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究竟什么是真实性?长期以来,众说纷坛。近年来就有人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我要写真实。我的责任是把看到的如实记下来,至于它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那与我无关。”我们可以断言,“看到什么写什么”的所谓创作,其作品,充其量也只能是生活现象大杂烩的展览。文学艺术家追求真实,因为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提法,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真实?我们的文学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真实? 我们认为,所谓真实,有社会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前者是指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人与事物,后者则指文艺通过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艺术的真  相似文献   

2.
现实与真实,生活的现实与生活的真实,人类社会的生活真实与文学作品中艺术真实,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不是搞理论工作的,对理论学习得不好,了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文艺的生命。真实性是文艺的根本属性。真实性又是文艺创作应该奉行的最高原则。任何一篇文艺作品,必须具备真实性这个素质,才能使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才能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广泛的社会作用。一旦失掉了真实性这个素质,那就必然使人感到虚假、不可信,令人厌恶,被人唾弃。对于真实性这个重大问题岂可小看?岂可不进行认真而又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林平 《天府新论》2010,(4):145-147
艺术真实是文学实现审美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学的生命,内蕴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揭示生活的内蕴以体现"历史理性",则是艺术真实创造的核心要求.杨牧是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通过对真相事理、历史文化和哲学意味的揭示和表现,体现了生活内蕴的真实,由此,获得了强大的生命魅力,超越了时代,成为了一座诗的丰碑!  相似文献   

5.
传记文学自《左传》发端,至《史记》大放异彩,而今又呈方兴未艾之势。传记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历史的真实是其灵魂,艺术的魅力是其生命;二者的统一,即艺术真实,是其完美境界。那么,怎样达到这一境界?也就是说,怎样由历史真实而达到艺术真实?一部《史记》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艺术需要与艺术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需要是人类自我实现的情感需要 ,它既关联着生命存在与发展的生理的、社会的欲求 ,也是人类渴望生命自由之精神的必然选择。与人类的艺术需要相联系 ,人类关于艺术价值的确认 ,依其发展水平的先后 ,大致也可概括为实用价值、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等三个方面。但无论以哪个方面为主审视艺术价值 ,都应确信艺术的价值是与人类的生命精神关联在一起的 ,艺术的本体存在也必将是以人类生命精神的永恒需要为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文章不朽说”,是以人生价值为终极指向的文学价值命题。它以探讨文学作品功用和价值的形式,阐发了文章著述事业对于人生的功用和价值,人的肉体生命转瞬即逝,只有文章能使作者扬名于时,流名于世,容载作家生命的内涵超越时空限制而获得永恒。政治生命的不朽和艺术生命的不朽两种人生观念,前者侧重强调文学的政治功利价值,后者则重视文学容载作者个体生命的意义及传播作者艺术声名的价值。两种文学价值观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但是在文学与生命意义这一契点上,两者统一到了“文章不朽说”之中。  相似文献   

8.
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讲究的是“真”、“善”、“美”。我国二千多年的文艺作品的传统价值取向是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即我们说的“善”)为标准尺度衡量的,而要取得真正的艺术价值,文学作品应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人生的本质(即我们说的“真”)为核心,只有曹雪芹原著《红楼梦》的诞生,才打破传统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文学创作是作家从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生命体验出发,调动自己的形象积累、感情积累,在审美理想的烛照下,围绕着某一线索,经过增删、整理、浸润,而予以书面化的十分复杂而独特的过程,文学作品则自然是社会生活通过作家头脑的语言艺术形式,是作家生命体验的符号化。文学评论,或者称之为文学批评,作为对文学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的价值和成就、得失、规律的解读、阐释或评价,当然应当参照社会与人生,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所谓文学评论的社会人生参照,是指将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社会人生图景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与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
谭力新 《天府新论》2015,(3):116-119
由于数字媒材对现今艺术文化的广泛影响,促一种新的美学理解形成。数字艺术的主题和主体,不必指涉审美主体的真实重视;数字艺术研究也不限于生活实际的生产文化价值。如何利用数字艺术的超联结社会网络扮演起个体之间的感情联系网络,进而创造出不断强化的共同体生命意志,不断扩大审美想象领地以及人性关怀共识,才是研究数字艺术创新方法的本体论的核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再认识张立国如果说小说是艺术的真实,那么报告文学则是真实的艺术。优秀的报告文学应该具有尖锐的现实性和严格的真实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灵魂。长期以来对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各有不同看法,可概括如下几种:其一认为必须绝对真实,不允许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12.
文认为曹植的文学价值观是以其人政治理想为价值前提的,他的文学价值取向,取决于他人生坐标核心部位上的政治理想的价值选择.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并非政治方面失意时之作,相反,正是他政治生命最辉煌时期所作。文中将辞赋与功名抑扬对比,意在表明其理想不在于辞赋,写辞赋只不过是他能力中的“小道”,他所追求的乃是从事大业,在政治事业上立功扬名.他的“辞赋小道”一说,道出了他在特定环境下的真实想法,并非“违心之论”.曹植前后期文学价值观发生转变,是他特定身世命运变化的产物,仍取决于他的政治价值选择,并非基于文学的独立价值立论.综合他对不同艺术形式所作的评论,可以总结出他的总体文学观,是以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政治功能为其价值判断.曹植主张文学作品要客载社会政治内容,主张以文学去参与政治大业,这是一种政治功利主义的文学观.曹植对文学地位的轻视,是相对于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而言,并不说明他否定文学本身的价值,仅说明他的选择而已.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文学作品里一种专用手段,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独特的作用。运用文学作品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并根据文学作品反映历史真实程度,适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王正刚 《南方论刊》2012,(12):95-97
中国古代艺术中有一种别于正统"雅正"文学观的以奇为美的艺术价值取向,其本质在于还原生命的真实面目,从人的生存意义维度来探讨艺术价值,其历史演变和理论渊源无不对以"雅正"为主旨,标榜艺术价值在于"载道""言志""缘情"的中国古代正统艺术观以巨大的解构。  相似文献   

15.
1 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它们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一般说来是应该统一的。但是,却又经常处于不稳定的失衡或倾斜状态。事实上,它是在螺旋式的发展中,逐步使作品的含意和意义统一起来,并取得价值的认同。在浩瀚的书的海洋中,就一部文学作品的问世来说,似乎是无序的。每个作家,在哪个社会历程推出自己的作品,并取得应有的社会的审美的效应,很难事先测定;但是作品既经诞生,在文学历史的发展中,却又有序可寻,可以探寻出若干规律。美国康奈尔大学艾布拉姆斯教授在他的《镜与灯》(1953年)中,认为艺术批评有四大要素,即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读者),他称这四个要素是“艺术批评的诸座标"。基于这四大要素的内蕴及相互作用中的关系的种种变异,因而使作品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出多种景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本书的作者雷体沛在他的这本富有激情与探索精神的论著中,力图为哲学美学的研究展开新的视野。作者从探讨艺术与生命的关系入手,将人的存在分为现实生命和艺术生命两个部分。认为现实生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而艺术生命则是完美的、理想的、自由的。这就赋予了艺术以崇高的地位,并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作者总是企图把人们引向自身,让人们在面对自己时来认识自己的真实状况,并告诉人们应如何安置自己的生命。艺术哲学的理论虽然多种多样,但从根本上说,艺术离不开人的生命。没有生命,艺术何以诞生?没有生命,艺术何以…  相似文献   

17.
1 “生命在于运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是在永无止息的流动和发展过程中,由共时性与历时性的交错相织而不断地显示其存在的,文学作品生命力的突出直接表现就是它的审美价值。而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是整个文学活动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它是在创作、作品、接受这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得以生成、凝定和实现的,故,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其实是整个文学活动审美价值链的一环。 这里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往往是在文学作品与读者接受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而作品与读者之间经常出现某种“错位”,即经常出现作品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重估审美游戏论与语言游戏论的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游戏论与语言游戏论,是对艺术的生命表现价值的本真认识,但是,游戏论本身所具有的消解社会功能价值的意图,导致人们对艺术游戏观念持否定态度。其实,艺术的教谕功能与艺术的游戏功能之间,并非截然对立,只要重视艺术的生命表现价值与艺术的创作自由本质,就会对审美游戏论与语言游戏论形成正确理解,因此,重估审美游戏论与语言游戏论的诗学意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王连英 《南方论刊》2011,(5):98-99,90
许地山关于国民命运的思考,更多的集中在人生方面。作家民间立场的秉持与"草根精神"的碰撞,塑造出一位不俗的女性"春桃",这是一个理想的女性符号。立场的采用决定了人物形象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为一身,对于生命人格的建构决定了这部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旷宇长宙,漫无际涯,人生不过一叶小舟,将何处停泊?钱穆先生说得好:“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人生之向往处,即人之生命理想,也就是人生的真实意义与真实价值之所在。安顿人生之生命理想,是古典儒直至当代儒的主要关怀,也是人类恒久关怀的安身立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