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信任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通过构建电子政务提升政府信任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在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政府信任等变量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应用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公民满意度是电子政务与政府信任的部分中介变量,揭示了电子政务对公民心理和行为倾向的作用机制。该结论表明:政府应当以公民为中心、通过有效设计"公民参与"为核心的电子政务来提高政府的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务服务的公民满意度,提升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2.
公共治理是基于"多中心合作共治"理念的一种新型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公民参与作为民主行政的内在要求和公共治理实践的核心机制,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民参与公共治理实际效应的评判却褒贬不一.在中国公共治理的实践中,公民参与对增进公共行政的民主、培育积极的公民资格、提高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等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公民参与也将面临参与冷漠、能力限制、公民资格缺乏和效率悖论等困境.在此基础上,理性审视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实际效应,对推进公共治理实践,以及为实现公民治理理论与协商式民主的"对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它的本质决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公民积极广泛地参与。实践中还存在对公民参与的理解的偏差、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不够、公民参与机制不健全以及公民意识缺失、参与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应当认清公民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角色,塑造积极的公民精神,提高参与能力;明确政府在推进公民参与过程中的责任,构建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机制,提高公民参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梁莹 《江淮论坛》2008,(2):86-95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政治参与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古典民主到张康之教授所言的"合作治理"的演变.而在信息化时代,媒体日益成为公民广泛政治参与的虚拟社区,它在传播政治知识和激发公民参与政治事务管理等方面具有其他中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借助媒体的政治参与机制中,公民对媒体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到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程度和效果.鉴于此,本文通过南京市的实证调查,在实证层面上对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与其政治参与意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和制约公民对媒体信任的各种因素及其深层原因.本研究表明,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可见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程度是其政治参与是否积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为了积极引导公民对公共事务有序的政治参与,政府应致力于提高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并充分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逐步促进"合作治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从“企业社会责任”到“企业公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社会责任”是内涵于企业的一种组织存在、过程性存在、设定性存在的客观要求,是企业本身内蕴的目的性所规定的价值诉求和应然结论。作为一个伦理学、社会文化学和法学范畴“,企业公民”较之于“企业社会责任”,在精神表达、行为展示和责任履行上更具有公民意味,也更符合企业的社会存在本质和存在特性。从公民的核心理念出发“,企业公民”责任的充分履行必然要求其权利的充分保障。“企业公民”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法制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要求政府的积极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6.
公民政策参与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策参与是指公民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和活动。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民主价值、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和增强政府合法性,保证政策的科学制定和顺利执行,保证政策的公共价值和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和效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公民政策参与并不必然对所有方面的政策问题解决都带来积极的效果,它也可能会使政策的质量、成本、利益取向以及政府效率和权威方面存在问题。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度”,尽可能地因势利导,使其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7.
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公民参与不仅是确保服务型政府合法性基础的关键要素,而且是契合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对公民参与的认识误区与现实困境制约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持续发展。因此认清公民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角色,塑造积极的公民精神,提升参与能力;明确政府在推进公民参与中的责任,构建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公民参与机制,提高公民参与的有效性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信任模式对公民文化存在着重要影响。本文从中国式信任模式的表现入手,分析了中国式信任模式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式信任模式下公民文化建设的途径,即可以通过培育民间组织、发展政治认同的程序以及完善信息管理系统、鼓励高效和公开的信息流动等措施,来扩大民众参与、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等方式推进进行公民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政府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代议制民主的缺陷,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深化,也是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渠道,同时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决策的顺利执行.公民参与政府决策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能够掌控全局又有民主追求的政府、合格的公民以及二者的良性互动.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有多种,可以分为由政府发起的参与和由公民发起的参与两类.政府在吸引公民参与决策时应注意避免无序参与、参与者的代表性以及民主与效率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民问责是公民发起的直接指控或主张追究政府及其官员责任的社会活动,分为公民问政和公民究责两个相对独立的行动范畴.根据公民与政府之间互动关系的性质,形式多样的公民问责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信任合作型、问政追理型、评议考核型、究责诉讼型等行动模式.不同的问责模式反映了公民与政府之间不同的关系类型,并在参与者范围、参与深度、问责的对象和内容、激励方式、制度化水平和问责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态度与公民法治意识之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密集参与网络有助于产生公共舆论和培养声誉,这是在复杂社会中建立信任的必要基础.从历史发展的层面看,民主和法治相伴而生,但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对作为民主和法治的核心要素之公民参与态度与公民法治意识之间关联性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有鉴于此,通过对南京市的实证调查,在对公民法治意识的成长现状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公民参与态度对公民法治意识的影响,探讨推动公民法治意识成长的公民参与途径,则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政府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其施行于社会的决策,必须具有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而公民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政府决策,是政府决策合法性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政府应由“单向为民决策”向“官民互动决策”模式转型.为构建回应型政府决策,需要破除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公民参与的防范和拒斥心理,破除公民参与制度和渠道供给不足的障碍,以及破除公民参与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通过有效设计“公民参与”为核心的电子政务服务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务服务的公民满意度.但是,这些公民不仅包括经济、信息、技术贫困的阶层,也包括经济和人力资本超强的利益集团,而且不同的公民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如何使电子政务获得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又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周全、快捷、满意的政务服务,这就需要对电子政务中的公民参与进行周密的设计、提升服务理念,明确政府责任.文章探讨了一系列有关开发和实现“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民政策参与是指公民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和活动.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民主价值、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和增强政府合法性,保证政策的科学制定和顺利执行,保证政策的公共价值和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和效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公民政策参与并不必然对所有方面的政策问题解决都带来积极的效果,它也可能会使政策的质量、成本、利益取向以及政府效率和权威方面存在问题.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度",尽可能地因势利导,使其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5.
郭翔  张艾荣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45-47,107
公民参与需要付出成本,而成本支出则成为影响或限制政府行为和公民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公民参与成本的主要构成有多种划分。公民参与成本划分以及不同的参与成本对政府行为和公民行为均存在影响。这包括公民支出成本对公民行政的影响,公民支出成本对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支出成本对公民行为的影响和政府支出成本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政府的危机管理体系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完整的组织体系,公民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处于较低水平,面临许多障碍.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和规范公民有序参与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投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进程中 ,政府与公民的互信和回应 ,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游戏”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更应强调这一问题的解决。在解决这一问题中 ,应强调主权原则仍是公民信任投入的前提 ,应强调重塑政府在公民中的效能形象 ,应强调建立政府与公民的新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公民信任结构——论非政府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现代公共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依靠单个政府或个体,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成为一种趋势。以往针对非政府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研究多基于国家、政府等宏观语境,忽视了微观视角的探讨。公民的信任结构是非政府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微观基础,主要划分成三个维度:微观、中观和宏观,基于公民的信任结构和各种互惠网络,非政府组织形成了应对公共危机的整合性力量。在公共危机发生的各个阶段,公民的信任结构发挥着信任网络启动、信任结构巩固、信任资源重建与再生产的作用,从而为非政府组织施展行动力提供了多种机会空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政治认同是公民对政治系统的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感,是其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社会转型以来,我国公民生活上的诸多压力使其无暇进行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挫折感使其不愿意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畅通使其不能广泛参与,因此,只有增强公民对政府、制度以及政策的认同程度,建立与健全各种公民权利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才能使其进行广泛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理论与公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湘莲 《学术界》2007,(3):87-91
社会资本不仅是公民社会的基础,也是一切政治共同体的基础。公民社会与公民信任成为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这也使得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有了广泛的结合。公民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资本,而且有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运作。培育公民参与意识、法制意识、主体意识以及信任和宽容精神,既是当代公民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在构建现代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发展公民社会,落实公民权利,培养公民意识,对于公民文化的培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