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理的高度     
1997年9月,一个关键性的词汇"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首次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由此拉开了改革中国国家治理、国家与社会、国家与民众关系的宏大序幕。实现这个跨越,我们用了10年时间。10年后,在中央党校的大礼堂,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这10年划上了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勇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使命,需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点,明确定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入口。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围绕着新型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的新一轮深化改革全方位展开.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成为这次改革的重大内容和显著主题.近期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详细阐述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由此可见,国家治理体系及其运行的法治化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最核心内容和最明显标志.  相似文献   

4.
"四个全面"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是对现实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概括。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四个全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其中,全面建成小康是现实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方法;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因此,从四个全面视角重新考察国家治理全过程,对于推进现实治理、全面建成小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制"的解体为城市社区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过程中,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社区治理,"多中心"治理都将是最终的理想状态。为此,在多中心治理视角下探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做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战略部署,指出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从如此高度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任务,不但是中央重新审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管理领域的理念、成绩和问题的结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自觉追求。它将打造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基础,激发社会活力,支撑社会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治理道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经历了全能国家治理、发展型国家治理,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治理又迈进新时代。目前中国国家治理尚有许多问题与难题,但其治理模式仍然能够为当下以及未来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国家治理范式。本文试图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对国家治理理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彦平 《城市》2015,(2):45-48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讲话.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并正式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郭玲池 《现代妇女》2014,(12):I0119-I01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八大报告鲜明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中国发展谋篇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此进行了深化,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法治层面为保障各项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文章择选政府视角,探析党的领导下法治政府应该是一个小康社会、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国家一体化建设的过程,法治政府建设求职权法定、培育法治思维和不断适应开放改革需。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社会建设中负有重要责任,并会对依法治国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面和正确地对"法治思维"概念及应用进行识读,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直接现实意义。本文浅谈了法治思维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而社区的治理,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等改革任务,以形成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到社区治理一体贯通、一脉相承的治理体系。因此,创新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刘华 《现代交际》2014,(10):90-9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用"社会治理"替代以往的"社会管理",反映出新时期党和国家在治国方略理念和思维上的重大转变。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它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梳理了我国的社会治理具有的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基础上,讨论了社会治理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并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法治和制度保障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大力培育社会力量四个方面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中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势必涉及民族地区治理法治化的问题。首先对民族地区治理法治化的研究背景做了简单介绍,了解到法治化须是"良法善治"。通过分析现阶段推进民族地区治理法治化面临的困境,提出完善民族地区法制体系、对民间法和国家法进行有效整合、严格执法和强化民族地区法治监督体系等一系列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代老年》2014,(12):12-1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2014年10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通过。《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外籍劳工尤其是女性劳工、无国籍者等边缘群体问题,是在海合会国家独特的历史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经济待遇差异化、社会阶层固化和主流文化语境的排斥,构成了边缘人问题产生的社会情境.边缘人问题导致海合会国家社会出现身份认同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就业竞争以及经济"失血"等问题,甚至可能引起外交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及扩散再次将边缘人群体置于险境,给海湾地区社会埋下了诸多隐患.为此,海合会国家已通过控制边缘人数量、推行劳动力本土化政策以及改善边缘人工作环境等举措,对相关问题进行治理.边缘人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及民众的多重参与,只有将边缘人问题的治理纳入科学、人性的双重轨道,才能实现海湾多元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是司法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它面临着来自司法体系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双重困境。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为其纾困和发展提供了更高站位的思路引领。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通过理念的深度契合及价值的充分彰显,呈现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面向,也因而夯实了正当性基础、坚定了价值自信。未来发展中,应当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在宏观立场上,调适好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的关系、司法机关与社会力量的关系、顶层规范设计与基层实践创新的关系;在微观路径上,多措并举增强社会服务的实效性、保障社会支持体系的高效率运行和可持续性发展,渐进性推进近景、中景、远景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密不可分、互为促进,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在本质属性上都强调国家治理和公共管理的理性化。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夯实法治基础,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体系的生成中,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切实际行动的基础.从马克思哲学角度来看,"社会有机体"理论则是从唯物主义角度对社区内部组织权力重新调整和分配的探究,有助于厘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源.在中国化社会治理思想的演变过程中,从早期高度集中的"单位制"到实现自治功能和多元参与治理的"社区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发展方向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此外,对国外治理的研究方法的借鉴也有利于新时代下我国社区治理中党组织与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对我国的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意义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始终致力于寻求治理理念及治理方式的转型;而"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与发展也对地方政府治理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为了实现"善治"与"精细化管理"等地方治理目标,地方政府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显示了新的治理特征。应从"变革政府治理理念,创新政府服务模式,营造安全网络环境,创新信息共享方式"等方面入手,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的良好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