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腐败多发、社会不稳、产业结构升级难和经济发展滞缓等,使中国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风险。因此,在剖析可能阻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路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城镇化;建立廉洁高效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止官僚主义作风和调整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2.
一个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指该经济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增长乏力、人均GDP增长缓慢。有的经济体之所以在较长时间内未能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根本原因就是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生产结构和国家宏观的政策措施。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是4 446.7美元,依据世界银行标准已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拉美等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以及东亚部分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有其实证依据,并有警示作用,应从发展风险预警的意义上来把握这一概念。一些国家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社会发展滞后,而这又与收入分配不公密切相关。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重要战略是构建完善合理协调的收入分配格局,其重点之一是改善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分配和生存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中等收入陷阱"是近年来的流行概念。国内外学界默认跨出它即进入"高收入国家(地区)"行列,不仅综合国力跃上新层次,而且保障社会长治久安。但事实上跨出它进入"高收入国家(地区)"仍可能掉进"贫富分化陷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本文从辨析"中等收入国家(地区)标准"、智利实例、传统欧美强国的政治动荡着手,证明"贫富分化"才是真"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伪命题。必须践行《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才能跨过"贫富分化陷阱",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屹立潮头。  相似文献   

5.
从数据看,苏南地区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收入区段上限阶段.然而,这并不表明苏南地区已经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相反,苏南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还有着明显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为此,苏南地区要在总结自身探索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坚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长期战略,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关键环节,把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新增长极,把维护社会公平作为基础保障,把推进全面改革作为根本动力,走出一条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苏南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上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地区),中等收入水平发展阶段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收入水平提高一系列新挑战,因此,围绕“中等收入陷阱”和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路径和各阶段特征的分析,界定了“中等收入陷阱”及其主要特征,通过大量国别的例证,考察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出现“增长减缓”的根源。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我国积极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的收入"门槛"主要集中于低收入阶段到中等收入阶段,即世界银行所划分的标准中1005美元前后。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GDP4000-6000美元容易成为部分国家向上攀升的一个"门槛"。但是,经济增长的"门槛"更容易在低收入阶段出现,除少数国家外,许多中等收入国家难以跨入高收入阶段是因为经历太长的低收入阶段,或者说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时间太晚。从学理上看,增长"陷阱"与中等收入阶段并无内在联系,中等收入更不是"陷阱"的原因。"中等收入陷阱"之说得不到普遍性事实的验证,更不是一个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2010年我国人均GDP突破4 000美元,标志着我国开始向高等收入国家迈进,同时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通过对1952—2013年相关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发现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不高且逐年下降,这无疑会对我国居民消费、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并形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障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知识经济和新常态的考虑,提出了提升劳动收入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有能力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住房贫困问题的国家或地区,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跨越;反之,一个国家或地区则可能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中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历史性阶段,从工厂集体宿舍、"城中村"、"群租房"等现象中看到中国城市的住房贫困问题存在不断加剧的趋势。如果这种趋势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中国将可能步拉美国家后尘,长期挣扎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之中。中国未来城市化的核心,即所谓"人的城市化"的核心,不在于户籍制度的开放,更重要的是解决城市的住房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在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与危害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引导功能,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坚持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目标等四维路径。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下行,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关键词。"十三五"时期,中国的核心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也要为2025年左右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奠定发展基础。根据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识别出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五大挑战,即全要素生产率挑战、城镇化挑战、生态环境挑战、被动依附型挑战和不平等挑战。而实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是成功应对上述五大挑战的战略指引和基本途径,是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此,特别强调,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避免政治上犯"颠覆性错误",构筑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等收入陷阱本质是一国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几乎同步,即人均国民收入没有实质性增长。根据其成因,可将中等收入陷阱分为动力不足型、需求不足型、人口政策型和封闭型4种类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使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生产力发展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等收入陷阱与乡村振兴存在互动影响的辩证关系:中等收入陷阱会引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动力不足、农村产业发展受阻、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活富裕等战略的实现将极大助力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应不断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激发农村劳动力教育投资动力,降低教育投资成本,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收入分配,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给当下时代带来了显著的不确定性,它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相对稳定结构,在社会中生发出一种趋于喧嚣、无序的言论场.应对这一情状已成为新形势下传播管理乃至社会治理的显要命题.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本身面临诸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种种不协调导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而此时又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时代,这使得中国的转型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方向与网络时代的变革潮流是互动的,两者都强调“还权于民”和“分权自主”,它们应当携手,而不是对抗.当网络重构了社会的底层信息结构,顺应网络时代与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是相通和匹配的,因势利导则有助于中国实现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4.
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潜在增长率自然下降,实际增长速度也开始降低,许多国家因而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但是,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并不必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必须能够正确认识发展阶段,靠挖掘改革红利提供生产率而不是依赖拉动需求的方法来刺激经济。要提供全要素生产率就要鼓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5.
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一样,中国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的情况下,正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对跨越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的分析表明,一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对未来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目前存在严重的人力资本不平等问题,特别是在农村贫困地区,除了结构性和体制性障碍阻止学生在学校获得将来所需的必要能力外,严重的营养和健康问题也限制了学生人力资本的提升。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就将会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本匮乏,并使得不平等问题在未来数十年内难以解决。因此,中国应着手解决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健康、视力低下和营养等问题,以避免在未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6.
在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之后,中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国际经验和中国的现实表明,只有形成国家价值链,才能够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此,中国需要启动和推进第三次工业化,以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生长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实现收入均等化、消费高级化和扩大内需战略.在推进第三次工业化的进程中,应在制度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上进行多方面的变革创新,努力增强社会能力.随着第三次工业化的深化发展,我国将在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实现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按照广为流行的世界银行分类标准,我国目前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不过这一概念还需要理论上的澄清。把资本积累外部性引入经典索洛模型,通过内生技术进步来解释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作用机理。论文构建ARIMA模型,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要的人均产出和资本正外部性程度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机制下资本存量投入始终表现为经济正外部性,并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显著。而要想打破“中等收入陷阱”这种均衡状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必须超过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的门槛,经济才可能向收敛于高收入水平方向运动。研究表明,通过更好地发挥资本积累外部性作用,有希望在未来五年或稍长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中国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发展到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在取得如此成就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本文重在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要稳定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其消费潜力,既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优化中等收入群体内部结构的现实需要;中等收入群体虽处于中等收入行列,但抵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受到不利冲击后容易“掉档”,从而变为低收入群体,即“脆弱型中等收入群体”。研究发现:在各类标准下,中国脆弱型中等收入群体占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平均接近1/2;从空间层面看,脆弱型中等收入群体多分布于西部、中南地区;从经济层面看,脆弱型中等收入群体的显著特征是低财产收入、低转移收入和高经营收入、高医疗保健支出;同时,指出偏低的文化水平、过重的儿童抚养负担和医疗费用是诱发脆弱型中等收入群体变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应正确处理“稳中”与“扩中”的关系,围绕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等措施,以城市落户、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为重点,逐步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停滞与收入分配恶化之间具有互为因果和互相强化的关系,可能导致一些曾经高速增长的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在中等偏上收入阶段遭遇经济增长减速,应该高度重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综合官方发布以及研究者调查得出的数据来考察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可以发现,在初次分配环节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因素,而这种状况可以通过再分配环节进行调整。深化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改革,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