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21—1938年,广州市内电影院行业十分繁荣,期间曾正常营业的电影院多达32家。为促进行业发展,广州市政府在电影院开设、经营、税费等方面制定并推行了诸多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电影院行业的利益,适应了电影院行业的发展规律。然而,有些税费规定明显过于严苛,且执行过程中有时受制于外国侵略势力,从而降低了规则的实际效能,影响了电影院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再去电影院1994年,我穿粉色泡泡裙扎羊角辫,我喜欢离家一千米外大大的电影院,电影院门口有很多退休的大妈和年过花甲的婆婆摆摊卖许多小零食。我常常缠着妈妈晚饭后去看电影。那时候我还看不懂电影里缠绵悱恻的爱情,我只是钟情每次都可以在电影院大幅绚丽画面的缤纷中手捧大把零食,毫无顾忌地满足我的馋嘴。  相似文献   

3.
电影院往事     
一个人的电影往事家住在胜利电影院附近的管老先生80岁了,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离休干部,离休之后闲来无事,他总是坐在胜利电影院附近,和老街坊聊聊天,看看门前西四大街上的行人,感受人世的变迁.对他来说,胜利电影院就是他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电影院是电影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拉康理论对电影院做精神分析化的隐喻性阅读,是理解电影机器运作的无意识机制的关键。在这一阅读中,电影院作为一个观影系统,黑暗、放映机、光柱、银幕、观众等构成了基本的结构性要素,对这些要素的语言学意义进行功能分析,将有助于厘定观影主体与机器、观影制度和影像文本之间的复杂运作,并显示观影过程中主体各认同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雷鹏 《21世纪》2008,(8):34-35
我是不折不扣的影迷,在北京平均每个月至少要进一次电影院。因为工作的关系,在世界各地走,考察当地电影院,也成了我工作之余的一项重要享受。这两年往英国走得多,英国的电  相似文献   

6.
买票     
一个人去看电影。他买了票后,走进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儿,又走出来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又过了一分钟,这个人再次走向售票口,又买了一张票。这次售票员就问他了:“你不是已经买了票了吗?干吗还要买啊?”那人很生气地说:“我怎么知道!每次我一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  相似文献   

7.
任小小小时候非常喜欢看电影,那时候她年纪小,家又在电影院旁边,检票的叔叔就不拦她。那时候任小小常常坐在电影院的最后一排,因为最后几排常常是不用对号的,任小小坐下了,就没有人赶她了。  相似文献   

8.
电影院门前     
《社区》2011,(24):F0003-F0003
中国人从未想到.看电影也能拥有如此多样的选择。解放前.只有在上海等几个大城市有电影院.而且中国的电影市场被美国片子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这种上流社会的消费.将很多普通老百姓拒之门外。解放后.随着票价的降低和社会地位的平等.人们纷纷涌入电影院,享受看电影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有钱了如何花?这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有钱了,买房子,拥有私家别墅成为主要的投资对象。然而,对美国百万富翁、犹其是好莱坞巨星来讲,能拥有一家自家的电影院,却是最令人羡慕和骄傲的。因为投资一座私人电影院,不仅要砸进上百万美金而且更是业主实力、地位的象征。它综合反映了电影院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观,因此,当今在美国,谁能说“我拥有一座私家电影院”竟成了一种身份的代名词。 据美国《时尚》杂志介绍,美国好莱坞像歌星迈克·杰克  相似文献   

10.
《新少年》2014,(7):70-73
夜幕下的巴黎,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还有一个老人总会在一家早已停业,而且年久失修的电影院里“秘密会面”。这家老的电影院是一个温馨的庇护所。在这里,三个忘年好朋友一个负责美术设计,一个负责服装造型,一个撰写剧情,一个个奇妙的故事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1.
轻松一刻     
《社区》2012,(28):58-58
他老撕我的票 有一天,一个荷兰人在美国看电影,买了票之后,走进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又走出来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售票小姐觉得很奇怪,可是还是卖给他,结果又过了一分钟,又见那个荷兰人走向售票口,再买了一张票。这次售票小姐就问他说,不是已经买了票了吗,干吗还要再买啊?那个荷兰人就很生气地说:“我怎么知道,每次我一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  相似文献   

12.
正手绘电影海报,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那些年,许多名家都曾画过电影海报:叶浅予、华君武、张仃、黄永玉、黄胄、陈逸飞……我们熟悉的电影编剧芦苇、电影导演冯小刚,也都是美工出身。不知从何时起,手绘海报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而当年的电影院美工师,也终于成为一个已经消失的行业。天底下最好的工作在当年,"美工"是各个电影院紧缺的人才,美术专业的学生还没"大量上市"之前,只能靠熟人之间相互介绍。1954年出生的李树德,70年代末,他面临了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去做公务员,或者去电影院做美工。一直以来都喜欢写写画画  相似文献   

13.
正杰克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名电脑程序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电脑前不停地写着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代码,杰克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创作中,乐此不疲。但是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让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一天工作结束后,他常觉得腰酸背痛、头晕目眩。杰克是位电影迷,工作闲暇,他会把时间交给电影院。这个城市的电影院,杰克几乎都去过,但是在电影院看电影都是千篇一律地坐在椅子上,这非但没有愉悦杰克的生活,反而更加重了他的病情。有一次看电影,由于坐的时间太长,杰克不得不站了起来,没想到立刻招来了后面观众的指责。  相似文献   

14.
环球博览     
叫醒人 美国芝加哥市有一家通宵营业的电影院,影片周而复始,观众可以随时进影院,亦可以随时离去。但是,到了深夜,有些观众就打起瞌睡来,有的甚至鼾声大作,干扰别人。因此,这家电影院特雇请了一名职员,专门负责叫醒打鼾的人。 揩污点 美国纽约市有一家广告公司,雇佣了一个名叫伊劳埃的工人,他的工作就是专门揩试广告上的污点。因为,有些人喜欢恶  相似文献   

15.
畸小山 《北京纪事》2011,(11):76-80
看艺术电影这件事就这么一下了发生了 多年前的小录像厅、盗版影碟的泛滥,在电影院大萧条的时候,培养了一大批热衷类型片、文艺片的电影青年和影迷,其中有些人后来干上了与电影相关的工作,还有些人成了著名电影导演,比如贾樟柯、宁浩等。如今电影院又重新繁华起来,但是能够看得到的好电影依个屈指可数。作为一个地道的影迷,我不得不经常蜗在电脑前看电影。  相似文献   

16.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10(2):211-211
3月21日,经沈阳市委批准,东北电影院老壁画落户我校建筑博物馆。 老壁画是在1938年与东北电影院一起诞生的,是由至少万块以上的马赛克材料拼成的。“文革”时期,为了保护老壁画,工作人员用白灰对其表面进行覆盖,“文革”过后才将白灰除去,使老壁画因此得以保存下来。鲁迅美术学院专家俞永康鉴定后认为,壁画反映的是埃及贵族的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可乐》2006,(3)
小时候没啥娱乐项目,所以电影在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时光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平时晚上县电影院门口总是聚集着很多等待进场的人,电影院把门的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他可以恩赐你一场免费电影,每天有多少双期待的眼睛盯着他啊。成年后我忍不住寻思,如果那时的女孩子像现在这么开放的话,兴许会有人为了一场电影以身相许。当然那时的人很单纯,把门的也很原则,时代的原因剥夺了他们走"桃花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童年的时光是在老北京的四合院里度过的。那时我家住在崇文区花市大街的关帝庙街。离我家不远的花市西口有一座崇光电影院。这个电影院坐落在花市大街的马路北边儿。在它的对面,马路南边有一间小酒铺。这间小酒铺面积不大,也就有二十多平米的样子。里面放了三四张桌子,使本就不大的小酒铺更显狭小。喝酒的客人出来进去的,有时都需要侧着身子。  相似文献   

19.
本调查研究希望了解某大学学生的娱乐文化产品消费状况,并试图以购买DVD和进电影院的次数两个变量为参照来描述此状况.  相似文献   

20.
<正>在瑞士游览期间,景点基本都逛遍了,当地的朋友提议去看电影,便欣然应允了。朋友带我到了当地一家比较大型的电影院,电影院的设备非常好,环境也非常温馨。我们看的是惊心动魄的动作片,情节紧张吸引人,这时候我突然想上厕所,但又怕错过了精彩的剧情,只好忍着。朋友看出了我的窘境,便对我说:"想去厕所就快去吧,别忍了"。我说怕错过精彩剧情,朋友又说:"不用担心,快去上厕所吧,保证你不会错过剧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