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新疆佛教遗址考古陆续有新的发现,调查和发掘的重要佛教遗址有库车苏巴什,哈密庙尔沟、白杨河、拉甫却克,焉耆七个星等。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遗址发掘中也清理出了佛寺遗址,而喀什市莫尔寺遗址考古从2019年起就被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2.
张峥嵘 《民族论坛》2014,(11):58-61
“有巨壑,云气常聚。”寥寥几字便描述出了,世界瑶族祖居地岳阳市临湘龙窖山的神秘与秀丽气质。龙窖山遗址位于文化古城岳阳市临湘县羊楼司镇境内。根据十几年来史学家及考古学家的不断考证,它是瑶族先民南下迁徙留下的早期千家峒,更是全球300多万瑶胞魂牵梦萦的先祖聚居地,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的、以石构筑物为特征的大型古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3.
在合理保护原古城遗址的基础上对核心遗址及遗址周边控制地带环境进行提质改造,并加以合理应用.依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充分利用古城历史资源,通过遗址本体展示,结合相应的展示手段与考古遗迹现象解读,让观众直接了解战国、秦汉时期迁陵作为县城的布向、功能与历史发展等相关信息,了解古城存在形式与历史意义.里耶古城遗址展示创新研究思路:在保护的前提下,根据遗址的内涵,强调出遗址展示设计主题性;合理地结合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展示和诠释遗址,增强考古遗址的观赏性与娱乐性.  相似文献   

4.
新疆乃至全国有许多叫做“破城子”的遗址,位于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达勒特镇东南的达勒特古城便是其中一个。在达勒特古城13万平方米的保护范围内,至今依然有着略显挺拔的城墙和地表随处可见的陶片、兽骨。历史上,它有个响亮的名称——孛罗城。  相似文献   

5.
据武自然柴海亮报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城子村的一个辽代古城遗址最近遭到了盗掘。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10多个两三米深的盗掘坑,坑中可见瓷器、陶器碎片,锈迹斑斑的铁器残件以及灶台、粮仓等遗迹,粮仓遗迹中还可见碳化发黑却粒粒可辨的小米。据城子村的一些农民介绍,前一个月左右,一个翻地的拖拉机在这里翻出了许多古钱币,被当地的村民哄抢一空,而后就不断有人在这挖地寻宝。 据介绍,这个古城遗址为辽代的古松山州城。内蒙古辽代古城遗址遭盗掘@武自然 @柴海亮  相似文献   

6.
乌什喀特古城原名于什伽提、玉奇喀特,位于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玉奇喀特乡玉奇喀特村西北1.5公里。这个古城遗址保存相对完整,分为外城、内城及宫城,中内外三圈围合,形成三重城结构。在维吾尔语中,“乌什喀特”意为“三重城”。乌什喀特古城外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大致呈东西向坐落,东西长约1800米、南北宽800米,残高约3米;东墙、南墙残存低缓的墙垣,北墙、西墙以及南墙西段已辟为农田或林带。  相似文献   

7.
魏坚  郑玉  武彤 《中国民族》2023,(5):63-64
在天山北麓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有一条南北宽约60公里的绿洲廊道。这里地势平缓、水源充沛,自然环境优越,丝绸之路新北道自伊吾县翻越天山后即向西穿行于此,唐朝墩古城遗址便坐落于这条天山北麓的东西交通要道之上。在奇台县城东北部水磨河西岸的黄土台地上,唐朝墩古城城址东墙随河道自然地势修筑,北、西、南三面城墙呈直线布局,平面近长方形。因在古城北墙中部有个高台,当地人称其为“唐朝墩”。  相似文献   

8.
在今阿克苏地区库车、新和、沙雅一带,塔里木河北岸分布着一系列的古城、烽燧遗址。在众多的遗址中,通古斯巴西古城地位尤为突出。通古斯巴西古城位于新和县通古斯巴什农场西南4公里,始建年代为4世纪前后,延续使用至辽宋时期。从遗址的形制和规模来看,它应为唐代所建的该地区一处高等级中心城市。此城现状保存较好,城墙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30米,平面呈方形,城四角均有伸出的角楼,城墙四面都有马面,南北两面有瓮城。  相似文献   

9.
<正>“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个钱塘,便是杭州,古时也称临安,拥有8000年的文明史、5000年的建城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均建都于此,还拥有西湖、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乃享誉中外的古都之一。从古至今,山明水秀的杭州一直呈现出民熙物阜、钟灵毓秀的景象: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  相似文献   

10.
抢抓机遇 实现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保靖,湘西中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先后涌现出明代搞倭名将彭荩臣、毛泽东国文教师袁吉六、与李大钊并肩战斗的早期著名共产党人姚彦、奥运冠军杨霞等名人。一代文谊沈从文先生从这里起步,“学习历史”,走向世界。境内有新旧石器时代遗址、战国古城遗址、西汉四方城遗址、古南长城遗址、八部大王庙遗址等。全县总面积1761平方公里,人口28.1万,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80%以上。域内资源丰富.林草地有12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4%。紫砂陶、汞银矿储量颇丰。酉水为湘西州第一大河,水能及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等原因,全县十分贫困。以1996年为例,GDP  相似文献   

11.
古塔巴城考     
从呼图壁县城南往石梯子,距其城21公里处有阿魏村。村旁有一处古城,人称阿魏滩古城。这一古城历来并未引人瞩目,更无记载。 新中国建立后,八十年代以来,新疆各地州县全面地开展了地名普查和文物普查工作,才能得知这一古城遗址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0月,在若羌县楼兰古城遗址考古调查中,考古队员发现了10余件虽已锈迹斑斑但整体保存较好的铜带钩。其中一件长3.2厘米,呈“S”形,首端上部有柱状凸起,尾端向内侧弯曲。它小巧精致,没有什么纹饰,注重实用性,可能是魏晋时期楼兰地方官员的用具。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2007,(8):84-84
繁荣祥和的达茂旗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地处祖国北疆,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23个牧业旗之一,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其中少数民族1.66万人。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美称。有长达88.6公里的边界线和向北开放的满都拉口岸,以及闻名于世的乌兰察布岩画和印证蒙元文化的敖伦苏木古城遗址。境内蕴藏着大量铁矿、稀土、煤炭、石油等资源。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走进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的唐安西大都护府文化园,浓郁的唐风古韵迎面而来。文化园中,按比例复建了通古斯巴什古城。通古斯巴什古城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证实,古城始建年代在距今1700年左右的西晋时期,是唐代安西大都护府下辖龟兹都督府所在地,是中央政府有效治理新疆的重要历史见证。新疆的考古遗址、历史文物,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有力物证,对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沂州古城是一座蕴藏上千年历史、深厚人文的历史文化名城,汉晋文化、红色文化、书法文化、孝文化、商文化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当前,“千城一面”已经成为各类古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破解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如何让古城真正活起来,本文将从梳理沂州古城现存文化资源入手,分析沂州古城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剖析当前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伏俟王城     
据《北史·吐谷浑》记载,吐谷浑历史到夸吕时,自号可汗,居伏俟城,在青海湖西十五里。此后,伏俟城一直是吐谷浑的首都。“伏俟”,吐谷浑语,意即王者。伏俟城,意即王者之城。该城遗址,解放后已发现,在今共和县境内布哈河支流莱济河的冲积扇上,当地人称铁卜加古城。城南依石乃亥北山,北临莱济河,东距青海湖七公里左右。古城周围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伏俟城由内城和外廓城组成。用砾石叠砌成的外廓呈长方形,东西宽约  相似文献   

17.
从乡村集市上生长起来的美丽古城丽江古城最初是在日聚夕散的乡村露天集市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纳西语始称丽江古城为“衣古芝”,意为“衣古地的集市”。“衣古”指的是位于古城北面象山之麓的“吉瓦村”,过去是个很清幽的村子,村里有无数条溪泉从大树和古岩下迸涌而出,形成一道道清流。以这座溪流纵横的秀丽村庄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丽江古城最早的集市“衣古芝”。“衣古芝”的汉语名称在元代是“大叶场”,明代称“大研厢”、清代称“大研里”,民国称“大研镇”。“大研”一词,民间相传是因古城所在的台地因形似大砚台,城西南又有神圣的文…  相似文献   

18.
1930年,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成员、北京大学教授黄文弼在寻觅楼兰的途中,意外发现了土垠遗址。1934年,他再次前往遗址进行调查,并于1948年将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刊布于《罗布淖尔考古记》一书中,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土垠地处罗布泊北岸、孔雀河尾闾地带,北倚库鲁克塔格山,南临罗布泊湖床,是罗布泊北部地区仅次于楼兰古城的重要遗址。  相似文献   

19.
丽江的水     
在丽江,正是因为水,才有了丽江古城的独特,有了丽江古城的灵气。丽江的水像丽江的天空一样一尘不染,一路欢歌的玉泉水从象山脚下流进古城一分为三,三分为九,九九八十一支流,塑造了“家家小桥流水,户户杨柳拂风”的丽江古城。古城人有了水的灵秀,把水的用处发挥到了极致,所谓“三眼井”的第一眼食用,第二眼洗菜淘米,第三眼洗衣服。对你来说太复杂了,这种理想的用水模式,不是一两天能建立的。至于“清水洗古城”的美景得看你的机缘了,也许你闻所未闻,因为很多见多识广的外国人都称:丽江古城有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用清水洗街的城市。丽江古城的水…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21年第三届中国考古大会上,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33项入选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之一。卡若遗址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在中华远古文明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和特殊地位,是西藏历史上首次科学发掘的古代遗址,也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时代标志最明确,遗物和遗迹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人类迁徙及其与黄河流域文明联系、探寻西藏区域文化起源和发展之谜的可靠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