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在历代治诗、论诗者当中,有不少人对<君子偕老>、<鹑之奔奔>、<墙有茨>、<南山>、<敝笱>、<载驱>六诗的诗义执直接或间接刺宣姜或文姜"淫乱"之说.其实,宣姜、文姜的所谓"淫乱"是事出有因,如果我们从春秋齐国的特殊文化背景去考察,最后得知,宣姜、文姜的行为不属个人淫乱,而是一种大众化的社会行为.之所以<诗经>六诗的诗义探究者们冠以"宣姜文姜淫乱"的恶名,是历代治诗方法的错位和儒家伦理思想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
唐孔颖达所撰<周易义赞>始以<周易正义>刊行.从宋至清,<周易正义>又题作<周易兼义>.后人对其间缘由多所探究.清代学者阮元认为<周易正义>之所又题作<周易兼义>,是因为宋人将单行之义疏与经注合刻题称"兼义".其说源流清晰,与诸家著录相合,最为可信.  相似文献   

3.
痄腮病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痄腮病名最早出现于宋代,<幼幼新书>作"诈顋"、"胙顋",<证类本草>作"吒腮".其后在中医文献中又出现了多种写法及异名.参考<玉篇>、<广韵>、<集韵>等训诂专著,以训诂学中因声求义、以形说义的原则为指导,并结合疾病特征,试图深入剖析"痄腮"一名的源与流,以揭示其真正的内涵.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有关认识,对本病的西医病名起源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经义述闻>因其恢宏博大,不仅完全涵容<经传释词>所表现出的语言学思想--诸如"声近义通"的原则、"因声求义"的方法、"依文作解"的语境观点,而且几乎随处可见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语言观.王引之天才的语言审析能力和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贯穿整部<经义述闻>,从而形成王引之的语言学思想.而王引之的语法观,既反映在<经传释词>对虚词的考释上,又反映在<经义述闻>对句法的推敲上,而通过对<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的比较研究,更便于深入理解王引之语法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有人根据<马氏文通>中"读可作表词"的说法,认为"主谓谓语"是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首先提出来的.其实,<马氏文通>的"读"并非都是主谓词组,"读作表词"的句子一般只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名词谓语句"和"判断句",而不是"主谓谓语句".对于今天公认的"主谓谓语句"句式,<马氏文通>则做了另外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关雎》诗解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礼乐制度及相关文献材料,<关雎>当作于周召分陕而治时期.<关雎>本义应从主题义与主旨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关雎>蕴涵着对殷周交替时期的淫乱风气与抢婚习俗的批判并确立了妇德观.<关雎>诗用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毛诗大序>释义准确而后来诸说多有误解.  相似文献   

7.
"六义"是汉代经学家的说法,它是经过一系列改头换面的处理"层累地造成的".赋比兴根本不是<诗经>特有的艺术手法,更不是<诗经>艺术价值所在.从"六诗"到"六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重寻阐释平台,予以摧陷廓清.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原道>等五篇为"文之枢纽",提出了"六义"与"六观"之说,以"六义"为准的,以"六观"为门径,指导文学创作,开展文学批评,阐述了"衔华佩实"、"文质相胜"的美学标准,建构了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体现出人文的创造之美.  相似文献   

9.
《史记》"十表"是司马迁欲创《春秋》第二的直接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欲创<春秋>第二,他以"十表"为"微言大义"的直接表征,再通过<史记>的其他形式择其重点对"微言"进行注释,达到深化"大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朱子语类>作为考查的对象,描述了副词"逐旋"的语义与用法,认为"逐旋"可以表示逐渐义、临时义、随时义,并将<朱子语类>中的"逐旋,,与"逐渐、逐步、旋旋"进行了比较分析.另外,在汉语史的背景下探讨了"逐旋"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认为"逐旋,,产生于唐代,繁荣于宋代,规范于元代,转化于明清,消失于现代.同时,还从词汇的系统性与汉语语史的发展两个方面对唐宋时期"逐旋"的产生与繁荣进行了分析,指出"逐旋"的使用是近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古代的《论语》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诗经>中,"薄"字句多次出现,但向来注释各异,不曾有过的诂.我们通过对<诗经>的"薄"字句式的全面考察,并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闻一多、高亨注释较为精确薄与"迫"通,可训为"赶快,立即,马上"之义.而<方言>由于其为训诂专著,释义概括精炼,其所释"薄,勉也"正是闻一多先生以及高亨先生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3.
从<共产党宣言>到中共十六大的新世纪宣言,是一个无产阶级运用科学的理论改造社会,逐渐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的历程.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宣言>的实践结晶,中共代表大会制定的纲领和路线,是以<宣言>为重要依据.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宣言>理论深化.  相似文献   

14.
要做好像<红楼梦>这样文学巨著的英译文工作,必须注意区分文学语言的表与里,进行字面义分析和隐含义分析,正确运用字面义的翻译方法和隐含义的翻译方法.译者对翻译的介入应该以达以恰到好处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就<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将"喔"统读为wo,从而涉及<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o的注音字是否需要改动等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喔"仍作为多音多义字读o和wo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明义生于乾隆十年.明义<题红楼梦>七绝20首的写作时间,在乾隆二十五年.袁枚误解了明义<题红楼梦>序中"先人"之义,误以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明义誊抄<题红楼梦>寄给袁枚的时间,在乾隆三十一年."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是明义与尹似村讨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是南宋时期重要的思想学术史著作.其中,叶适对<周易>、<礼记*大学>、<礼记*中庸>及先秦诸子、历代史籍等都加以评论,并对理学"道统"说进行了批评.这种学术史的考察、评论,与当时逐渐流行的程朱一派理学有较大歧异,显示出当时儒学发展的不同路向.  相似文献   

18.
从宗传到宗经--王闿运春秋学的解经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闿运的经学具有"突破传注,返回经文"的特色,但他有一个从宗传到宗经的过程,早年时期的王闿运是笃信传文的,到了他作<春秋公羊传笺>和<春秋例表>的时候,开始返回经文.<春秋公羊传笺>中的返传与返经情形,一是对何休<解诂>思想的舍离,这表现最明显的,是他的灾异观,二是对传文的质疑与超越.<春秋例表>的著作动机是出于宗经,而由前后两个版本的不同点,更可以看出他的返经精神.  相似文献   

19.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择取<敦煌变文>中表"举擎"义的五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20.
"骚雅"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张炎的<词源>中,"骚雅"之义在于作品立意不忘天下之事,但在艺术上要出以比兴寄托,继承<离骚>"芳草美人"的传统,取曲而不取直,取温柔敦厚而不取强烈激切.<词源>中之"骚雅"共出现三次,可视为一种论词标准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