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今天云南回族穆斯林使用的语言中,搀杂着为数不少的波斯语词汇,这种含有外来语词汇的语言体现了历史上中国和伊朗的文化交往。本文通过深入到云南回族穆斯林居住的村寨,搜集当地回族穆斯林脱口而出的语言词汇,以此追溯其历史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心理素质、宗教信仰、艺术、语言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众多丰富多彩有别于其它民族的文化习俗。在这些习俗中,回族的养生习俗是丰富而深刻的,研究它,对于完善回族的养生学理论,丰富回族文化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与回族文化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文化观念是指以伊斯兰为核心所形成的反映回民族特征的一种意识形态,是随回族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回民家庭教育通过语言、宗教信仰、民族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对回族文化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回族文化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中,明德学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明德学校在其创办背景、办学宗旨、历史阶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回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在回族教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域性迁徙对新疆回族地域分布及文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至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大量回族迁入新疆,这种地域性迁徙对新疆回族的社区分布、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新疆回族地域社区分布呈现的特点:“大分散、小集中”与“大分散、大集中”;新疆回族社区主要分布于乡村,城镇数量很少;新疆回族社区大都是围寺而居。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融会而成的回族文化是新疆回族文化的核心,但这两种文化背景在新疆回族流散生活中又与各迁徙地地域文化产生了各种形式的交融磨合,因而对这一群体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云南回族源流的变迁及其分布格局的定型是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从文化史的角度考察, 这一艰辛历程体现出回族人民顽强竞争、开拓创业的内聚精神; 作为民族共同体而言, 云南回族同全国回族一样, 它的形成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条件和藉以归附的社会文化结构, 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结合造就了回族文化这一崭新的肌体, 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咸同之际滇、陇回汉民族关系与回民起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各种原因,云南、甘肃回民起义前夕,回汉民族关系已趋紧张。起义发生后,大理政权制订并实施了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使回汉关系基本趋于正常,对大理政权坚持长期斗争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甘肃回族起义中回汉关系紧张状况进一步发展,虽然各回民军领导人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未能扭转局面,从而对起义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同两地起义领导人的思想认识以及两地回族社会具体发展的差异性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随着“以儒诠经”的回族伊斯兰文化传统的形成,大量伊斯兰汉文译著不断涌现,典籍之刊印蔚然成风。金陵肇其端,云南绍其后,而尤以云南回族学者译著最丰,且印工、品类、质量均后来居上,独树一帜,影响至巨。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群体身份的中介,身份是在交际互动过程中通过语言不断地调整构建而成.新疆回族以汉语作为交际语,但在族际交往时,新疆回族人一般借用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并使用一些回族化了的汉语词汇.新疆回族人主要通过这种混合语来完成民族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回族人口共72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陕西、青海等地,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历史上回族进入云南地区,据《元史》的记载,始于13世纪中叶忽必烈从西北地区率军纡回攻取大理。元王朝建立后置云南行省,在元代统治云南的百余年间,进入云南的回回为数不少。明王朝继元王朝统治云南期间,在元王朝屯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云南地区的军民屯田区,江南及陕甘地区的回族纷纷被征调进入云南,不仅大大增加了云南回族的人户,  相似文献   

11.
回族先民自唐代进入中国以来,便面临着如何与儒家文化相互调适的问题。面对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回族毅然选择了经商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点。在历史变迁中,商业活动伴随着他们的生产、生活,并发展成为回族社会的传统和优势,从回族重商传统的形成和原因来看,"重商"促进了回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与云南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云南回族歌谣的数量较少。但从其为数不多的民间歌谣中,可透视出其在伊斯兰教义、教规和汉文化双重影响下所产生的“两世吉庆”生死观,即既奋斗今世,又追求后世的现世观和来世观。  相似文献   

13.
回族宴席曲是西北甘、青、宁回族人结婚喜庆时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仪式歌。文章论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并与西北花儿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代回族文学的创作,虽然处于文学边缘化的位置,但由于其一方面坚守自己民族的精神根脉,另一方面在审美心理、文化结构上进行多元参照,因而使其整体创作不断发展,创作手法日益丰富细腻,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从回族语言看其民族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中,只有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语。但经语言学协会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实回族使用的汉语很有特色,其间夹杂着很多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1]回族语言的这种独特性与回族的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虽然伊斯兰教是回族民族认同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回族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表征民族性的符号,在其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更加广泛。因此,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为特色的回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6.
从回族语言解读其民族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十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语.但经语言学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实回族使用的汉语很有特色,其间夹杂着很多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1].回族语言的这种独特性与回族的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虽然伊斯兰教是回族民族认同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回族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表征民族性的符号,在其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更加广泛.因此,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为特色的回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7.
临夏州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上是多民族交汇的重要地区,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重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回族充分发挥善于经商的优势,民间商贸迅速兴起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使临夏州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深入分析临夏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资源优势,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伊斯兰文明进入中国之时起,就开始了最初的汉-伊斯兰文明对话。蒙元时代入华回回人是回族的主源。在13-14世纪的中国,波斯语是旧大陆的主要国际交际语(lingua fran-ca)之一和元代的主要外交语言,是回回人的共同语和新母语,是元代三种官方语言之一。元代回回人在人种相貌体质上与汉人有较大区别,但后裔逐渐放弃自己的母语,改用汉语汉文。在母语转换的过程中,回回人经历了一个双语时期。当代部分回族与西北的东乡族、保安族与撒拉族人民中还流行着一种用阿拉伯文与波斯文字母为基础拼写的文字,即始创于明代中期以后的“小经”文字。创制“小经”文字的人可能是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回回百姓。  相似文献   

19.
回族话形成的民族语言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族在使用汉语时,总是打上了鲜明的民族语言烙印。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回族内部的口语交际中,所以称之为“回族话”。回族话的形成和民族母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和汉语的区别,有着丰厚的民族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