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子昂有《感遇》诗38首,这是文学史常识,似毋庸置疑的。近读黄熙年等点校的《古唐诗合解》(岳麓书社1989年版),却有陈子昂《感遇》诗24首之说,令人感到意外。《古唐诗合解·感遇》评笺云:“《感遇》诗十有余篇,今从合选登其二,以见其寄托之远,洗华从璞,自具初唐之骨。”校点者在这条评笺后加编者按云:“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四首,此处所录系第二、六两首。”  相似文献   

2.
论陈子昂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陈子昂是唐代诗坛的第一面丰碑。元好问有诗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意思是说,陈子昂在唐初诗坛的作用,象帮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的范蠡那样,荡涤污垢,力挽狂澜,功不可没。在反现实主义的文学潮流泛滥文坛的时候,陈子昂能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精神确实可贵。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探索。近年来,有些文学史论著,把陈子昂封为法家诗人,把他拴在武则天的裙带上,对此,也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3.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被后世看成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称它“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寥寥二十二字的四句杂言诗,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受到如此高度评价,值得重视和研究。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感染力,近人刘逸生在他写的《唐诗小扎》中,有一段生动的铺叙描写,不妨转引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之涣,字季陵,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生于绛州,后全家移居太原。后人省略了他的出生地,称其为太原人。王之涣性情豪放,绝句成就突出,名动一时,可惜其诗仅存6首。其中《登鹳雀楼》脍炙人口,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被世人誉为绛州才子。王之涣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聪明好学,由于  相似文献   

5.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千古绝唱。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现了丰富的文学意蕴 ,具有超越有限的品性  相似文献   

6.
朝鲜诗人申钦所作《次陈子昂(感遇)三十六首》基本上继承了陈子昂《感遇》诗的主题思想,其主题集中鲜明,较之陈子昂,在主题范围上有所缩小,究之原因,根源于两人诗学主张的不同,两人诗学主张的不同也导致了两人诗歌风格的不同。另外,申钦次感遇诗继承了陈子昂感遇诗“兴寄”、“以虚字入诗”的表现手法及运用叠字、使用疑问句式的语言技巧,而且善于发现陈诗中的某些不足并加以完善,在陈予昂原诗基础上有所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三首“望岳诗” ,是杜诗登览诗作的精品。其中 ,东岳诗偏于表现青年杜甫的豪情志向 ,西岳诗则偏于表现中年杜甫忧谗畏讥 ,遭贬以后重新济身朝班参与政治的希望 ,而南岳诗则偏于表现老年杜甫冀望统治者修明政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蜀中射洪陈子昂,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方回《瀛奎律髓》说:“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这话只说了一半,他不仅是位诗人,而且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一生写了许多诗文①,并具有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武则天上书陈治国安邦之策。其友人卢藏用称他能言“王霸大略”,“才可兼济。”②故后世史学家和文学史家都很重视对他的研究,早已成果累累。但关于他的生卒年,后人却不甚明白,遂成研究者探  相似文献   

9.
陈子昂《感遇诗》是初、盛唐诗转折的关键。从诗史角度看,其意义不在于如何关注政治(这一类并不多),而在于对初唐诗歌词汇系统进行改造的同时,以“兴寄”为手段,以反思为动力,完成了初唐诗向盛唐诗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晏殊诗选注     
白塔诗①白塔青松古道栖,塔高松矮不能齐。时人莫讶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①《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宋诗文》载:“公年五岁,题所居道傍白塔。”这是晏珠孩提时代写的一首言志诗,也是目前发现的晏珠最早的一首佚诗。不见录于《全宋诗·晏珠卷》。青松诗①矮矮青松倚曲栏,标姿无奈雪霜寒。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擎天仰面难。①《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宋诗文》载:“韩把七岁,因家中负税被逮,见县公因命吟松,即应声云。”这是晏殊孩提时代写的又一首言志诗,也是一首佚诗,《全宋诗·晏殊卷》末录。忆越州①湖山杏渺不可状,登览幽求无所…  相似文献   

11.
王伟 《新天地》2011,(12):140-141
李白有一首诗叫《登金陵凤凰台》,原诗是这样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陈子昂 ,古文运动倡导者 ,现存诗 12 7首。本文对其诗用韵情况进行分析 ,运用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中唐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 ,得出陈诗用韵的一些特点 ,这对于研究初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代有两首《登鹳雀楼》诗 ,其中“白日依山尽”这一首是颇负盛名之作。此诗唐人选编的《国秀集》题为“登楼”,据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沈括《梦溪笔谈》,知所登者为鹳雀楼 ,补“鹳雀”二字。雀 ,通鹊。殷尧藩《和赵相光登鹳鹊楼》诗自注 :“楼在河中府 ,前瞻中条 ,下瞰黄河。”唐蒲州 ,开元八年改为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县。这首诗长期以来误作王之涣的名作。诗最早见于《国秀集》,作者为朱斌 ,不是王之涣。《国秀集》成书于唐玄宗天宝三年 (744) ,芮挺章选录 ,楼颖作序。书中同时选有芮挺章楼颖两人自己和朱斌王之涣的作品。书中入选作者…  相似文献   

14.
陈子昂评价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初唐诗人陈子昂,在我国诗歌史上,一直被称为是唐代诗歌的革新者。他的朋友卢藏用就说他:“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子昂文集序》)其后,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也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韩昌黎集·卷二》)到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修《新唐书》又说:“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子昂始变雅正。”(《新唐书·陈子昂  相似文献   

15.
论陈子昂人生心态与诗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前期诗坛上,陈子昂倡复古,主兴寄,以其鲜明的创作特色表现为唐诗发展进程的一大转折.足以代表陈子昂诗歌特色和成就的风貌,是在随着其人生经历和心态的不断演变中才最终形成的.陈子昂早年胸怀大志,在饱览山川景色之中流露出对前程的热望.落第及隐居期间,于迷惘失落之中表露出怀才不遇的忿懑.其后,两度从戎边关,再次激起诗人感时报国、拔剑而起的豪情壮志.然而由于诗人积极建言不被采用,反而受到压制打击,终于演化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幽愤.正是由此形成陈子昂诗中苍凉梗慨的主调,体现出深厚的心理内涵和强大的艺术震撼力.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与唐太宗、唐高宗父子之婚姻关系,向为人们所注目,但武则天与李治的接触及恋情关系的确立,则未被留意.对于宰相刘洎之死,史家也往往从政治斗争的角度加以分析,而忽视了刘洎与武则天、李氏父子三人之关系.唐太宗出征辽东,太子李治、刘洎及其众多嫔妃包括才人武则天等留守定州,武则天与李治恋情关系当于此时确立.太宗失利军还,虽知李治与其嫔妃厮混之事,但苦于未能明了具体对象,于是刘洎难免监视失察之咎而不得不死.其后,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还有发展,故太宗将武则天赏赐给李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武李恋情、刘洎之死、唐太宗赏赐嫔妃、武则天二进宫等,都是当时社会形态、婚姻状况、政治趋势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韩的《寒食》诗,在近半个世纪里被指认为讽刺诗乃至政治讽刺诗,但根据相关的历史事实、改火制度、民间习俗和作者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材料考证,它其实是一首描摹社会风情的诗篇,而对这首诗的误解有20世纪中期特殊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与《饮酒诗二十首》,各家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前一首诗,从曲阿的地理位置看,一般认为的乃诗人赴京口任职途中经曲阿作的说法欠妥,其它说法更是难圆其说。从种种迹象及诗所表现的内容来看,此诗乃是诗人初任镇军参军时因王事而奉命之曲阿时作。而《饮酒》诗中的“一纪”,应解为12年,乃指始仕后的一纪,句指从始仕至自彭泽今还归时适一纪。而诗之作又在此后之一年,即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  相似文献   

19.
郭震入蜀考     
郭震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他于唐高宗成亨四年(673)十八岁中举后入蜀为通泉尉.在蜀中曾铸钱掠财"以济四方",与著名诗人陈子昂交往,作有著名诗歌<宝剑篇>.因而受到武则天的重视,受召于武则天长寿二年(694)或证圣元年(695)离蜀入京.  相似文献   

20.
武周朝重要政治人物薛怀义在武周政治生态中的重要性一直未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薛怀义作为武则天称帝前后重要的舆论喉舌和政治帮手,是武则天不可或缺的私人政治力量。他在武周政局稳定后被武则天暗杀,诸史对其死因语焉不详,学界亦未深入研究,大致认为是其纵火明堂导致与女皇关系恶化。实际上,薛在武周政坛上昙花一现不可简单视作是其与女皇私人关系变化的结果,而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常见的兔死狗烹现象。其煊赫一时与其政治贡献密不可分,宠衰也主要是武周政局日趋稳定的结果。其纵火明堂等行为不仅严重影响武周政局的稳定,且引起了武则天关于谋逆弑君的猜忌。就此意义而言,此事件体现出武周朝的政治转型,薛怀义被杀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