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郁闷,电话约人吃饭。朋友甲答日正在开会,从上午十点开到下午六点,中间吃了一盒饭,眼看晚饭还得再吃一盒饭接着开;朋友乙日正准备开会,大老板总是这样,啥时想开会就十万火急召齐了人来开,哪管是上班还是半夜;朋友丙则被新来的老板拉到罗浮山开了三天会,还不知要开几天,活似软禁……  相似文献   

2.
著名川剧作家、被人誉为“巴山鬼才”的魏明伦, 近年来在单位却受到不公的待遇,以致出现了“我在海内外大受欢迎,与在小单位大受苛待的强烈反差,是值得研究的‘魏明伦现象’。”两年前,魏明伦调到了四川省川剧院,随后他就为剧院献上了一部《变脸》,使该院一举打了个翻身仗。遗憾的是,“魏明伦却在生活中遭遇到了‘变脸’”。“先是《变脸》赴京演出时,故意不通知他随团赴京”;“《变脸》一戏今年春节应邀赴台岛巡演,59人的组团名单中,魏明伦又被排斥在外”;“连《变脸》一戏的稿费,他也分文未得。”(见《城市早报》199…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的细胞里膨胀着发财的欲望,可富得流油的时候,却会发出“穷得只剩下钱了”的叹息;现代人对明星顶礼膜拜,为出名挖空了心思打破了脑袋,可“待到红得发紫时”却又念出了“做名人难”这样的“苦经”;现代人争先恐后拥进城市,大家摩肩接胜、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却又强烈地感到孤独和寂寞;电话、汽车、电饭设、热水器、高速公路……这一切为现代人节省了无数的时间,可现代人挂在嘴上最多的一个字却是“忙”;有一天误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傍晚正漫步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发现:在结束了一天的劳碌之后,此刻风平人静,树叶轻吟…  相似文献   

4.
刘红杰 《东西南北》2011,(19):47-47
康菲在处理溢油事故中的表现和态度,一直为公众所诟病,更被冠上“傲慢”、“牛气”的帽子。人们不禁要问:不惧监管部门的三令五申、清理油污缓慢的康菲到底啥来头?凭什么这样“牛”?  相似文献   

5.
知多一点     
“劳燕”最惯是“分飞” 第一次见到“劳燕”这个词是多年之前,那时,高考在即的我们是如此惴惴不安而又忧郁感伤。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一个少年心里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一天.教室的黑板突兀出现的“劳燕纷飞”四个字一下子就深深打动了我。该毕业了.我们这群辛劳的燕子将被高考惊起,纷纷飞去,落下一地羽毛。  相似文献   

6.
蹲点中,我们目睹了乡村干部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时不时地听到他们发出“农村工作难做,乡村干部难当”的感叹!难在那里?一曰“农民难管”。比如要农民完成种植计划,他们常常会“顶”你:“现在揭市场经济,我爱种什么就种什么,要你们管个啥!”二曰“提留难收”。不少农民讲,“上面要减轻农民负担,你们却要这要那,‘好经’都被你们这‘歪嘴和尚’念坏了。”三曰“重担难挑”。乡村干部  相似文献   

7.
周东刚很不好意思接受采访,连连说:"我也没做成啥事儿,采访我干啥?"可记者心里清楚,沙岭村这几年正向多产业格局锐变,而紧紧把握这场变革的强人,恰是这个村的村支书,这个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周东刚.  相似文献   

8.
占座现象为哪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图书馆发生如下情景 是不足为奇的:炎热的中午,肩负一个沉重书包的“大眼镜”急冲冲地跑上3楼的自修教室,急切的目光扫视着200平方米左右的自修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没有座位了!”随着一声叹息,“大眼镜”悄然离去,但心里充满气愤、无奈与不甘心。原来,这个200平方米的自修教室里只有3个人,两位自修者正在酣然午睡,另一位则在没精打彩地翻动书本,其余座位上只有书本、背包之类,但一切表明这些座位已被人“占领”了。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想找座位的人找不到座位,找到座位的却又不见其人的现象发生呢…  相似文献   

9.
宁浩 《东西南北》2009,(9):15-15
我和妻子爱娜完全是被绑到一起去的,绑着我们的那根绳子叫“贫穷”。 剩下最后一个馒头,你让我、我让你;为了熬过没有暖气的寒夜,一人一口地轮流抿一小瓶二锅头取暖;为了让我吃一口热的,她把刚烤好的红薯捂在胸口跑回来;我半夜去敲药店的门,给她买感冒药……穷日子让我俩相依为命,这种务实的爱却让我们都觉得心里很有底。  相似文献   

10.
《南村辍耕录·卷四》记:“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以怀,至晓不为乱。”柳下惠的坐怀不乱,被作为道德高尚君子之楷模,向为后人所称道。不过,对于好不容易才树起的这个典型,历代也都有人怀疑,认为其靠不住,大致有这么几种理由:一是柳下惠生理有毛病,没有“乱”的本钱;二是柳下惠心理有障碍,为沽名钓誉而不敢“乱”;三是柳下惠其实已行苟且之事,却对外谎称“不乱”。今人又加了一条,柳下惠佑传染性病、爱滋什么的。有人怀疑,这也不奇怪,因为连圣人都说过“食色性也”,就是大力鼓吹“存天理,灭人欲”…  相似文献   

11.
漫步上海街头,你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喂,朋友,侬现在在啥地方捣浆糊?”“捣浆糊”在时下已成为上海市民常用之间候语、赞美语,无人不晓。“捣浆糊”一词的本义就无需多讲。如今广泛流行的捣浆糊的社会涵义却只能是:崇尚急功近利、混水摸鱼,蔚成上海都市社会的一种流行心态。“捣浆糊”究竟源于何方呢?笔者认为在当今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在人们追名逐利、开掘欲望黑洞的一片功利声中,许多职业角色的规范失去了应有的约束性。另一方面,正由于当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社会制度措施,正在发生变迁,有不少…  相似文献   

12.
姓名只是符号和标识姓名只是一种符号,一种标识,姓名又往往反映时代的前进、科学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演进以及心态的变化。姓名已成为一门学问,成为一种文化。然而,在信息时代,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姓名雷同现象却使这种文化变得混乱、单调、平庸起来。有的姓名符号既代表了这个人,又代表了那个人,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甚至代表成千上万的人,这就失去了姓名的区别功能。同姓名现象已成为人们不得不研究解决的社会问题。请看:武汉有上干个“王红”、“李斌”;天津有2千多个“张力”、“张建”;沈阳有3千多个“王伟”…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前,知道约翰·保尔森的人不会很多,但现在他的名字却被华尔街奉若神明:“赚钱之神”、“对冲基金第一人”等头衔早已被挂到他头上。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在2007年创造了华尔街历史上最高的赚钱效率,他的第一只基金在2007年上涨了590%,第二只上涨了350%,仅仅2008年一年他就赚了37亿美元,他成了金融危机中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4.
女友相聚,谈论丈夫孩子是永恒的话题。这不,又说上了,这个讲如何将丈夫制得服服贴贴,那个谈怎样与丈夫斗智斗勇。我独笑而不语,她们急了,嚷着让我发表高见。叫我说呀,咱们“女子汉”也发扬发扬风格,来个好女不和男斗。丈夫爱跳舞,咱没那雅兴,随他跳去,咱在家打毛衣看电视听录音机爱干什么干什么,多自在。即使回来晚些,一进门你也不要杏眼圆睁,醋缸打破,作河东狮吼:“半夜三更还回来干啥?还不搂着相好的跳到天亮。”得,他本来进门时那点歉意也让你吼跑了。没准儿心里还会想,唉,回来陪着这俗气女人倒真不如多跳会儿的好。  相似文献   

15.
时下有本畅销书叫《第三只眼睛看中国》。据说之所以畅销,是因为看事、瞧人多了“另一只眼”屯就有点不寻常,这“另一只眼”的功能,如今常被引用。在“另一只眼”里,丁不是丁,而是卯,或是其它什么,反正是只有两只眼的芸芸众生所不能见、不会想到的。譬如,“鸡蛋里有骨头吗?”“另一只眼”回答说:“有!——喜蛋”。具有这等功能的“另一只眼”的人,渐渐多起来,屯是时势造就的吧——先行的“另一只眼”,该是“厚黑学”。这可是惊世骇俗的大学问,端的一前不见古人”。君可知,有人云:“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尽黑而已’…  相似文献   

16.
风马牛相及     
有人一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就奇怪了,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这个题目是不是漏字了?非也!世界上是有不少“风马牛相及”的人,吹“牛”、拍“马”、见“风”转舵是也! 上面那篇小说(小小说)中描写的评论家就是这样,他对文艺作品没有自己的看法,一概以部长的看法为转移。他开始说某部作品是“好的”,部长摇头,他就修正观点;部长再摇头,他再修正……一直修正到说这是一部“坏小说”,部长再摇头,他又修正了……。怎么说好不行,说坏也不行,闹了半天,原来部长摇头只是因为感到衣领不舒服。  相似文献   

17.
江晓原 《创新时代》2011,(11):103-104
“民科”(“民间科学爱好者”的简称)这个词汇,如今已逐渐被国内大众媒体广泛接受和采用,它的一般定义是:没有在相应的科学共同体中任职,其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也未被科学共同体所认可的人。例如,一个无业人员研究星占学或炼金术,那么他很容易被视为“民科”;又如,一个纺织厂的纺织工程师,虽然在纺织技术领域堪称专业,但是如果他业余开...  相似文献   

18.
文风小議     
近几年来,好的哲学文章很多,不但战斗性强,探討的問題也較过去更加广泛和深入了。这些文章写得清新、扎实,能够发人思考,給人教益,读起来很有味。然而,却不是篇篇如此,有的文章实在难以卒读,总觉得有股“酸味”,虽说这样的文章不多,我看总是个问题。由于我知道的东西很有限,不知这个看法对不对,說出来,供批評。有的文章,题目很好,很醒目。可是內容却非常貧乏,除了大段的引文和一些被人  相似文献   

19.
时下常见:某产品是本远离仕女的偏好,却也有娇姓俏语:“好温柔!”“好喜欢!”一类的同;一件药品,其实没被正式鉴定过,却常有专家的成串签名乃至堂皇印上有效率!一个省里批的公司自己的往公章前缀了“中国”二字,于是生意和业务在一夜间也膨胀了许多!仿佛谁都知道这里面有玄虚,仿佛谁都知道这有悖于某些严格意义,但这也仿佛成了商场中的一种“惯例”!还曾见过,在报纸上登了一串某某公司开业的祝贺单位,而这些单位中的多数当然没有送花篮,没有致意更没有出席。但他闪在事先都无例外地收到一纸“无复函即视为同意”的他人代筹…  相似文献   

20.
《秋菊打官司》的电影已成了旧片,但关于秋菊的议论却没有间断。这不奇怪,“秋菊”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名”,人们借她的名说事儿,全当她的官司是一个案例。瞧,上海《社会》杂志今年7期推出了一篇“卷首语”《秋菊不必打官司?》标题用的虽是商量口吻,观点却是很肯定的。我不想与该文作者辩论,因为道理太简单(丈夫被人踢了“要命的地方”,家里的顶梁柱受伤,夫妇欢爱大受影响,绝不像作者轻轻巧巧说的是“这么一件小事”;她为此“而生气而鸣不平”跟“嘴上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风马牛不相及;作者像许多中国人一样根据“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