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华实  薛毅 《中州学刊》2008,(2):181-183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规模较大、坚持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金融建设乃至财政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的发展.苏维埃政府银行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产物,是根据地经济斗争和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它为支援革命战争、打破经济封锁、活跃苏区经济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支柱.鄂豫皖根据地的银行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人才随着部队不断开辟新的根据地而着手筹建新根据地的金融事业.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领导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及所形成的经济建设思想,较之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更为系统、更为科学和完整。他的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思想,是在同党内“左倾”错误的斗争和反对国民党经济封锁,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央苏区经济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经济关系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它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原理与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实际紧密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红色政权和根据地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东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它不仅较早地经历了武装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而且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建设政权的伟大斗争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使新生的红色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了八年之久。探讨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对研究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评价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判断,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并且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领导根据地军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克服严重困难,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不但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后领导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并且在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1](P1024)经济斗争是井冈山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问题一直是建立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边界军民积极探索根据地建设的道路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革命的经济保障问题,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建设思想.文章试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本文拟就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思想试作探索。土地革命是一场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武装斗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并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因此,根据地建设特别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就成为革命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工作在革命年代里,是唯一具有建设性特征的领域。它所面临的环境、任务,所要求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与和平时代里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较多类似之处的。因此,根据地工作的经验也有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邓小平,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集大成者,就很善于将自己在根据地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之中。考察他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太行根据地建设的实践,我们发现,邓小平在这一时期里提出的许多有独创性特色的理论观点,正是他在新时期里设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大政方针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一…  相似文献   

8.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是由小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对它建立的基础,发展以及教训的论述中,阐明它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对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完善民主制度建设,对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在根据地发展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华苏维埃政府赞扬它“在打击进攻苏区的敌人方面,在深入土地革命方面,在苏维埃建设方面,在白区工作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成绩。”毛泽东同志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本文试就这块根据地的白区工作作一点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毛泽东在用主要精力抓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在此期间,他不仅阐明了经济建设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提出了要有计划地发展根据地的商品经济、扩大根据地的对外贸易以及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举办生产展览会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生产建设的办法。陕甘宁边区最早举办且次数最多,进而推广到其他抗日根据地,并逐步常态化、制度化。党和边区政府逐渐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运作模式,包括举办生产展览会的前提条件、组织和制度保障、重要保证、重要策略和核心目的等。这五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也是生产展览会有效运作的基础。这是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对今天仍有诸多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强化党的领导、进行根据地建设、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改革是刘少奇敌后抗战思想的四个组成部分。他认为,加强党对抗战的领导,要从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入手;进行根据地建设,重要的是要抓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的建立与抗日民主政府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既要有站在抗日前线的抗日的军队和那些武装起来的人民,又要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展土地改革,必须为土改立法并总结推广土改成功经验。这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刘少奇成功领导敌后抗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斌 《兰州学刊》2005,26(6):259-262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抗战时期,邓小平在领导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既注重政策原则,又立足实际灵活应用,在经济工作的地位、经济工作的主体、对敌经济斗争、民族工商业问题及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力量等方面提出许多正确的观点,作过精辟的论述,逐步形成了适合抗日根据地实际情况的较系统的经济思想.这些经济思想理所当然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宝贵的思想的总结,必然有利于人们清楚地了解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渊源,增进坚决执行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刘金江,臧济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华北根据地的重要战略基地和战略一翼,是华北与华中两大根据地的主要枢纽,同时在我党由抗日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中起到了其他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立、建设主要的卓越的领导者;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光辉革命历程的起点;邓小平领导的左右江革命斗争既为广西和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又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开始和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之际,一部反映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史的专著——《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太行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下,由一二九师和地方党组织结合,发动和领导太行区广大人民创建的。它以太行山为依托,包括晋东南、冀西、豫北等地区(因此抗战初期也叫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太行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到最后结束,共经历了十二年,在决定  相似文献   

17.
一、毛泽东对发展新民主主义商品经济的探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商品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初步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1928年至1930年,毛泽东通过对根据地圩场经济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两个符合实际的重要结论:第一,圩场繁荣与否是检验党的政策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尺之一。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认为根据地传统的圩场贸易业,事关国计民生,应重点扶持。1928年7月,他亲自主持创建了第一个红色圩场──大陇圩场,逢二、五、八为赶场日。同…  相似文献   

18.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20-2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正因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及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有关人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比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维度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报刊、图书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英勇的太行山区根据地军民在刘邓首长的领导下与日军在军事、政治、经济筹各条战线上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我军在武器缺乏,又长期没有得到一个铜板一颗子弹的接济的情况下,能够战胜种种困难,与强大的敌人进行短兵相接的斗争,这不能不是一个奇迹。究竟它的秘诀在哪里?1943年7月邓小平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题为《太行区的经济建设》的重要文章,对此作了较完整的回答。文章对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农业的地位、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发展生产具体的经济政策等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初步形成了一套…  相似文献   

20.
中共领导人及抗日根据地各级政府都清楚地认识到展览会的科技传播功能,因而积极举办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展览会。抗日根据地的展览会汇集、展示了大量的科技信息和知识,是边区民众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成为抗日根据地科技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展览会中的实物、口头和印刷三种传播手段,抗日根据地的科技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助于推动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