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治参与:民主的重要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6):5-8
本文阐述了政治参与的含义、特征、政治作用及其方式和途径,说明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2.
现代信息技术与民主政治的结合催生出网络民主这一新生事物,乐观者据此梦想回归古希腊直接民主,而悲观者则否定其存在价值,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无助于民主政治,甚至还可能强化国家控制,削弱民主政治发展.面对如此泾渭分明的立场,有必要从民主的本质属性角度厘清网络民主是什么,不是什么.对网络民主的乐观展望和悲观诘问都难免有失偏颇,虽然网络民主并非一种新的民主模式,但网络民主在拓宽公民政治参与路径和提高政治系统的政治沟通能力方面对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海波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4-5,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民网络参与社会事务、政治事务越来越多,网络也成为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平台,成为社会公众与政府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渠道。公民网络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的表现形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从网络参与的利弊分析,提出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性和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网络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政治参与的结构和模式。网络政治参与不仅是扩大政治参与、实现人民民主的技术性力量,而且蕴含着政治参与本身的价值诉求,是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的统一。正义作为中西文化思想探索与政治实践的价值聚焦,指引和规制着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在网络政治参与正义价值实现方面,良好的政治运行是前提,利益和需要是动因,广泛的实践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网络参与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积极作用,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探讨规范公民的网络参与,对于保证公民政治权利的正当行使,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政治视野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芸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0-42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在网络技术引领下的网络政治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客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真实性和实际效力;同时也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3-119
基于结构化理论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网络政治意识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政治意识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政民互动意识和网络信息公开意识对网民参与网络政治意见交流表达和网络政治行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锦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36-40
政治参与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名词,其“硬核”部分表达的就是对政治的介入和影响,是传统政治的表现形式。公民参与的提出是对政治参与“保护带”调整的结果和产物,它与现代民主政治相对应,是现代政治的表现形式。公民参与不仅仅是对政治参与的辨证否定,它还是一种理论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改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了公民的参政质量。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公民政治参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应该积极思考,从提高公民的网络素质、法制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开拓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宏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6-9
网铬政治参与的发展是政府公共管理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使政府的社会服务更具有可选择性和向“公共服务”治理理念的转变。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辨别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真伪的困难性、非理性化发展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不利影响。积极引导和培育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等民间组织,转变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形成与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作军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34-38
民主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有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具有"民主"特性的精神或原则(即经济民主)在政治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和必然要求.因此,经济民主既是民主政治形成的现实基础,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2.
张皓云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1):94-98
互联网为个体表达意愿、进行公众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便利,互联网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新的公众参与方式,与传统的公众参与方式相比,具有新的涵义及特点,并以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出现在政治生活的舞台,在此试图结合案例,来说明互联网公众参与在政治民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对政治民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38-42
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国家制度及国家治理方式所取得的成果 ,表现为国家治理的改善和政治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改革不适应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政治体制 ,适应经济和政治发展要求完善国家体制和运用新的治理方式 ,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念得以逐步实现 ,其中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任健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2-27
矛盾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以及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其矛盾性,而事物的发展也都是由矛盾的推动.民主亦然,民主的矛盾就是民主内部要素以及民主与其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会发现民主不同的矛盾.民主历程中,民主所表现出的矛盾以及因其矛盾推动而发展的民主模式主要有:主人与主事的矛盾,由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发展;价值与事实的矛盾,由精英民主到参与式民主的发展;多数与少数的矛盾,由聚合民主到协商民主的发展;民主与民主的限制的矛盾,由非宪政民主到宪政民主的发展.民主矛盾的显现是由其自身固有的内涵与现实环境共同决定的.民主模式的发展不是随意而为的,有其历史与现实的依据,也是民主矛盾发展的要求.从民主的矛盾分析民主的模式只是一种视角、一种分析方法,以此对民主模式发展的规律作简单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与政治参与——一种重要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形式。其主要体现为:协商民主有利于整合政治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有利完善政治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利于形成科学和民主的公共决策;有利于促进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李力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51-55
基于政治发展的维度,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协商政治传统和当前的政治协商制度,既为中国发展协商民主提供了本土资源,同时也更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指出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更可能走协商民主先于选举民主,前者带动后者,从而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道路。事实上,从协商民主的视角看,当前中国还处在从协商政治向协商民主的过渡阶段。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推动这一转变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中心主义把人作为价值主体,认为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其他非人存在物只有在满足人的需求后才具有工具价值,而没有内在价值。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把一切当成是谋求政治权力和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手段,其结果是弱者利益、未来人利益和自然价值在政治过程中被忽视。因此,我们必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政治价值观,明确各参与主体在相关领域的价值取向,找回政治参与的目的价值,为危机的解决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做出价值论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郭贵儒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李大钊认为,社会主义不仅不排斥民主,而且要发展民主,它在精神上与德谟克拉西是相同的;自由与秩序是相辅相成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纯正的平民主义,’即“真正的工人政治”的必经阶段。文章对李大钊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思想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理论是西方社会新兴的一种民主理论范式和实践形态,其基本理念在于强调公民参与的平等性,侧重偏好转换,倡导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和以公开性的程序为保障。协商民主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协商民主自产生以来就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挑战,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协商民主理论要想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理论影响力,就必须要突破其理论自身的限度,不断创新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