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领导干部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应从基层党建引领、公共服务供给、信息技术应用、社会风险防控四个维度,着力加强领导干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5G通信技术的特性对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其超高速率特性实现了治理工具智慧理性,超广连接特性促进了治理主体多元性,超低时延特性增强了治理机制契约性。5G时代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活力创新体系和效率创新体系,其中,活力创新主要指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工具的创新,效率创新主要指治理职能和治理监管的创新。5G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数据治理意识薄弱、多元主体治理协同不够、信息泄露风险较大等挑战,亟须从抢抓5G发展机遇、加强基层党建引领、提升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及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脉络下,如何进一步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整合,成为当前基层建设进程中的根本性议题。深圳市南山区Z街道将基层党建整合到整体性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形成以社区党建为核心,推进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社区管理"一核多元"的治理机制创新,探索出一种适合特大城市基层党建的社会化逻辑和模式。"让社区回归社会"这一基层党建的社会化逻辑,成为实现基层治理社会化目标的根本之道,可以为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尤其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省江油市做了有益的体制机制探索,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本文通过观察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思考实践价值,进一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单位制和公社制解体,乡镇政府常因对基层社会的脱嵌而陷入弱治理境地。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乡镇政府在治理资源匮乏情境下实现有效治理的一种治理机制:乡镇政府通过参与基层党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完成向基层党组织、社群组织借力;通过党的政治性和组织有效性确保上级政策的贯彻;通过区域化、网格化、枢纽型基层党建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有效嵌入;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制度化,各个治理主体各归其位并有效配合,以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保障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协商治理的领导核心,是基层协商治理的推动引导者、赋能保障者。但在一些基层治理实践中,还存在着党建有机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的密度不够饱和、村级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有待增强、村民自治力量有待提升等困境。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英林实践"具体表现为: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搭台,构建"3+X"共治生态圈;吸纳社会力量,促进多元共治谋发展;协调各方参与,提升共建共治社区治理水平。"英林实践"启示基层党组织:要突出核心引领,把准基层协商治理发展总方向;要整合多元力量,使基层协商治理助塑乡村振兴共同体;要全程融入协商民主,使基层协商治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实现势能转化,使基层协商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环节,既是城乡居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微细胞”,也是城乡社会网络的“微细胞”。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党建工作发挥引领作用。当前,基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意识不到位,缺少人力和资金支持,导致基层治理难度较大。基于此,文章指出,通过党建凝聚基层治理新观念,能有效加强基层治理升级的多方保障,助推基层治理精准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也是统筹提升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是国家、地方、基层间的重要纽带。本文在分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建设背景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1+1+N”体系的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架构,通过联动指挥中心、技术支撑平台和多领域智慧应用体系的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并给今后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作为产城互动的结果,中小微型企业快速发展,市场服务组织逐步培育,非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推动了新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异军突起,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公共治理资源短缺化,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了向公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能很好地得到有效供给,存在社会治理公共资源不能下沉,公共政策落地效果不佳,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城市社区的高效治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推进等重点任务难以深深地植于社区治理工作中,靠行政命令计划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于社区组织中。这些表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需要探索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是从制度层面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使得加快向现代社会治理的转变备受关注。社会体制改革理应成为提高社会治理效果的关键之举。本文从制度层面入手,着重论述基层社会治理、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在改善社会治理效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单元,社区治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着政权建设以及社会治理的正常运行,所以在新形势下应该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社区治理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就基层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的创新措施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和支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显著成效凸显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本文将从基层社会治理的治理载体、行动体系和组织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如何发挥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4月15日,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在加强群众工作创新社会治理大会上强调,必须围绕打造贵阳社会建设工作升级版这个目标,做到紧扣一个核心,把握三个关系,健全五大体系。紧扣一个核心,即把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打造社会建设工作升级版的核心;健全五大体系,即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基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新时代下,基层社会面临的矛盾、风险和隐患越来越复杂。本文通过全面剖析矛盾纠纷化解、社区网格治理、维稳管控等典型业务场景存在的难题,创新提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并针对矛盾纠纷化解等典型业务场景提出应对策略,助力提升基层治理的速度、精度、温度。  相似文献   

15.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运用网格技术处理基层治理事务的一种新兴模式。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现了网格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应用,但在统一思想认识、理顺网格化工作的领导关系、网格员队伍建设、多元主体有效参与、跨部门协同联动、智能化治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宣传教育,改变思想认识;建立上下贯通的网格员管理体系,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坚持多元治理和合作治理,由网格员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各种社会治理力量调动起来;建设更加强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畅通多部门沟通渠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高智能化数字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是新时代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管理服务机制的关键路径,是加快推动精准社会治理、高效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是全面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要树立数字意识和思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多业务协同综合应用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软件基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体化数据平台,构筑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硬件保障;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和机制,推进数据共享赋能行动,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树立数据安全底线思维,完善多元协商机制和治理路径,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形成一个政府、企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治理的格局。因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城市基层治理推进缓慢且困难重重,主要表现为主体角色定位清晰但功能作用发挥不足、多元主体关系明晰但矛盾重重、各类问题明确但解决方案总是治标不治本等。为此,以国家政策法规为依据,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可将其划分为领导型、负责型、自治型、参与型、合作型五个类别;以相应的治理理论为基础,可构建城市基层治理多元关系网络理想模型,即党建引领的党—政关系、协调指导的街—居关系、执政为民的街—民关系、协同合作的街—社关系、自治为民的居—民关系、互助互惠的社—民关系。同时,对照此理想模型,运用现状树界定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并探究其产生的根原因,可得出结论: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关键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消极增强循环圈使得部分关键问题不断强化,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暂时加剧了基层治理问题。为此,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应建立社会治理重心有序下移的协商机制,既保证下移的管理服务事项与资源一起下放到基层,又避免下移工作简单化和行政命令化;同时,要围绕调整街道—社区关系、打破两个消极增强循环圈以及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统筹引领能力、街道社区为民服务能力及城市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开展城市基层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正逐渐成为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促进数据整合和智能分析,并加强公众参与,从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效能和响应能力。因此,文章旨在探讨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目标导向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管理工作、提高基层社会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治理经历了3次理论与实践的跃迁,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在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制度优势。通过历史文献分析与政策体系研究,本文总结了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发展进程和阶段特征,探讨了我国社会治理的思想内涵、理论演进和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在党的政治领导和政府职能优化过程中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核心机制。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主协商共治、坚持法治德治结合、坚持治理重心下移,坚持科技赋能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思想与实践的主要特征与基本经验。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将在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数字化变革上持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