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的实施是深化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行动,同时也是加快我国创新型建设的重要支撑。在贯彻落实"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高校党委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成为促进协同创新、实施"2011计划"的"生命线"。通过对协同创新精神内涵和核心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剖析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党委工作的价值体现,可以探索出高校党委工作促进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2011计划"把高校作为协同创新的组织主体,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凝聚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的前沿阵地,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有别于"973"等项目以企业和研究机构作为组织协同主体。协同创新中心的治理模式、组织管理和互动条件是落实"2011计划"的核心工作。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及其之间的耦合是保障协同创新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前不久,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南京举行。副省长曹卫星出席会议并讲话,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敏强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介绍了东南大学开展国家"2011计划"和江苏高校协同创新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此次座谈会上还公布了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由东南大学牵头组建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了第二批立项建设的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并获正式授牌。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实施协同创新战略计划以后,协同创新理念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成为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作为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亟待独辟蹊径,再探新路。2012年,教育部以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做法,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开拓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在协同创新中实施立体型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为例,全面总结了该校的特色做法、经验和取得的实效,旨在为其他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丰富、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一些参考性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1计划"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旨在加快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目前,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在建设发展中还存在协同单位层次低,协同创新水平不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够,对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重视等问题。结合"2011计划"精神,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创新中心组成结构,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参与中心建设,积极提升中心的协同创新效果,提高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注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关于“2011计划”有关情况的说明》中指出,“2011计划”是一个新的计划,同时也是一个改革的计划,把握总体要求至关重要。“2011计划”整体上贯穿了一个根本出发点、一项核心任务、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和八个方面机制改革的思路。1.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2.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3.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4.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全面部署,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发展必须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创新计划顺利实施,从而,推动高校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前沿问题,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协同意识、创新意识,有效开展协同创新,努力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生一流创新成果,驱动高校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学研协同创新不仅有助于区域经济内的知识流动,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苏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苏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对于苏北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学科发展的不断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技术创新的新范式。文章拟在国家倡导高校协同创新的大背景下,探索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高校协同创新的基本内容以及我国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的进程,探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协同创新特质,着重探究了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的互动关系,围绕"复合型""跨界"等提出了培养适应协同创新的高等艺术人才的目标要求和培养方式,并指出只有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加快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步伐,才能繁荣我国文化产业,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体制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年计划")思路指引下,我国实行的是政府引导,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自主协同合作体制。协同创新机制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主体、各组织的内部合作方式与要素关系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主要遵循知识扩散动机和动力最大化原则、技术转移梯度最小原则、以知识为主的资源互补性最大化原则、个体成本收益率最大化原则和创新能力差距适度化原则。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2011计划”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至今,虽然历时仅仅一年,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真正明确“201l计划”的实施宗旨,创新体制机制的思路,以科技体制改革带动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能力全面提升的模式,才能真正将计划落到实处,起到更好的协同创新和聚集效应,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教育部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强调要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的思想作为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强化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合、高效的新模式。这意味着,协同创新已经超越了“产学研合作”的校企联合模式,为今后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界定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可以看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职能互补性、行为协调性、效益放大性等三个特征。应该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协同机制、管理协同机制、资源协同机制和利益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外高校间的协同创新发展,对于我国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国教育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接轨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随着中阿论坛的成功举办,中阿关系呈现出新的色彩。文章旨在分析中阿高校间协调创新发展所具有的独特因素,提出相应的深入协同创新策略,以期为中阿高校间的协同创新提供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经济的战略发展需要依靠创新力量推动。而大学生是推动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生力军,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及科技创新产业化会影响我国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的前进步伐。从资源协同角度,分析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现存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师生、企业家与产业资本联合创业新型路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协同创新任务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应营造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但是目前高校还不能自觉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力汇聚:教育过程中重继承轻创新;科学研究中竞争多于合作;管理过程中重控制轻协调;发展趋势上同质化影响了特色化。因此,高校只有努力去建设以超越性、开放性、协同性、实践性为特征的文化环境,才能使"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充满活力,促进协同创新的深度推进。  相似文献   

18.
深入实施“201 1计划”,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应该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努力在组织管理、人事制度、合作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创新,建立起科学高效、富有特色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推广和实施不仅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和职能化的重要标志,而且也必将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本文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路、组织、内容、载体等方面论述了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党对高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面临弱化的危机,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工作机制亟待加。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协同创新,构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