料太少,要作出最后的确切判断是困难的。但现有的确凿资料已证明,冯梦龙一生至少参加过两种“社”(请注意,是两种“社”,而不是两个“社”),而结社的时间,性质及参加者均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稿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首届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山东省优秀期刊”和“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会科学学报”。本刊为突出石油和能源特色,开辟了“石油与能源”特色栏目;还开辟了“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社”与“祖”意指土地、祖先,涉及相关文化伦理、世界观、信仰、礼制、仪式、社会维度。“社”与“祖”的认知逻辑为“天人合一”,促成的是宇宙、社会与个人的相互混融,承载着“亲”、“和”、“孝”、“序”等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并调适着人地关系、人神关系、人际关系,塑造了社会的基本架构模式。“社”和“祖”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肇始和根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体系中的核心与载体,其所秉持的伦理价值、文化价值、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尊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