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妇女的贫困与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福建省九个地市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在对农村贫困妇女的基本生活状况作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力求用性别视角,深入分析农村妇女生存状态的贫困和网络资本贫困的现状与成因;提出建构融入性别视角的反贫困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城市贫困程度和特点,阐述了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并对城市贫困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剖析,从而提出了一系列反贫困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参与性贫困评估和扶贫战略的调整:来自贫困者的声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广西、云南、贵州、青海和宁夏五省区50多个村进行参与性贫困评估,从贫困者自身的角度,对什么是贫困、谁是贫困者、什么时候最贫困、导致贫困的原因以及如何使其尽快摆脱贫困等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的扶贫政策和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战略对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反贫困的深入 ,我国的贫困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表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全面审视了中国政府的反贫困战略及遇到的问题 ,提出了反贫困战略的对策调整。  相似文献   

5.
贫困和反贫困——对中国贫困类型变迁及反贫困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考察了中国贫困类型的变迁过程,分析了贫困群体的特征和国家反贫困战略的变化。它以历史分析和制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中国反贫困政策演变的过程,阐释了导致这一进程的制度因素,从而为读者展示中国贫困及反贫困变迁的一般途径。本文也对中国反贫困经验作了评估和总结,从而把贫困问题的研究从经验描述和政策分析层面推进到理论分析的高度。本研究将对理解政策变迁的逻辑,深化对国家反贫困战略制度背景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国城市贫困治理取得了较大进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求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参与式规划逐步得到重视。未来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将更加复杂,并呈现出长期化趋势。为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贫困状况,应在继续完善现有相关反贫困措施的基础上,认真吸取农村参与式扶贫的经验,重视参与式规划的作用,走参与式反贫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8.
西藏农牧区贫困的特征、成因与反贫困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依据西藏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与数据资料,结合在西藏农牧区实地调研的所见所闻,在描述西藏农牧区贫困特征与成因的基础上,试图归纳出西藏农牧区的贫困类型、贫困标准以及反贫困政策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而对西藏农牧区的反贫困路径与政策提出个人见解。本文会涉及到本地区贫困标准、移民扶贫、工业化、城市化等有歧义的问题。对此,笔者会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相似文献   

9.
在脱贫攻坚战于2020年取得全面胜利之际,我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最大成就。2020后,我国的贫困问题将由绝对贫困转向长期存在的相对贫困,制定2020后的反贫困策略,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关注贫困的动态性,对收入趋近于贫困线的脆弱群体予以更多支持;更好地理解相对贫困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城乡和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的原因和具体呈现方式;核算设定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贫困线,并以此作为消除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团结的政策工具;从贫困群体的视角理解多维贫困,以更趋近贫困本质。  相似文献   

10.
11.
李欣 《河北学刊》2004,24(3):44-47
本体论的原初意义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形而上学的特性,这就意味着它必然是理性的超越用途。在理论理性的任何超越使用中,都会发生辩证法,从而使理性处于辩证困境之中,本体论也不例外。经过一代代学者的彷徨追寻,本体论最终转成了认识论,这成为了拒斥本体论的先声。在康德哲学中,实践理性领域的开辟为本体论的辩证困境提供了转机。  相似文献   

12.
郭军 《云梦学刊》2012,33(2):96-102
当代中国诗歌的拐点正在到来,主要表现为:精英写作与草根写作的结合、新旧诗体篱笆的拆除,从历史深处承接传统,与现实对话书写心灵。但是,诗歌命运没有终结,惟有整合力量,方能重建诗歌与读者间的内在联系,令诗歌在网络全球化时代得以复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刘易斯原意,对其模型中的“二元”、“劳动力”、“无限”和“刘易斯转折点”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从传统部门仍存在剩余劳动力、私营企业利润率没有下降、转移到现代部门中的劳动者真实工资没有明显上升和城乡收入存在较大差距等方面论证了我国目前刘易斯转折点并没有来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综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长征时期是最大的薄弱环节。本文从历史和逻辑两方面说明长征的历史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长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转折点。长征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指导地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于独立自主;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长点。长征主要是从实践上清算了教条主义,为延安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扫清了道路,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6,19(5):5-10
媒介在主体构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介建构了自由交往的主体。数字艺术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其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基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艺术形式迥然不同。但数字艺术审美主体的自由是以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为前提的,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既构成数字艺术审美主体自由的契机也是其陷阱。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评估是检测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实现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评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充分认识管理人员在教学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确立管理人员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科学划界标准的三次历史性转折及其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思想史上,围绕科学划界问题,形成了三次历史性转向:第一次历史性转向,起始于16~18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结束于19世纪中叶的早期实证主义,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从无界到有界;第二次历史性转向,发轫于19世纪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对科学与形而上学何以成为可能的沉思,集中表现于20世纪中叶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对科学知识体系验证方法、科学命题的社会功能及科学命题的可证伪性、可试错性及相对性问题的探讨;第三次历史转向,开始于20世纪中叶,导致了传统科学划界观由绝对到相对,由相对到"消融".科学划界标准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给予我们深刻的方法论启迪:首先,科学划界观的不断发展演化反映了人们对知识领域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其次,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使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主体的认识日益深入;最后,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21-124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理论和政策上指明了延安作家实行文学转折的意义与措施,而作家如何摆脱知识分子的身份特点,完成向革命者即工农兵化的转变是文学转折的逻辑起点,作家的工农兵化过程直接影响到他们创作转变的实际进程。丁玲与艾青是延安文学转折中有代表性的两个作家。  相似文献   

19.
李中 《学术界》2001,(3):144-154
还记得整整五十年以前 ,1950年的元旦 ,苏联《真理报》发表了一篇伊里亚·爱伦堡写的回顾二十世纪开头和瞻望二十世纪末叶的文章。爱伦堡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被认为是最有世界眼光的记者和作家 ,文章也确实写得有魄力 ,有气势 ,不但使我们这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之倾倒 ,也使许多老革命家赞叹不已。现在找不到原文 ,内容已不能尽记 ,但是轮廓仍然十分清晰。他以一种照见一切的视角 ,从世纪初的世界各大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大英帝国的宫廷来看世界 (当然没有中国和美国 ,那是世纪初的欧洲人根本不放在眼里的 )。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及其治理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有多维度特征并由多种原因造成,其服务贫困治理需要不断完善社会政策和更新服务理念。在政策完善和服务理念更新的过程中,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应在与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价值契合性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规和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作为政策推动者、资源链接者、服务提供者和使能者等的功能,找准社会工作介入的内容和层面,运用社会工作的独特方法,对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的过程实施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